翡翠原石的类型划分及其特征

缅甸翡翠矿床的成因类型可分为原生矿床和次生矿床。然而,翡翠原石型(矿石型)可分为两大类,共五种类型:

第一类:岩玉,又称山岩,属于原生型翡翠。

其下不再细分,仅此一种类型。

第二类:砾石玉,是由原生翡翠演变而来的次生沉积型翡翠。

下分四种玉石类型:

山石、水石、半山半水石、乌砂石。

图3-2-1:岩石玉(山岩石)-铁龙山厂口的翡翠原石,其中还粘有未剥离掉的围岩。

第一节 岩石玉(山岩玉)的基本特性

岩石玉属于原生的翡翠原石,因一般生长在山上的岩石内,故也称为山岩玉(或山岩石)。有的山岩玉则以坠积物或残积物的形式出现在母岩体的原地或其附近,未经搬运和迁移,未遭受明显的次生地质改造,因而仍保留了原始山岩玉的特性。

山岩玉产在海拔相对较高的山地上,埋藏一般比较浅,或局部出露于地表。主要分布在龙肯厂区以及后江厂区的雷打厂。由于翡翠矿体产于围岩之中,玉石与围岩相连而互为一体,因而需要人工(甚至爆破)剥离才可获得。所产的玉石其外形皆为不规则棱角状,玉肉裸露,没有皮壳,没有雾,仅表面或有一些风化氧化膜(图3-2-1、-2)。

由于山岩玉在其生长过程中未受到后期的次生(优化)改造,没有发生次生矿物质的充填现象,玉石得不到密实,因而玉石就只能保持在结构相对疏松、密度相对较低的原有状态,玉石种质也就得不到改善和提升。因此,总体说来,山岩玉的质量一般比较差,优质的玉料比较少见。

在历史上原生的山岩玉通常被称为新山玉,也叫新厂石或新坑玉,商业价值相对较低。具有代表性的山岩玉有:八三玉、开苏玉、多莫、雍却、铁龙生等。由于山岩玉的结构疏松,液态胶容易注入,因而多被制假者用来制作B货和B C货。

图3-2-2:巨大的岩石玉,没有皮壳,没有雾

第二节 砾石玉的特征及其分类

砾石玉是指外形呈砾石状的个体翡翠玉料,其个头大小悬殊,小的如蛋丸,大的可重达数百公斤乃至数吨以上。它与岩石玉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其表面有一层皮壳包裹着。这种次生的砾石玉是缅甸翡翠最主要的玉石类型,其重要性远远超过原生的山岩玉,因此,研究砾石玉也就成了研究缅甸翡翠的主流方向。

砾石玉是由原生翡翠在表生地质条件下演化而来的,其演化过程复杂而又漫长。原生翡翠因地壳运动被抬升到地表,后因风化作用而从母岩体上崩解脱落形成了单个的翡翠转石。从此翡翠转石便进入了新一轮乃至多轮的地质旋回,也就是进入了翡翠生长的第三个阶段——皮化(优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翡翠(砾石)经历了搬运、迁移、沉积、埋藏以及反复的沉降与抬升等一系列地质作用之后,出现了与原生翡翠不同的外貌特征。此时,

翡翠砾石的外表不仅生成了皮壳和雾,同时还因次生矿物质的充填而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翡翠的密度和质地。这种被优化的砾石型翡翠无疑会比原生的山

岩玉要优质得多。

砾石玉分布于含翡翠砾石层中,这种砾石层被缅甸采玉人称为石脚层。如果石脚层中的翡翠砾石达到了值得开采的规模时,就可称为玉石厂口(即砾石玉矿床)。每个玉石厂口的石脚层可以有很多层,这是因多个沉积旋回所致。

砾石玉主要产在现代河床和古河床及其河流阶地及冲积扇中,其分布范围十分广泛,可达数万平方公里。在缅甸玉石厂的数百个厂口中都有砾石玉的产出。

缅甸含砾石玉阶地沉积层的厚度很大,最厚可达数百米乃至千米之巨,以至于有些玉石厂口的开挖深度超过二三百米以上却仍未挖到古侵蚀面之上的底砾层。

根据砾石玉出土时的地形地貌特征以及玉石的皮壳特征,可以将砾石玉划分为四种类型:山石、水石、半山半水石、乌砂石。

这是缅甸及腾冲玉石界所公认的传统分类法,并一直延续至今。不过,这里说的地貌特征不仅指现代地貌,而且还指古地貌。这是因为地壳运动的“沧桑”巨变,河谷可以变为高山,原先古河床中的水石也可能会出现在现今的高山上,从而导致有些厂口出现了水石、山石混杂相伴的情况。因此,砾石玉的分类主要还是要看其皮壳的特征。

一、山石的基本特征

山石(玉)主要产在山坡上,埋藏于砂土层或砂砾层中。山石的显著特点是其表面附着一层粗细不一、厚薄不均的各种颜色的砂状及泥砂状皮壳。多数山石有雾。无雾者也常见,但其玉质一般较差。

山石可根据其皮壳特征进行分类,其种类可多达数十种,主要为黄、白盐砂皮壳和黄、白泥砂皮壳两大类,其次有米糠皮壳、谷壳皮壳、老象皮壳、石灰皮壳、树粉皮壳、铁锈皮壳等等。虽然山百皮壳的颜色应该是偏白色的(因其成分为白色的告土矿物),但因受土壤层的污染才呈现出其它色。因此,山石皮壳的颜色主要与埋藏的土壤层颜色有关(图3-2-3、-4、-5、-6)。例如红砂皮壳的山石一般出现在红色土壤层或砾石层中。

与水石不同,山石所受地表水流的冲刷和搬运较弱,因而可以保留其完整的皮壳,使人看不到玉肉而难以分辨山石的好坏。不过,山石质地的好坏虽然十分悬殊,但却可以通过皮壳上的砂发特征及各种表现来加以判断,诸如皮壳的厚薄,砂粒的粗细、均匀及紧密程度,皮壳的颜色,以及皮壳上的松花及莽的表现情况等。这些表征都可以作为判断山石的玉质好坏及其相应特征的依据。一般来讲,皮薄为好,皮厚为差;砂细、砂匀、砂硬、砂紧为好,砂粗、砂软、砂松、砂不匀为差;红砂皮比黄白砂皮差。另外,从山石的产出层位也可判断其玉石质地的好坏,如底层石的质地一般要比上层石好。

图3-2-3:山石,红砂皮壳,皮壳下没有雾,因而其种质较差。

图3-2-4:山石,黄白泥砂皮壳,擦开皮壳见红雾。

图3-2-5:山石,铁锈皮壳,底板、发灰。

图3-2-6:山石,黄白盐砂皮壳,糯化底,种老。

二、水石的基本特征

水石(玉)主要产自雾露河及其它大小河流、河沟及其两岸阶地的冲积层中。但由于受地壳运动的影响,历经沧桑之变,古河床中的水石也可能与山石同时出现在如今的高地上。因此,水石的分布也比较广泛,它不仅产于水洞子中,而且也会出现在山洞子中。总之,凡是有水(包括地下水)流动的地方或部位,都有可能出现水石。

水石玉的外形多呈卵状,体积一般较小,其重量以数公斤至十多公斤者居多(图3-2-7、-8、-9),数十公斤者比较少见,而重达百公斤以上的水石则较为罕见(图3-2-10)。

水石的皮壳多种多样,如腊肉皮壳、大蒜皮壳、笋叶皮壳、铁豆皮壳、土豆皮壳、鸡蛋鸭蛋皮壳、青苔皮壳等等,也有人把各种颜色的蜡皮壳归为水石类(其实不妥)。水石与山石明显不同之处,就在于其表面十分光滑,用手触摸全无砂感,而且皮壳一般都比较薄,有的水皮可以薄得像一层纸,甚至能够看到雾层裸露其表,因而有些水石表皮的颜色其实是反映了雾的颜色。薄皮水石具有一定的通透感,在灯光的照射下大致能看到其中的玉肉。

图3-2-7:水石玉,重15公斤,无裂堑。

图3-2-8:小水石,重500克,洋芋皮壳,种好。

图3-2-9:达木坎水石,重约5公斤。皮壳较厚,因而其种质较差。有包头状的莽带突出于表皮,因而色进的可能性不大。

图3-2-10:大水石,土豆皮壳,重达500公斤,比较少见。

水石玉是由山石玉演变而来的,这种转变完全是因为地表水流的作用。分布在山地上的山石在水动力的作用下,被冲刷、搬运、迁移到了大小河流或水沟之中,并堆积于河床底部而形成水石玉矿床。由于受到携带泥沙的水流的长期冲刷,玉石的皮壳几乎被磨蚀殆尽,表皮变得薄且光滑。同时凭借着水流的冲击力,砾石之间不断发生磨蹭和碰撞,其中的软弱部位通常会被磨蚀掉,坚硬者则留存了下来。因此,水石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密度大、致密坚硬、种质好、裂烂少的优质翡翠。

判断水石的好坏要比山石容易一些,通常可以从水石的皮壳厚薄及其外形特征来加以判断。一般来说,皮厚且外形呈浑圆状的水石,其质地一般较差(图3-2-9);而皮薄且外形呈次棱角状的水石,其种质通常会好(3-2-8)。水石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表皮上的裂一般不会进得太深,很少有贯通性的裂堑(如果有,玉石早被撞成几半了)。而山石就不同了,山石的裂堑几乎是防不胜防,这很是让人头疼。

历史上发现翡翠是从帕敢河的水石开始的,因而水石玉在翡翠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高档优质玉料都是来自于水石玉。然而现如今的水石玉资源已近枯竭,其产出量已经微乎其微。后江厂口的木朗邦水石近乎绝迹,雾露河沿江的水石也不再续写历史辉煌。现如今也仅有达木坎厂口还有一定数量的水石产出。因此,在现今的玉石交易市场上水石玉已经比较少见。

三、半山半水石的基本特征

半山半水石(玉)产于坡地与河床之间的水浸地带,包括河流阶地、河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