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文明中,具备争议的翡翠寓意

目前,中国广泛的史前翡翠文化是指在欧洲、美洲和日本的史前文化中使用翡翠。狭义上,史前翡翠文化特指史前缅甸翡翠使用文化。广义上对史前翡翠文化的研究已经非常成熟,而狭义上的史前翡翠文化在中国却鲜有证据,这是一个有争议的空白。

16c90006020132d3aa22.jpg

从目前广义的研究情况来看, 距今4000多年前的欧洲新石器时代至铜器时代的人类已经开始用翡翠制作玉斧一类的仪礼用具和饰物了,大英博物馆有对应藏品。但是这段时间相对较短,在铜器文明时代来临后,欧洲史前翡翠文化很快消失。距今4000年前,美洲大陆印第安文明中,翡翠已经被广泛用来制作面具、神像、礼器和饰物。这种翡翠文化经过扎波特卡文明、尼科雅文明、特奥提华坎文明以及著名的玛雅文明,一直延续到阿兹特克文明,直到被西班牙殖民者消灭时为止。日本从石器时代(距今3000年)开始就以翡翠制作勾玉、枣玉、管玉等礼仪用具,这种传统经过绳文时代(距今2500年),到古坟时代(距今2000年),一直延续到弥生时代(距今1800年),直到近代的奈良时代,翡翠文化在日本才稍显衰落。

吉林省博物院文物队和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75年发掘吉林大安渔场汉代墓地时,发现了“翡翠饰一件,圆角长方体,光滑细腻,呈悬乳状纹理,一面有瑕,纵贯一孔,单向钻制”。吉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吉林省永吉县星星哨水库管理处1978年发掘吉林永吉星星哨水库汉代石棺墓时,发现“翡翠坠二件,形似扁球,一端有两面对钻的孔”。在东北地区汉代古墓中发现的这些翡翠很可能是日本产翡翠经由朝鲜半岛输入中国东北的。

国内现有研究早期翡翠文化史中有个误区,认为汉代前后可能有翡翠流入中国,明确记载是到明代。其实,真正要研究缅甸翡翠早期使用的文化史,要撇开其进入中国的时间。要研究缅甸本土居民先人使用翡翠的情况,这个受当地文化传承记载的限制。在目前科技研究水平的情况下,对某一个是否是史前翡翠制品工具的鉴定,更多的是看眼力。

而且,人类目前掌握自己祖先的文明,只是历史的沧海一粟、九牛一毛。目前,东南亚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考古的新进展主要是在年代学方面:一方面是发现有确切年代学证据的早、中更新世的旧石器遗物;另一方面则纠正了原先认为属于早期的很多发现,同时受东南亚气候和土壤影响,有些遗址无动物化石保存,只能对该地区的地质研究,确定所在地层石器的上下年限。同样,研究缅甸翡翠史前文化制品工具也有一定困难和局限。认识明清玉器,如刚进玉殿之门的小学生,认识汉代之前高古玉,如同大学生。其实,在史前文化制品研究中,鉴定有孔、有明显造型的,能一眼判断出是人为加工的。再根据表面特征有无造假,来判断具体年代。这种有形的工具,普通人能辨其形,专家能辨其韵。但如果是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前古人类不经意使用过的翡翠、玉石工具,散落在自然界野外,经过长期风吹雨打、河床冲刷,有先天人为加工痕迹,也有后天风化现象,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可谓天人合一实难鉴定。从理论来说,这种工具百分之百存在,而且数以百万计,其中自然包括玉、翡翠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