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于丰也玉雕本人 自然有着属于他的成长经历

年轻的中国玉雕艺术家俞叶枫是当代翡翠雕塑的先驱。从事玉雕创作十余年,曾在中国各类玉雕比赛中获得百花奖、神功奖、神功奖等多项奖项。在传统玉雕技术的基础上,借鉴现代西方雕塑艺术,擅长翡翠珍贵原材料的空间思维、造型突破和色彩运用,拥有优秀的种水色彩,作品被国内外个人、企业、艺术基金等机构收藏。谁会想到现在被称为“中国玉雕行业新一代代表”的玉凤,会偶然进入玉雕领域?叶枫从小就喜欢绘画,但由于文化成就差,没能进入他一直在思考的艺术专业,但他学习艺术的梦想依然存在。

余峰还说他联系了翡翠,因为他2003年在瑞丽找到了一份切割石头的工作。他想用这份工作挣来的钱来支持他的绘画研究。因为他有绘画的基础,他接受了别人的建议,开始雕刻玉石。他逐渐被翡翠的魅力所吸引。从那以后,他对玉雕产生了不解之缘。俞叶枫的玉雕作品并不走寻常路。这是他一进入玉雕领域就形成的风格。2003年10月,俞叶枫的玉雕作品《印度人》仅经过六个月的玉雕就被台湾扶余珠宝公司的艺术总监收购。“玉雕作品的同质化非常严重。只要品牌被移除,作者和公司的名字不可见,你就无法知道是谁创建的。但是你说张大千和齐白石的画一目了然。玉雕为什么不能有如此强烈的区别呢?”余风也不喜欢这种现象。他坚定地确立了自己的风格,“创造力”和“特别”成为了他的象征。艺术创作应该纯洁而真诚。当一个人把内心的感受变成一件艺术品时,如果一个人能感动自己,他就一定能感动别人。价值艺术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决定了作品的气质。

“我的作品是我用艺术的方式反思自己,别人看到我的反思后也开始反思。作品能够引发别人的思考,对我而言这就是作品的意义所在。”世间万物、生老病死的规律,都是人类亘古的探索,于丰也一直在反思人生、反思社会、反思文化,这些不断的反思,成就他独特的作品。于丰也是个完美主义者,而完美则容易导致纠结,这一点在于丰也身上非常显著。首先是艺术创作与市场考虑的纠结。虽然人们觉得于丰也的作品已经够另类了,但他认为,自己的作品还是对市场有妥协的,如果不考虑市场,他的作品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因为要考虑资金的压力和投资人的压力,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创作,作品出来后并不是自己的理想;而自己的率性特质,又不允许作品一味地去迎合市场,因此作品也不是投资人的理想,就像是碗夹生饭。不过经历这么多年的历练,于丰也接受了这样的现实,尽量在这两极之间找到自己的平衡点。现在的他把艺术和生活等同起来,追求一种舒服的状态。他特别区分了舒服和幸福的差别:舒服,是一种心境的状态,平稳,长久;幸福,是一种情绪,很短暂。

于丰也玉雕本人

另一个纠结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纠结。每一件作品都是在看到一块合适的原料后,就产生了“我一定要做”的雄心壮志,但往往还没做完就自己开始否定了,因为念头每天都在变。“戳破了一个洞,不开心就开始了”,这让追求完美的于丰也忍不住抱怨,“翡翠怎么雕都是错误的,不雕刻才好。人就是这么无聊。”

抱怨归抱怨,玉雕创作依旧是于丰也的最爱。虽然每件作品都觉得不完美,但都是自己的孩子,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不同心态。于丰也说起前段时间看到自己多年前的一个作品,那种天真很打动人,成熟就失去了很多天真,但又找到了目前梦想中接近完美状态,各有优劣。

在于丰也心中,《了》是一件比较特别的作品,很有艺术张力,但那时候状态很苦,很沉重,很阴霾。一直以来,于丰也的作品多用佛、荷花来表达自己的思考,“现在心态变了,不想太沉重,只想简单一点,让作品好看就行。”于丰也指着这次展出的作品《林》,简简单单,就是一片树林。

谁知道呢?纠结的人能轻易放下他因为纠结而过度思考的习惯吗?或者,这位年轻的玉雕大师已经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状态晋级到“看山还是山看谁还是水”的状态?于丰也 云南德宏人。在玉雕之乡,并不是出身玉雕世家,而是有很多打工经历之后,热爱美术的他,一不小心,半只脚踏进了玉雕的世界,试试水温,感觉尚可,将玉雕技术学了个扎实后,将他满脑子稀奇古怪的创意,与西方现代派艺术结合,创作出系列翡翠作品《留得残荷听雨声》、《一念》、《残佛》……

首届云南玉雕大师作品展评选结果出来,10个金奖中,有6个被一人独揽,而且获奖者不是玉雕界的资深人士,他仅仅是玉雕行业中出道不久的80后。记者联系到他去采访的路上,心里有个大问号,“他怎么可以这么成功?”

那是一双什么样的玉雕师的手?没有想象中那样有着厚厚的老茧;那是一张什么样的脸?他留长胡须,显出跟他年龄不符的老成。可年龄能说明什么呢?它并不是成功者的代名词。于丰也凭个性与实力说明了,创新用在这个时代的各个行业,几乎都是可以创造奇迹的。这么年轻的玉雕师,自然有着属于他的成长经历。

于丰也的叙述,从他小时候开始,初中毕业后,就没再升高中,因为那时候,他是一位热爱美术的学生,但他的文化成绩却不好,没能考上高中的他,回到母校陇川县景罕中学当美术老师。可是两个月后,于丰也辞职到加油站打工,几个月后,他被开除了,因为他力气小,搬东西总是跟不上。这些打击让10多岁的于丰也并没有十分难过,他独自抱着吉他到街上去玩,也和同龄人一样不时冒出自己的理想,“要成为一个伟大的画家。

理想归理想,现实总归是现实。于丰也一直抵触不回家干农活,结果还是回去了,在田坎上挖甘蔗。之后,他又经历了没完没了的打工生涯,2001年,于丰也当上了县政府的保安。每天下班后,他就画画,再晚些就到乐队去弹吉他,这段音乐与美术充实的人生,持续了一年多,在这期间,于丰也与陇川县的美术界混得很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