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本土国雕于丰也 新闻中心 玉雕的发展正是需要从各类文化中吸收经验

新闻中心新闻——

20,在这里举行的首届云南玉雕大师展上,当地中国雕塑家俞峰获得6枚金牌,成为观众的焦点。“80后”、“佛教徒”和“玉雕”也成为玉凤最明显的标签。展览期间,俞叶枫的作品将被放在最显眼、最大的展台上。叶枫还获得了玉雕金牌。他的作品一眼就能与其他作品区分开来。

不时有人与他打着招呼,一位40岁左右的同行对着于丰也羡慕道:“你真是太厉害了!完全是天才,聪明绝顶。”

于丰也回以淡淡的一笑,被记者问及是否经常有人这样夸他时,他的话语很孩子气,“是啊,耳朵都听出茧来了。”不过没有任何夸张和低调,仿佛在陈述“今天天气不错”这样一个事实。

于丰也原名于朝鹏,是奶奶给他取的名字,后来找了姓名专家,取了现在的名字,2008年正式改名,“现在名字很简单,丰是知足的意思,也是语气助词,于就是我。于丰也就是‘我知足了’的意思。”

在以后的岁月中,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他都尽力保持“知足”心态。

于丰也对玉雕发展的感悟——

应该说,在目前的玉雕界中,几乎没有人可以忽视经济效益上的考虑,但是这并不会妨碍我们制作出雅俗共赏的作品。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漫长过程,玉雕当然也是如此。作品既要考虑经济需求,同时也要考虑玉雕真正的意义。不仅仅是经济价值同时也是文化价值。、

当代制作的玉雕理所当然是要制作有当代特色,当代文化内涵的作品。这就包含两个方面:

一、对传统工艺,题材,内涵的吸收理解。玉雕一向注重对传统的继承,这本身是正确的。我们不能做无本之源,中国传统文化有如此多的精华可以借鉴使用,为何不能使用呢?这是玉雕的有利条件,我们不能放弃。但是,我们对玉雕的继承是有条件的,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它是有选择地利用学习。

二 、对当代文化的选择和学习。我们身处当代社会,必然受到身边各种文化,各类视觉经验的影响。我们熟悉的生活就是我们现在的生活,时间与地域都是不同于以往的开放社会。所以理所当然我们要忠实于我们的感受,体会。忠实于我们自己。各类文化都有其优秀的成分,一个文化的发展必须要有宽大的胸怀,能容纳各类优秀的文化,转化成自己的东西。玉雕的发展正是需要从各类文化中吸收经验,从各类艺术门类中找到新的可能。这样才能丰富,改进自身,从而进一步创新发展。

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怎样将这两者有机的结合。不是说你把观音做成圣母就是创新(当然题材上进行改变也是创新的一部分,但这不是关键的)。结合不是简单的并凑,要实现互相的弥补,相互影响,相互相成。在保持自身本性,自身优势的情况下吸收可能的条件来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