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预警案例分析范文汇总(27篇)

银行预警案例分析范文汇总 第1篇

1、道德风险。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对外是代表着银行与客户进行业务营销和维系,由于商业银行的良好信誉和形象,使得银行客户经理在与客户打交道时,会使客户对客户经理充满信任。因此客户经理和客户很容易建立起较为牢固的关系。如果某位客户经理的道德出现偏差,将会存在很大的风险。

2、素质风险。客户经理是银行业务的直接营销人员,因此他们的业务水平,政策水平,分析判断能力和个人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银行业务风险的高低。

3、形象风险。由于客户经理对外代表银行进行业务营销和客户维系,因此他对外是一个商业银行的形象。如果客户经理在与客户交往过程中存在以权谋私,怠慢客户,言行粗俗等情况,必然会影响到银行形象和合作关系,会给银行带来客户流失风险。

4、挖转风险。客户经理大多数是各家商业银行的销售精英,与优质客户的关系十分密切,尤其是优秀的客户经理都有自己的忠实客户,加上他们手上掌握着大量的高端客户的信息,因此成为挖转的重点对象。如果一个客户经理被他行挖走,他手上的客户必然大部分资产随之转户,造成客户流失风险。

银行预警案例分析范文汇总 第2篇

一场席卷东南亚甚至波及全球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人们真正体会到了金融风险。稍微了解近西方金融的人就会知道,金融风险是随着现代金融制度的形成相伴而生的,金融风险的大小并不取决于人们对它的认识程度。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宏观波动的增大以及西方各国相继放宽金融监管体制,金融机构面对的变数增大,风险随之大幅度提高了。而过去的十年正是现代金融体制构建,金融业快速发展的时期。这段时期,人们更多关注的是金融行业的高利润率,股市的出现也仅仅让人们意识到证券业的风险,银行业一直被人们看作是稳定高收益的行业。显然,人们对银行业的风险认识不足,的银行财务分析体系就可以反映出这点。从普遍的情况来看,我国银行财务分析实践中比较重视对财务收益的分析,分析体系、技术也较为成熟,但缺乏对风险的分析。这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的。

在计划体制下,银行的资金是按国家确定的计划分配的,单一银行体制下,银行一度成为财政部门的和出纳,此时是以单纯的资金计划管理为核心的,无需考虑收益;改革开放后,多家产权较为明晰、具有真正性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相继建立,国有独资银行也开始了商业化进程,对商业银行的探索使银行业更加注重吸收资金的成本和资金运用的收益性。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的企业目标促使银行在进行资金计划管理的同时也要注重财务计划的实施;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金融市场风险的日益显现,银行业普遍推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核心就是风险管理。因此,商业银行对资金营运计划的分析从最早的单纯对信贷资金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发展到以盈利为出发点对信贷资金计划和财务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最终发展的方向是以盈利为出发点、以风险分析为核心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综合分析,真正体现商业银行流动性、盈利性、安全性目标。

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发展方向是风险收益分析,这是与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由收益管理向风险管理方向演变相适应的。现代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作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以风险收益管理为核心的风险管理,这是由于:

1.风险收益是财务管理的基本观念。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必须首先树立风险收益观念,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内容。

2.是稳健经营的要求。银行是高负债的企业,本身财务风险很高,决定了银行业是高风险的行业。同时,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行业,经济发展中的风险会向银行集中,经济危机往往伴随着银行危机。在金融风险环境中,为确保稳健经营,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必须以风险管理为内涵。

3.是银行自身生存发展、开展集约化经营的要求。在前几年我国银行业快速扩展时期,各家银行普遍实行粗放式经营战略,传统银行发展思路是,以高投入为代价获取市场份额,在利率差较为稳定,未采取谨慎性会计原则的情况下,规模的扩张能体现出账面收益的增加;但同时由于我国银行业缺乏对风险的认识,忽略了风险管理,缺少对经营行为的风险约束,也积累下了无穷的风险,目前已严重抑制了健康发展。海南发展银行和多家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倒闭已经对中国的银行业敲响了警钟。因此,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首先就要开展风险管理。

4.是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与国际管理接轨、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80年代以来,至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之前,西方国家已有多家银行因忽视风险控制而倒闭,教训惨痛。巴塞尔协议已经把风险性原则上升到第一位。因而,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就是要推行风险管理,提高银行运营对风险的承受能力。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不仅银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也日益增加;同时,银行业的国际化促使我国银行要面临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环境。这些都迫切要求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向风险管理转变。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向风险管理模式的转型,重要的一步就是财务分析的重点由收益分析向风险收益分析的转变。这是由于财务分析是站在财务管理的角度发现银行经营中存在的、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对银行历史和现实经营状况和工作实绩作出全面衡量和评价,为制定经营方向和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直接的依据,因而是财务管理发挥为经营决策服务的具体体现。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向风险管理模式的转型首先要从财务分析开始。

商业银行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目标直接表现为追求银行价值最优化,由于宏观经济波动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各种不同类型的风险使银行管理者必须在极其不确定的状况下实现银行价值最优化目标,因此,需要对收益和风险进行平衡分析和选择,这就是风险收益财务分析。

国内银行业在借鉴西方银行管理模式建立自己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体系时,都考虑了风险控制指标,但由于缺乏对银行风险的深刻认识,并没有因此实现真正的风险管理。开展风险管理,必须首先针对风险控制指标,实施风险分析,只有对银行目前面临的风险程度作出评价,才能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可见,风险分析是认清风险、量化风险、反馈风险信息和实施风险控制的首要环节。财务分析作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分析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也必然向风险分析转变。二、商业银行面临的几类风险及与收益的关系:

银行风险是指一切与银行业务有关的不确定性及因此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一般而言,商业银行可能面临四大类风险:

1.环境风险。商业银行所处的宏观环境、经济政策、法规所决定的风险。例如,我国银行法的出台和监管政策变化已经促使银行业相应的作出变革。央行的货币政策的调整也会到银行的经营策略。

2.管理风险。由于管理人员素质与能力因素决定的风险。近年来,银行业中违规经营、大案要案所引起的一系列风险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

3.交付风险。由于银行提供金融服务所导致的风险。

例如,由于化手段滞后或金融创新所带来的风险。

4.金融风险。银行业面临的金融风险是指在资产负债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如,流动风险、信贷风险、利率风险和资本风险。

在银行的经营过程中,银行收益与所面临的某些风险存在相互交替的关系。一般来看,环境风险属于不可控制风险,与银行收益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环境风险的增加并不能促使银行收益的上升,相反却构成银行收益增长的限制因素。而金融风险与银行收益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当金融风险增加时,银行收益也随之增长,并对收益实现和未来收益预期有一定影响。交付风险与银行收益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而为提高银行收益能力,管理风险应严格加以控制。

三、商业银行财务中风险分析

银行财务分析中的风险分析,侧重对风险收益的分析,即对风险和收益的交替关系进行分析,以获得在承担较低风险的情况下的较高的收益。对风险和收益交替关系的分析实际就是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特征,为与传统财务分析相区别、突出风险分析,我们暂且称现代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为“风险财务分析”。在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目标下,风险财务分析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风险管理的核心工作。风险财务分析为信贷资金计划分析提供收益导向,为信贷计划和资金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金融风险是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中面对的风险,是风险财务分析主要分析对象。不同阶段,风险财务分析侧重点不同,在经济发展平稳、利率管制严格的时期,人们可能会更关心信贷风险;而在利率频繁波动、利率市场化时期,人们会更多地关注利率风险;而流动风险、资本风险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生存,一直为人们所关心。各种金融风险之间存在着一定相关度,这综合体现在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上。为便于操作,建议在开展风险财务分析时可以从资产负债结构分析和利率分析入手:

1、资产负债结构风险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资产负债结构(资产负债对应结构和自身结构)、资产质量,分析资产风险度和资本杠杆来分析流动风险、信贷风险、资本风险。

流动性对商业银行至关重要,是银行的生命线,银行的流动性也涉及到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对流动性的需求的保证。而流动性与盈利性是流动性风险管理首要解决的矛盾,银行持有高流动性资产,流动性风险会降低,但同时也降低了银行收益;反之,高资产收益而低流动性会使银行面临过大的流动性风险。风险财务分析首先应对资产负债结构进行风险分析,分析的内容是对流动性和收益性相互关系的分析,资产负债结构不仅是流动性也是收益性的决定因素,最佳资产负债结构应是在流动性和收益性求得最佳平衡的结构。

资产风险分析的一个侧重点是对资产质量的分析。资产质量的好坏是信贷风险的直接体现。信贷风险也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不能按约偿还贷款的可能性。因此,是商业银行的传统风险,至今仍是银行的主要风险。西方国家许多银行的倒闭从表面上看是因为流动性危机,但其实质是资产中存在巨额呆坏账所致。资产中的有问题贷款不仅会导致流动性危机,而且因占用信贷资产规模,在资产负债比例限制下,直接导致了资产收益能力的下降。

资产风险分析中另一个重要分析是对资产风险度的衡量。巴塞尔协议建立于银行资本规定及其与资产风险的联系。银行资本充足的标准是以银行资产风险为基础的,对银行资本风险的管理取决于风险资产确定。在全球经济频繁波动的今天,维持一定的资本充足率已成为各国银行界的首要关心的问题。与资本充足度紧密相关的是资本的杠杆作用,由于银行是高负债企业,有着比一般企业更高的资本杠杆度,因此,银行资本收益率高于一般企业。但杠杆作用对银行风险和收益交替效应的放大作用,决定了这种高杠杆度不是无节制的,过高杠杆度会引起高财务风险,同时降低了资本充足率,最终危及到安全性和收益性。适度的资本杠杆与银行价值最优化的平衡是风险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可见,财务分析中对资产负债结构风险分析与计划、信贷部门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财务分析更侧重于寻求银行资产价值最优化即在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之间寻求平衡,从而能为资金计划管理提供风险盈利的可靠依据。

2.利率风险分析。利率风险是银行的基本风险之一,因而,西方银行业曾一度认为资产负债管理就是对利率风险的管理,当然,目前来看这种观念未免失之偏颇。而过去,我国银行业并不重视对利率风险的管理,原因是我国利率没有真正市场化,也较少利率政策,在严格利率管制下,存在稳定的高利差,只要扩张规模,即可获得可观的收益增长。但近年来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利率政策成为调节经济常用手段。而利率市场化成为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内容。由于过去缺乏对利率风险的认识,在最近几次利率调整中,银行业普遍缺乏应变、调整能力。可见,利率风险分析是目前财务风险分析中的重点。

银行利率风险主要是由两大方面决定的:一是银行自身资产负债结构和数量;一是外部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因此,对利率风险的分析一方面要及时了解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是根据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情况分析利率波动下所产生的利率风险。

由于我国银行业资金运用渠道狭窄,资产结构简单、利润来源单一,利差收入占利润的绝对比重,利率风险的分析与控制就尤为重要了。

传统的利率风险分析是对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差额风险的分析(缺口分析),用于衡量银行利差收入对利率波动的敏感程度。这种分析首先要对资产负债的利率期限结构和对称性进行深入分析,这对目前银行业来讲是难以解决的问题。现行的账务体系和统计报表在设计的当初,并没有考虑这种需求。如果不能准确了解到资产负债利率期限匹配结构,就无法确定一段时期的差额风险,更谈不上对利率走势预测和利率敏感性资产负债差额的调整。因此,开展利率风险分析,首先要对目前的会计账务和统计体系进行改革,以客户管理代替账户管理,借助机数据库技术建立每个客户和每笔业务的会计、统计档案。利率风险分析还包括在利率波动情况下,因收息资产和付息负债利率变动幅度差异而引起的基差风险和客户对利率期限重新选择的选择权风险。

另外,开展外汇业务的银行除了面临前述几类风险还会面临汇率风险。这种风险来源于汇率的波动。汇率和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稳定密切相关。央行的干预对汇率的波动也产生很大的影响,利率的变动也会影响汇率的变化。这取决于本国的货币政策和外汇监管制度。在金融全球一体化和银行业务国际化的潮流下,银行面临的汇率风险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全面的风险财务分析还应对表外业务进行风险收益分析。四、对风险财务的几点考虑:

1.与信贷资金计划分析的协调关系:

我国银行业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体系尚在探索之中,各家银行相应的组织结构也有所差异。在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分析体系中,风险财务分析应以风险收益为基本观念,信贷、资金管理计划分析结论,侧重于对风险与收益的交替关系的分析,反过来为信贷资金计划分析提供风险收益的依据。

2.必须借助机、手段:

在计算机网络,借助手工进行风险财务分析已经不大现实了,银行业务数据的繁杂性和系统性要求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手段。以利率风险分析为例,要准确了解银行的资产负债利率期限结构及变动,必须利用计算机详细记录每个客户和每笔业务,构建大型的数据库(甚至数据仓库),在此基础上利用分析工具进行数据的采集、索引、分析。对于一个大型银行,有众多的分支机构和上万的客户,业务记录随时间推移更是成倍增长,不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先进的算法而依靠手工来完成分析工作,恐怕连上的可能性都不存在。

3.分析要不断创新:

财务分析从收益分析向风险收益分析转变,对动态分析提出迫切需要。财务分析常用方法是财务比率分析,是与收益分析阶段相适应的静态分析法,不能满足对风险动态分析与预测要求,应向现金流量分析过渡。传统风险分析方法也基本是静态分析法,无法满足对风险预警的要求,也要向动态分析方法过渡。如对利率敏感性资产负债差额分析没有考虑到外部利率条件和内部资产负债结构连续变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西方银行业提出持续期动态分析方法。

风险分析的另一方向是借助数量学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计算机开发先进算法,进行量化分析,对客户进行细分化,提高风险分析的针对性,实现从事后分析向事中控制、事前预测的前瞻性方法转变。

4.要不断地关注国外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并建立完善银行特色的风险管理分析体系:

国外银行界随着风险管理实践的广泛开展对风险管理的在不断的深化,风险管理理论在不断丰富。例如,1997年初巴塞尔委员会了《利率风险管理原则》(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利率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国际银行界对利率风险管理研究的最新成果;1997年下半年又推出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从银行监管的角度对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全面、更高的要求。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也具有现实指导借鉴意义。我国银行业应该大胆借鉴外国成熟的研究成果,加快风险管理和风险分析工作的进程并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在此基础上形成我国银行风险管理、分析体系。

5.对财务分析人员素质的要求:

银行预警案例分析范文汇总 第3篇

1、进行学习动员。在全行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大教育活动,组织员工学习《xx银行消防灭火应急预案》,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由各部门为单位在支行分管领导和安全员的组织指导下,认真学习和模拟演练我行制订的消防应急预案,熟悉在消防突发事件中各自的职责和任务,熟练掌握每一种消防器材的性能和用途,掌握火灾中基本的自救和逃生方法,保障自身和财产的安全。

2、组织演练。请县消防部门的同志来我行,讲解消防知识及演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在消防队的指导下进行演练。全体人员都要参加,把演练当成实战,认真对待。

3、灭火比赛。演练学习结束后,各部门分派两名员工,进行灭火比赛,取用时最短灭火效果最好的小组为第一名,并进行相应奖励。

银行预警案例分析范文汇总 第4篇

一、简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风险导向审计是从20世纪70~80年代开始提出的,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对审计风险的控制,但是,该理论更多关注的是控制风险,有一些固有的缺点难以改变。比如,它的风险模型是: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模型中的固有风险是指如果不存在相关的内部控制,某一个账户或者交易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但是,在实际中,审计人员在评估固有风险时毫无例外的都是从内部控制着手,这样,我们假设不存在相关的内部控制而去单独评估固有风险是非常难的。另外,模型中的控制风险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内部控制在管理当局有意舞弊的情况下是无能为力的。可见,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经营由过程管理向战略管理的转变。

在这种情况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孕育而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推出了以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为导向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沿用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方法,是风险观念在现代经营环境下的延伸和表现,也是对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发展。该审计理论以系统观和战略观为指导思想,强调注册会计师专业判断和对企业经营环境的理解。其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其中,重大错报风险分为会计报表整体层次和认定层次。会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主要指战略经营风险;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是指交易类别、账户余额、披露和其他相关具体认定层次的风险,包括传统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这样,通过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加之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关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就更加具有针对性,在审计中也会更加注意对持续经营、期后事项、关联方交易以及各种违规事项的审查。

本文随后将简要介绍“银广夏”审计失败案,以其作为主要的分析实例更好地展开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的论述。

二、“银广夏”案

(一)“银广夏”公司情况

“银广夏”是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简称。其公司股票(00057)于1994年6月17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公司起初以生产软磁盘为主业,后通过兼并收购等资本运作,由单一产业公司发展成为拥有27家全资、控股子公司和分公司的跨行业实业公司,从事牙膏、水泥、海洋物产、白酒、麻黄草等产业,但盈利水平一直一般。

1999年7月,公司从德国进口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并在其全资子公司天津广夏投入生产,银广夏的利润神化就此开始。其主要相关事件可以通过表1反映出来:

很快,银广夏的这一利润神话就受到了多方关注。2001年8月7日,《财经》杂志发表的

《银广夏陷阱》揭露了银广夏的造假情况,成为银广夏轰然崩塌的导火索。8月9日,银广夏开始连续停牌30天。2002年5月14日,中国证监会对银广夏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

银广夏精心策划的这场骗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为银广夏业绩贡献了80%的天津广夏公司根本就没有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生产能力,其生产经营完全是虚构的;

其次,银广夏购入的原材料业务是虚构的。其通过伪造从北京瑞杰商贸有限公司、北京市京通商贸有限公司、北京市东风实用技术研究所等单位购入萃取产品的原材料蛋黄粉、姜、桂皮等,并到黑市上购_、汇款单、银行进账单等票据,虚构销售发票和银行汇款单;

再次,银广夏的销售业务也是虚构的。其伪造了总价值5610万马克的货物出口报关单四份、德国捷高公司北京办事处支付的金额5400万元、出口产品货款银行进账单三份;

最后,银广夏又虚构了天津广夏萃取产品出口收入万元。之后该虚假年报经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并入广夏公司年报。

中注协在其后的调查中表明,银广夏1998年虚增利润1776万元,1999年虚增利润17782万元,2000年虚增利润56704万元。

(二)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情况

银广夏公司1999年和2000年的“问题”报表都是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并且都出示了无保留审计意见。该事务所是由深圳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原深圳中华会计师事务所)、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原蛇口中华会计师事务所)于2000年7月合并成立,工商注册名为“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

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在对银广夏的年度会计报表进行审计时,虽然收集到了基本的审计证据资料,但是,对于虚假的海关报关单、发票、银行进账单以及对德国签订的销售合同都没有提出质疑。银广夏事发之后,财政部已经吊销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资格,同时吊销其签字的注册会计师刘加荣、徐林文的注册会计师资格,并把几位注册会计师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三、结合审计失败案例论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银广夏”的审计失败案件在我国爆发之后,引起了全社会对审计行业的关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作为一种有效的避免审计风险的方法,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该理论的核心就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和其实施的具体步骤上,本文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案例,来论述现代风险导向理论。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的特点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能够较好的控制审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审计失败事件的发生,这与它所具有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第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更多地关注经营风险,以经营风险驱动审计风险。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从宏观上把握企业的战略及经营风险,并将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分析从计划审计到完成审计自始自终贯彻下去。

在银广夏案件中,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在事后承认他们对生物萃取技术不懂,而且对外贸业务也并不专长。另外,银广夏公司于1999年变更了主营业务,而中天勤由于对客户的经营了解不够,对这一经营活动的变化也就没有采取适当的程序。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根本无法正确判断银广夏公司所具有的经营风险,为自己的审计失败埋下了祸根。

第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改进了审计风险模型。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于2003年10月了一系列新的审计风险准则,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下,审计风险模型发展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其中重大错报风险包括两个层次:会计报表整体层次和认定层次。其中,会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主要指战略经营风险,强调注册会计师必须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用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传统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在银广夏案中,企业管理层集体舞弊,伪造了海关对账单、银行对账单、重要出口商商品单价等等重要凭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内部控制已经毫无作用,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评价也就失去了意义。此时,注册会计师只有主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关注企业的战略经营风险,以期降低会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才能有效控制审计风险。但是,中天勤的审计人员在本身对银广夏行业环境并不了解的情况下,既未对其进行实地考察,又没有咨询相关行业专家的意见。对于其所发现的问题,如2000年银广夏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但生产用电费却降低、生产暖磷脂的投入产出比大幅下降等情况,没有按照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中控制审计风险的方式来分析,而是轻易相信银广夏管理当局声称的“生产进入成熟期”。

第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强调注册会计师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逻辑起点是“职业怀疑精神”、“注册会计师不能推测管理层是诚实可信的”。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以职业怀疑态度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充分考虑可能存在的导致会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情形。

在“银广夏”案中,注册会计师职业怀疑态度的缺乏是审计失败的致命之处。在中天勤会计师事务的审计过程中,出现了多次审计疑点。比如:银广夏的销售合同是天津广夏与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签订,而收款凭证却来自德国捷立公司和德国伊利斯公司,这种境外销售合同的行文完全不符合商业惯例;天津海关的报关单上每种商品的“出口商品编号”均为空白,这明显违反报关单填写的基本要求;银广夏2000年上半年毛利率为45%,下半年则达87%。这些连非专业人士都能推理出的破绽,注册会计师却深信不疑。

在类似的“琼民源”审计失败案中,也出现了相同的情况。琼民源1996年利润总额亿元中有亿元是虚构出来的。面对琼民源在年报中的利润、资本公积令人难以置信的大幅增长,海南中华会计师事务所并没有在审计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和专业怀疑,反而为琼民源公司辩护其报表的真实性。

另外,在对“猴王集团”的审计失败案件中,注册会计师1998年和1999年出具的审计意见都是带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这说明注册会计师已经注意到该公司的报表存在问题。但是,由于职业怀疑态度的缺乏,在已经知道“猴王”资产质量即产权关系存在很多问题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既没有追加审计程序,也没有给与重视。

可见,注册会计师职业怀疑态度的缺乏是导致审计失败的重要原因,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这一问题的强调,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对审计风险的控制。

第四,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改变了审计思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将审计重点放在错报的根源上,而不是表面结果上,建议注册会计师将足够的注意力放在舞弊和错报的条件上。企业舞弊和错报的条件根据史蒂文・阿伯雷齐特(W. Steve Albrecht)的舞弊三角理论可以归结为:压力、机会、借口。其中,压力可能是经营或财务上的困境以及对资本的急切需求;机会可能是宽松的或松懈的控制以及信息不对称;借口则可能是“我只是向公司借而不是偷”、“我们只是为了暂时度过困难时期”等等。正是借助舞弊动因理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跳出了财务会计的约束。通过对企业环境、经营战略和经营活动、内部控制、会计策略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和评价,透过表象看实质,能够洞察这些“压力”、“机会”或“需要”,从而更有助于查错纠弊。这样,注册会计师将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从战略上与企业的经营环境、经营模式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在源头上和宏观上分析和发现会计报表重大错报,把握审计风险。

对于银广夏公司来说,压力、机会、借口这三项企业舞弊和错报的条件可谓一应俱全:公司上市、配股、增发股票的资格给银广夏的经营业绩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信息的不透明、董事会职权的不完善、经理人员的权责不明确又产生了相应的舞弊机会;公司可以为了暂时提高企业获利水平和投资者信任等等为借口,顺利完成其造假行为。中天勤会计事务所的审计人员根本就没有重视这些舞弊和错报的条件,仅仅以会计报表表面的结果就草草得出了错误的审计结论,这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的要求相距甚远。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步骤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步骤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步,概括了解客户的目标、战略定位。在一般情况下,审计失败案件中大部分是由于企业持续经营、管理舞弊、大规模的企业制度崩溃等原因造成的。 因此,了解客户的目标和战略定位能够使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商业风险有一个潜在的了解,从客观上、整体上把握企业目标的制定原则、公司治理方案以及公司战略等方面的情况。

在银广夏案中,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对银广夏公司的经营目标、战略定位不甚了解,甚至对于其经营贡献最主要的萃取技术都一无所知,这必然无法完成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第一步要求。

第二步,分析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对于客户战略的影响,初步识别重要战略风险及其对于审计的影响。注册会计师在对企业进行审计时,应当了解企业的商业环境、监管环境、公司治理以及公司战略等方面的内容,如果客户所在行业的经营性质或监管程度可能导致特定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项目组是否配备了具有相关知识和经验的成员。

银广夏案中,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在没有对银广夏公司经营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进行分析的情况下就草率地对其进行审计,没有配备具有相关知识的审计人员,也没有关注到银广夏公司可能存在的重要战略风险。这让审计人员自己根本无法有效控制对银广夏公司的审计风险。

第三步,分析客户的战略管理控制及其效果,形成对战略风险的结论。一般情况下,注册会计师需要了解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并且评价内部控制。但是,在“银广夏”等大量的审计失败案例中都显示出注册会计师往往没有对企业的业务进行详细了解,也没有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进行审计。其原因主要是,审计人员过于看重文件的可靠性,看重会计系统的控制,而对于管理层的控制和经营不是十分重视。但是,这种控制事实上直接影响会计报表中非常规判断及会计估计。同时,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采用,很多书面的会计记录都已经不存在,一些交易的处理也缺乏直观性,经营控制对于审计计划的编制和执行越来越重要了。

第四步,在对客户战略和经营理解的基础上,识别出客户重大交易类别及其对审计的影响,结合已经识别的重要战略风险,推导出可能出现问题的关键环节作为分析对象。对每一个关键的经营环节,注册会计师都应该分析重要战略风险和重大交易的类别,并对其进行系统识别和环节层次的识别。同时了解重大的经营风险、交易类别和相关控制,对相关控制进行测试,评价剩余风险,最后还需要根据剩余风险设计审计目标以及相关的实质性测试。

在银广夏案中,注册会计师遗漏了不少重要交易的审计,更没有对可能出现问题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审计。比如,有关银广夏1999年房地产的销售收入数据就存在三个:2923万元、4257万元和2205万元。对于如此重大项目出现的问题,审计人员竟然没有予以关注,我们甚至可以推断审计人员对银广夏1999年的房地产销售收入根本没有进行审核。

类似地,在成都红光案中,注册会计师在对其1994年、1995年、1996年会计报表审计时,没有将占资产比重较大的存货、应收账款作为重大项目进行审计。这使得存货没有得到必要的盘点,应收账款也没有得到必要的函证。最终导致对“红光”公司盈利预测的严重失真。

可以看出,在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实例中,相关注册会计师的做法几乎都不符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的特征,也没有按照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和步骤完成其审计任务。在当代企业越来越复杂的经营环境下,注册会计师的这种做法无疑是为企业作假舞弊开了绿灯。可见,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对经营风险和审计风险的强调和重视,对我国实务有重大的借鉴作用。审计人员应更多地了解企业,了解企业的内、外部环境,通过深入了解企业去判断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增强发现财务欺诈的能力。

四、结论

银行预警案例分析范文汇总 第5篇

案件防控学习心得

近期,总行要求组织学习案件防控,本人作为一名员工,认真学习总行下发的各种文件,往往信用社的发案率远远高于其他专业银行,内控不严,内部人员作案是所有案件的两大基本特点。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件,沉思之后,颇多感慨:

(一)“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作奸犯科的人要想在现场不留下任何蛛丝马迹都是不可能的”,“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等耳熟能详的话历经了无数前人的经验提炼,而作案的人却总带着侥幸心理,认为自己高明,不会被发现,铤而走险。然而最终还是难以逃脱法律的制裁,而最终陷入痛苦的深渊。或许你们曾有过短暂的“成就感”或者提心吊胆地挥霍金钱的“幸福感”,但你们想过没有,你的这种所谓“成就”和“幸福”是建立在无数领导、同事、前辈,甚至无数后辈们辛勤劳动的果实之上?不用问你们是否对得起天,对得起地,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因为这些太抽象了,扪心自问,你们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对得起自己的父母、亲人吗?你们拿什么来留给下一代?你们肆意践踏领导、同事对你们的信任,辜负父母对你的殷切希望,又与自己的目标----幸福、快乐背道而驰,而最终承受最多痛苦的人是你们自己和你们的亲人。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说直白点就是冲动的惩罚。

人是万物之灵,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有自制力。我们每一个生命都是极其偶然的存在,而人从生下来那一刹那起就注定要回去。我们所拥有的生命原本就是一种责任和承诺---对父母、对亲友、对社会。然而,生命太短促了,我们更应该倍加珍惜。一个人只要记住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别人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么他的生活将非常愉快。而守住诚实、正直、忠贞、善良和表里如一的品质最终才会获得幸福。其实在生活中,富贵的人并不一定幸福,贫穷的人也并不见得痛苦。何况我们只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干工作,也不可能沦为贫穷阶层。为什么不脚踏实地走正道,遵纪守法做好人呢?

(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识人并合理用人是将单位经营得好与坏的关键,曹操之所以能打败能力和兵力数倍于自己的袁绍,刘邦之所以能打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楚霸王项羽,用人得当就是他们制胜的法宝。就发案的那些人,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工作能力强的人,但属于那种很会抓老鼠又要偷主人东西的猫。对于这种人就应该用品质好、责任心强、原则性强、工作踏实的人与之搭档,那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骏马行千里,耕田不如牛”说的就是再能干的人如果放错了位置,那就会收效甚微,甚至酿成悲剧。对于我们这种特殊的金融单位来说,能有德才兼备的人才当然最好,如果二者只居其一,那么用人时“德”绝对应大于“才”。因此我希望领导在落实和监督各项规章制度执行的同时,也要注重各种人才的合理配置。

(三)我十分珍惜我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它让我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和跟男人一样养家糊口的成就感。我深知,如果放弃现在的工作而想再就业绝非易事。在这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社会,人人面前都充满着巨大的诱惑。但是,只要学会了在寂寞中坚守住人间最宝贵的真、善、美,坚守住生命的最朴实自然与纯净,学会将诱惑放在适当的距离之外,让它维持一贯的魅力,那么我就征服了自己。

以前我认为作为一名普通员工,只要尽职尽责、安份守纪、保质保量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就行了。通过学习,我认为光这样做还不够,还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智慧的头脑,在工作中和一起共事的同事共同坚持制度,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办事,才能有效地抑制案件发生。

以前,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粗茶淡饭保平安,良心作枕梦里香。”现在,我最喜欢的话是:“活人要知足,对工作要知不足,对知识要不知足。”我将用这句话指引我一生的道路。

塔山支行 韩宝琳

2011年5月28日

银行预警案例分析范文汇总 第6篇

关键词:操作风险;损失;管理;监管

一、操作风险给银行机构造成了巨大损失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全球著名的商业银行纷纷爆出涉及操作风险的大案,这些大案的代价是巨大的,有的甚至导致银行破产。例如,2008年1月24日,法国第二大上市银行法国兴业银行曝出丑闻,一名交易员违反规例,秘密进行期指买卖,导致银行损失高达亿美元。2004年澳大利亚国民银行4名外汇交易员进行澳大利亚元和新西兰元对美元的外汇期权交易,由于判断失误导致损失。为了掩盖损失,他们制造了大量虚假交易,案发时共给银行造成亿澳元的损失。2002年2月,爱尔兰联合银行一个名叫约翰•鲁斯南克的交易员,把3年中他在日元与美元外汇交易上的损失一直隐藏在该行在美国的一个分支机构里,使得该银行损失亿美元。1997年3月,国民西敏寺银行的利率互换期权交易员奇瑞埃克•派伯斯通过谎报价格、夸大期权价格的手段掩盖损失,使该银行损失亿美元。1995年2月,巴林银行驻新加坡的衍生证券交易员尼克•里森违规进行未经授权的交易并隐瞒累计的亏损,使该银行最终损失11亿美元,并导致了该银行的破产。根据有关研究,上述案件还只是此类案件中的一部分,只不过涉案金额巨大,才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

在我国,近几年银行因操作风险而造成的损失同样令人触目惊心。从2001年我国审计报告揭露的“金融机构利用票据市场管理漏洞将大量商业银行资金投向股市”,到2002年的“房地产开发商虚假按揭骗取银行资金”,再到2003年的“内外勾结骗取银行资金”,都给相关银行造成了巨大损失。2004年6月23日,我国国家_审计长_向_常委会做了《关于200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它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在报告中他披露了南海华光亿元骗贷案,工商银行上海外高桥支行姚康达7141万元个人住房贷款案,交通银行亿不良贷款核销案等。进入2005年,我国银行业继续披露了许多涉及操作风险的案件。例如,该年伊始的中行黑龙江河松街支行“高山案件”,其涉及金额巨大,以至于中国银监会罕见地公开对中国银行提出批评。该年1月,中国银行大连分行爆出600万美元银行资金挪用案。2月中国建设银行吉林分行亿元存款蒸发案被公之于众。2005年8月,吉林省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腐败案进行了判决。判决书显示腐败时间跨度达7年之久,而且在他的影响下,中行上海分行和中银香港两地的7名下属官员(其中5人为副厅级干部)也一同栽进_,另有4名厅局级银行官员被免职。参与此案办案的一位司法人员这样总结道:腐败案件的破坏力之大、影响之深远,在中国金融界堪称空前。

近来,中国银监会和我国各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管理十分重视。例如,2007年上半年,我国银监会着力推动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向常规性全面操作风险监管转化,努力完善案件防控长效机制。经过银监会和银行业共同努力,该年上半年银行业案件防控和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案件总量大幅下降。2007年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生各类案件179件,同比减少293件,降幅为62%。二是百万元以上大案要案数量大幅下降,在全部179件案件中,百万元以上案件51件,同比减少76件,降幅为60%。三是案件涉案金额大幅下降,百万元以上案件的涉案金额同比大幅减少,降幅分别为55%和56%。四是案件风险金额大幅下降,风险金额同比均下降53%。另外,百万元以上案件成功堵截数量增加。1-6月,银行业累计成功堵截百万元以上案件76件,同比增加23件,增幅为43%,相应挽回案件资金损失亿元,同比增加亿元,增幅为119%。与此同时,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强化案件责任追究,累计处理直接作案人员216人,对于案件相关责任人,有1132人被追究责任,442人被追究领导责任,50人被取消高管任职资格。进入2008年,中国银监会明确要求大型银行加强案件的防控,并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度。提出要推进商业银行强化内控管理,逐一梳理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从系统和制度设计上寻找漏洞并从源头上加以纠正。对新业务的准入首先要进行制度设计科学性和规范性审核,并实施风险压力测试。要建立一案一查制度。严格案件责任的追究工作,重点是百万元以上案件的责任追究工作。对支行辖内发生一起百万元案件或两起五十万元以上案件的,首先要追究支行行长的责任,并按照上追两级的要求,对上级行主管行长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二级行辖内发生一起五百万元以上案件或两起三百万元以上案件的,首先要追究二级分行行长的责任,并对省行分管行长进行行政处分;一级分行辖内发生一起千万元以上案件或两起五百万元以上案件的,首先要追究省行行长的责任,并追究上级行分管领导的责任。取得的成绩固然可喜,重视应该加以提倡,但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操作风险给我国商业银行造成的危害是多么巨大。

二、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来看,我国操作风险管理还很不完善

操作风险是一个古老的风险,自商业银行存在之日起就已存在,并时刻存在于商业银行的业务操作过程中,但对其从理论上进行研究在国际上还是十几年的事情。由于理论研究起步较晚,虽然新协议给出了定义,但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对操作风险的一些概念还没有达成共识,“…没有明确定义,界线不清,数据模糊,模型复杂,甚至不可信;只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无法联系实际…”,造成人们对操作风险的理论认识远不及对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理论认识。在我国,人们对操作风险的研究起步更晚,基本上处于初级模仿阶段,这从已有的文献可以看出。即使已有的研究,由于数据缺乏,呈现定性研究多于定量研究,还不能从根本上对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操作风险有更深刻的理论认识。

在实践中,由于我国大多数银行还处在向真正的商业银行转型过程中,操作风险管理框架远远没有建立起来。例如,操作风险管理人才严重不足,操作风险管理缺乏必要的保障和支持,内部控制机制还不完善,管理层次过多但职责不清、职能不明确,某些制度空缺,或虽有制度但部分制度不切实际、针对性差、执行流于形式,有关操作风险的信息披露严重不足,大多数银行缺乏操作风险计量模型以及计量所需损失数据十分匮乏等等,再加之社会转型过程中泥沙俱下的腐败蔓延,操作风险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来源之一,其在银行风险中的比重远远大于国际同行的水平。例如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曾发表了一个对中国银行业的评价,认为中国的银行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公司治理结构缺陷,二是会计与披露标准问题,第三即是操作风险。根据张吉光分析,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存在三个误区: 一是重事后管理,轻事前防范,内控制度不健全,执行更不得力;二是重个案查处,轻全面分析,很少有银行机构用心去研究看似互不相关操作风险事件之间的联系和潜在规律;三是重基层操作人员管理,轻高层管理人员管理。可见我国操作风险管理还很不完善。曾任中国建设银行总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的顾京圃认为,在我国,信用环境的缺失与普遍性的浮躁功利心态,两厢配合,是操作风险产生的心里根源与逻辑前提;流程设计不当、控制措施不足或过度,是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的主要形成途径;我国商业银行基础管理薄弱,内部控制不健全,操作风险管理和控制的基石不可靠,是操作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为了防范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提高我国银行业在国际环境中的竞争力,加强操作风险的研究势在必行。当前我国许多商业银行正花费时间和资源,进行操作风险计量和管理方法的研究,因为他们认识到更好地管理操作风险与他们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目前,我国由操作风险引发的损失事件数量较大,但是有关操作风险事件的记录和数据积累却十分贫乏,给操作风险的研究带来很大困难。尽管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即有历史方面的,也有我国银行的产权和信息披露制度方面的等等,但这决不能成为我们忽视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研究的借口。

三、新资本协议为操作风险提出了监管要求

近年来,国际银行监管机构为防范操作风险,在操作风险监管制度、监管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例如,在操作风险正式被纳入新资本协议资本充足率要求之前,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监管的讨论已相当重视。近十多年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此方面的代表性文献包括:《计算机和电讯系统中的风险》(_年7月)、《衍生产品风险管理指引》(1994年7月)、《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业务的风险管理》(1998年3月)等文件,这些文件中都涉及了操作风险的监管方法。

1998年9月,巴塞尔委员会首次了《操作风险管理》的咨询文件,着重强调了控制银行操作风险的重要性。1999年6月,在新资本协议讨论稿中,操作风险正式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一起被纳入到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框架中,并强调“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认为操作风险对于银行来说日趋重要,银行有必要投入足够的资源来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并将其纳入衡量资本充足的范围”,从而引起了金融业、专家学者和各国监管当局对操作风险的广泛关注和讨论。2001年1月和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关于操作风险衡量的咨询文件和最终文件中进一步指出,银行应当披露更为详细的操作风险信息,并提供了三种计算操作风险资本的方法:基本指标法、标准法,以及高级衡量法。

2003年2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了《操作风险管理和监督的稳健做法》,对所有国际活跃银行提出了操作风险管理的最低标准;2004年6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其的新资本协议中明确表示,要求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计提资本,并提出计提资本不是目的,关键是通过计提和资本分配来推动商业银行改进操作风险的管理。2004年12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启动了《核心原则》的修订工作,在2006年4月的征求意见稿中,操作风险的管理被单独作为一条原则纳入了《核心原则》。2004年6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其的新资本协议中明确提出了商业银行要为其面临的操作风险提取监管资本,并对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进行了确定,提出了相应资格标准。

为了积极推动新资本协议在我国银行业的实施,中国银监会还制定了实施新资本协议的时间表:(1)中国银监会将于2008年底前,陆续有关新资本协议实施的监管法规,修订现行资本监管规定,在业内征求意见。(2)中国银监会将于2009年进行定量影响测算,评估新资本协议实施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3)新资本协议银行从2010年底起开始实施新资本协议。如果届时不能达到银监会规定的最低要求,经批准可暂缓实施新资本协议,但不得迟于2013年底。(4)商业银行至少提前半年向中国银监会提出实施新资本协议的正式申请,经银监会批准后方可实施新资本协议。中国银监会自2010年初开始接受新资本协议银行的申请。(5)其他商业银行可以从2011年后提出实施新资本协议的申请,申请和批准程序与新资本协议银行相同。(6)其他商业银行自2010年底开始实施经修订后的资本监管规定。届时,若新资本协议银行尚未实施新资本协议,也将执行该资本监管规定。

四、结论

当前经济金融化、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趋势已不容阻挡,我国商业银行融入国际化大市场步伐也不可阻挡。按照国际通行游戏规则参与竞争也不可避免,满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已为大势所趋,为了对处于风险管理中心的我国商业银行在这种发展趋势中顺势健康成长提供有益帮助,降低风险损失,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为实行新资本协议做好准备,实现我国商业银行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我国银行业必须加强对操作风险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最终定稿于2006年6月,省略

[2]Philippe Jorion:The Financial Risk Manager Handbook, Second Edition, Published by John Wiley & Sons, Inc., Hoboken, New Jersey,2003,~535

[3]张吉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识别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

[4]吴立果:原中行高管腐败内幕,news.省略/c/l/2006-09-24/

[5]所述内容来自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cbrc.省略/

[6]Hans Ulrich Doerig:金融服务运营风险管理手册,中信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7]《交行模式值得复制――中国大型银行改制上市路径》,《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8月1目,第4版

银行预警案例分析范文汇总 第7篇

近年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业务发展迅速。较好满足了社会大众财产性收入增加的需求。但同时,处于初期高速发展阶段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市场也存在诸多问题,亟须正本清源、加以引导,回归代客理财、资产管理、风险隔离、服务实体经济等四项本质。

(一)促进投资者和商业银行在信息掌握、风险责任、利益分配上的有效对称

一是加强信息披露,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细化理财信息披露内容、频率和方式,建立定期理财报告制度,由社会中介审查银行理财报告并公开审计报告。二是明确双方责任,解决责任不对称问题。银行要强化“卖者有责”意识,履行好代理人责任。投资者要培养“买者自负”的良好文化,依法维护合法权益。三是完善收益分配,解决利益不对称问题。

(二)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管理

一是切实规范资产通道,防止监管套利。商业银行要把控好通道业务总量与结构风险,确保任何时点“非标”理财资产都不超过理财产品余额的35%与总资产的4%。对达不到规范管理要求的,要比照自营贷款,进行风险加权资产计量和资本计提。二是防止异化为负债工具,产生流动性波动。对部分银行在月末、季末加大高收益短期理财产品销售计入存款科目的客户资金剔除或单独列示,防止对存贷比等流动性指标的套利。对资产池业务“非标”理财与所投资产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和单独核算,防止流动性风险后移和有意掩藏。三是以客户为中心,规范销售行为,促进理财产品转型发展。

(三)建立有效防火墙机制,切断风险传导途径

一是与自营业务风险隔离。防止违规将表内优良资产置换掉资产池中劣质资产,以保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防止违规转移内部收益,通过其他渠道盈利填补或垫付理财收益缺口;防止违规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防止自营账户与理财账户或者不同理财账户之间不当交易。二是与交易对手风险隔离。三是与合作机构风险隔离。

(四)引导理财资金投放到实体经济、综合效益较优领域

一是推动形成合理的社会融资成本机制。发挥理财价格对金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提高理财资金使用效率,推动银行商业回报与客户收益、企业成本合理均衡。二是理财资金投向要符合产业政策导向。商业银行要恪守服务实体经济本质,加强理财资金流向管控,严控理财资金投向高风险领域或限制性行业,主动与国家宏观调控和审慎监管政策保持一致。

晋中市国家税务局直属税务分局

税收风险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了深入推进税源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进一步完善税收管理机制,转变税源管理方式,不断提高纳税遵从度,切实防范、控制和化解税收风险,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在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础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税收风险管理是国税机关和国税工作人员,按照一定的方法和规则,确定税收风险区域,识别纳税人风险特征,根据纳税人风险特征的类型、多少、偏差程度等,进行风险排序,并根据纳税人风险类型、风险形成的情形等,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预案和措施,实现对纳税人税收风险的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

第三条 税收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分为风险识别、风险排序、风险应对和风险评价反馈四个环节,各环节循环往复,为全封闭式循环流程。税收风险管理坚持持续改进方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将各种风险动态化引入税收风险管理全过程,不断从不同层面和角度优化、更新税收风险管理的重点和方向,以达到专业化管理目标。

第四条 实施税收风险管理,以风险预警为手段,切实有效地在税收征管查各环节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既要依托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税收收入风险管理系统、山西国税四位一体互动管理平 -1-

台和晋中国税税收管理员信息化工作平台及第三方信息等在信息归集、过程规范和统计分析等方面的优势,又要发挥税收管理人员在掌握纳税人信息和实际管理经验方面的优势,实行“人机结合”,切实提高税收风险管理的效能。

第五条 风险识别是指运用风险分析的工具和方法,确定风险区域、辩识纳税人税收风险特征的税收风险管理活动。

第六条 分局各部门,应积极组织开展税收风险的识别工作。

政策法规部门应结合本地区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定期实施政策分析,从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完善的角度,分析现行政策对本地区税收流失的影响,和今后一个时期税收风险分布的基本情况。政策分析应对有重大税收政策调整,适时组织实施。

纳税评估科应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纳税申报(包括减免缓抵退税申请)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进一步采取征管措施并及时向税源管理部门反馈,以降低各类风险的发生。应定期组织实施案例分析,分别选择一定数量的税收管理案例,分析纳税人税款流失与纳税人某些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税收风险在本地区的分布规律。

数据分析中心应综合运用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等应用软件中的税收财务数据信息及外部采集的第三方数据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和逻辑比对,查找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 -

2纳税申报(包括减免缓抵退税申请)中可能存在的偏离税收政策、法律法规的风险点,并按照风险级别进行排序,为风险应对指明方向和重点。

纳税服务科要利用在税务登记、税款征收、发票缴销和违章处理等方面获得的可能引起税收流失的风险信息,寻找防范的途径。

税源管理科应发挥征管一线的优势,实施基础分析。根据日常管理中掌握的情况,分析辖区范围内税收风险的分布情况和主要特点,鼓励税务人员分析、寻找、提供新的税收风险特征。

各部门的政策分析、税收分析、案例分析和经验分析应形成书面分析报告,通过联席会议互通信息,分析动态、交流情况,研究问题、总结经验,为把握规律提供平台。

第七条 税收风险识别的信息源主要是纳税人报送信息、税务机关采集信息、社会举报的信息和第三方提供信息。相关部门应加强信息源质量的管理,提高所获源信息的充分性和准确性,并积极拓展第三方信息的获取渠道,不断提高第三方提供信息在税收风险识别源信息中的比重。

第八条 税源专业化管理各部门对照指标体系,运用推理分析、数据统计等方法,寻找税收风险点,以税收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发生造成税收流失的严重程度为主要评价因素,对掌握的纳税人信息进行风险排序。根据风险程度因地制宜地调整不同的风险风析方法,提高分析水平。

-3-

第九条 风险应对是指根据纳税人不同的税收风险类型、风险形成的情形及原因等情况,按照一定的规则和风险应对预案,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防范、控制和化解税收风险的税收风险管理活动。

第十条 纳税评估科、税源管理科和纳税服务科是税收风险应对的执行部门。

第十一条 税收风险管理评价反馈是分析、比较已实施的风险管理方法的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契合程度,以此来评判风险识别、评定和应对全过程的科学性、合理性。根据评价反馈情况,及时更新、优化、完善,不断健全整个税收风险管理体系,达到防范、应对、抵御、化解税收风险的目的。

第十二条 各风险应对部门在应对结束后,应及时将应对结果反馈回数据分析中心,数据分析中心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调整数据分析的方向和重点。实现了税收风险管理成果及时共享。

- -4

为了学习国际先进银行的营销经营模式、优秀服务理念、产品创新机制,进一步提高我行的市场竞争能力和业务创新能力,行里组织了我们浙江分行与内蒙古分行的优秀员工赴深港参加深港联动培训,我很荣幸参加了此次培训。此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有:个人银行业务概况及发展趋势、银行风险操作系统、商务礼仪及其重要性、压力的自我管理。现将此次培训所学总结如下,以兹大家交流共享。

银行预警案例分析范文汇总 第8篇

1、用人制度高水准,严要求。客户经理代表着银行去服务客户,其提供的服务质量和结果会关系到银行客户的前途命运,因此必须严格把好客户经理资格认定关,在众多资格条件中人品和道德是首位。

2、培训认证制度化,常态化。客户经理是未来商业银行的精英,但是目前的客户经理因工作经验,知识结构,分工机制等因素的制约,离正真能提供综合化的服务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银行应加强客户经理综合素质的培训。

3、强化内控机制建设,加大商业银行内部稽核力度。

总之,要防范风险最根本还应从治本入手,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客户经理理想信念、思想道教育,建立良好的合规文化,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要教育他们珍惜现有的工作、生活环境、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抵制各种诱惑,远离违法乱纪;要加强职业道教育,引导他们学规学法,增道意识和法制意识,遵章守法;要警钟长鸣,加强对有不良行为员工的转化教育,严防道风险。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挂牌成立,是我国邮政金融事业发展历程上的一件大事,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是我国邮政体制改革取得的又一重大阶段性成果,也是在国家金融监管部门的指导下,金融体制改革取得的又一项新的'重要成就。随着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结束,中国邮政蓄银行成立伊始,合规风险逐渐成为除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之外的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

合规作为一门独特的银行风险管理技术,如今已经得到全球银行业的普遍认同。如何大力倡导银行自身的合规文化,建立一个有效的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成为各家银行的当务之急。淮南子有训:“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因此,必须把_合规风险_放到与银行业三大风险,即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同等重要的程度来重视。

银行预警案例分析范文汇总 第9篇

操作风险与生俱来的内生性、具体性、模糊性、多样性和不对称性等特征表明,操作风险与具体的环境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模式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发生频率最高、损失程度最大的操作风险事件类型是内部欺诈,其根源在于我国银行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不健全及由此产生的权责不清晰。因此,根据目前的实际状况,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关键不是从技术层面上进行防范,而必须从体制和机制改革入手。为减少和杜绝内部欺诈事件的发生,有效规避和控制操作风险损失,除了要加快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外,更为现实的是建立一个能够较好解决内部控制问题的操作风险管理系统。这一系统应该包括构建适宜的风险管理环境包括;对面临的操作风险能够准确认知并评估;设计并实施控制操作风险的措施,以化解评估确定的风险;对操作风险管理进行有效监督以及建立快速反应的报告反馈制度等

银行选用何种具体办法管理操作风险,基于多种因素,包括自身的规模大小、组织复杂性、业务的性质和范围。然而,尽管有这些不同,明晰的战略、董事会及高管人员的监督、对操作风险和内部控制的认真程度,以及完备的内部报告制度和应变计划,是任何规模和范围的银行有效管理操作风险的关键因素。从银行整体范围来看,从操作风险管理理念的认同、政策框架的具体实践、组织结构的优化设计,到操作风险管理识别、评估、监测、报告、持续改进机制的建立,以及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的构建和操作风险资本计量分配模型的研究开发,我国的商业银行与国际活跃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实践经验还有不小的差距。

目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金融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家壁垒逐渐打破,金融资源跨国配置。因此,加强对三大风险之一的操作风险的研究,探索一套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模式对国内商业银行在新形势下的可持续发展无疑有着重大意义。

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业务的不断发展有助于提高银行业和支付系统的效率,也有助于国内外零售业务的成本下降。但电子货币和一些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和运用尚处于早期,考虑到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在将来的技术和市场发展中的不确定性,监管当局必须避免制定阻碍有益创新和实验的政策。同时,巴塞尔委员会认为,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业务为银行带来的收益与风险并存,因此风险与收益必须进行平衡。

银行预警案例分析范文汇总 第10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操作风险 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介绍

北京XX商业银行成立于2005年,是_首家批准组建的省级股份制商业银行。北京XX商业银行拥有近700家遍布北京市区和郊区的营业机构。2010年8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北京市最大一起骗贷案,涉案金额亿元。涉案人员包括北京HD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简称HD公司)董事长胡某等10人,以及为胡某发放贷款的北京XX商业银行8名支行行长和经理。

胡某曾从事过房地产开发,后来创办了HD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专门从事个人房贷的信用担保业务。与商业银行的多次业务合作,胡某发现了了银行信贷的漏洞,并曾以虚假按揭在一家全国性银行的北京分理处骗贷。2007年前后,胡某开始重点开拓北京XX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胡某在案发后供述自己骗贷的理由是,他运作过司法拍卖项目,但苦于没有足够资金,所以想用骗来的贷款参加司法拍卖,竞拍获得地产项目后再加价卖出,再将贷款还给银行。

商务中心区支行是北京XX商业银行一级支行,下辖4个支行。在田某等人以督促下级银行开展按揭业务为名,多次催促下级支行向胡某发放贷款,且对HD担保公司的按揭业务可以免面签。据检方指控显示,胡某及其前妻于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指派下属虚构二手房交易,采取冒用借款人员身份与银行签订《借款合同》、《抵押合同》、《保证合同》等,从北京XX商业银行下属的两家支行骗取贷款250余笔,共计人民币亿余元。

为掩盖假按揭的违法行为,田某等又利用另一种从银行“骗贷”的方式――小企业贷款。胡某从“执照贩子”那里购买数十家无真实经营背景公司的营业执照、企业公章等全套手续,再以这些公司在某下属支行骗取小企业贷款。采用这种方式,胡某又骗贷45笔,共计人民币亿余元。至此,胡某通过向北京XX商业银行的8名工作人员行贿近千万元,并以造假二手房交易手续、购买小企业注册手续等方式,在三年期间,从北京XX商业银行共骗出亿元贷款。

二、北京XX商业银行骗贷案例分析

北京XX商业银行7亿元骗贷案件是北京市到目前为止在公开市场可查到的最大的一起银行诈骗案,属于典型的内外部人员勾结犯案,通过对该案件的分析,可以看出以下问题值得思考。

(一)公司治理结构设计

在2008年年底,胡某采用虚假按揭的方式骗取贷款的行为,已经在北京XX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被发现了,但是审计只是就事论事,没有真正对该问题进行全面调查。

由于该行内部没有设置专门的部门对发现的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审计部门所发现的问题没能及时反馈至总行决策层。同时作为经济开发区支行风险管理岗位的人员也未将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总行负责信贷风险管理的部门。致使该风险事件没有引起决策层面的重视,导致风险事件延续,损失加大。

(二)内控制度执行力

我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利润增长点是贷款业务,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一些基层银行领导为了追求业务指标,产生了“重贷款客户的抢夺、轻贷款质量管理”的经营理念,经常出现不执行信贷管理规章制度,降低标准发放贷款的现象。另外,很多商业银行都存在责任追究制度不落实的现象,且对责任人处罚不及时且偏于宽松,不仅达不到惩罚的目的,反而导致约束制度形同虚设,进而造成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

根据银监会下发的《商业银行授信工作指引》对于贷款调查的要求“商业银行应对客户提供的身份证明、授信主体资格、财务状况等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认真核实,并将核实过程和结果以书面形式记载。对客户调查和客户资料的验证应以实地调查为主,间接调查为辅。必要时,可通过外部征信机构对客户资料的真实性进行核实”。由此可见,贷前调查是防范信贷风险的关键,大量事实证明,贷前调查不充分,往往会使银行处于不利的地位,导致信贷决策失误,引起信贷风险。案例中作为按揭贷款的审查,与借款人“面签”,是整个按揭业务的关键风险点之一,信贷人员出于行领导的压力将其省略了;最后胡某用购买的企业资料申请贷款时,信贷人员未进行实地调查,在未核实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下审批贷款。

《商业银行授信工作指引》对于贷后管理的要求“商业银行应通过非现场和现场检查,及时发现授信主体的潜在风险并发出预警风险提示”。从该案例可以看出,贷后管理人员并未执行现场检查的工作流程,否则,应该发现按揭楼盘及贷款企业并不存在。

(三)银行内外部环境

在2007年,随着我国房地产价格的高企,北京XX商业银行准备大力发展房地产按揭贷款,商务中心区支行作为该业务的试点单位。对于该行而言这是新业务,相关岗位人员的业务能力较差、工作经验较少,对于该类信贷业务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认识不够充分,同时按揭贷款业务本身的审查手续非常繁琐,一笔贷款业务做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无法满足行里业绩快速增长的需要。于是在该行行长田某“真出了事,我扛着”的宣言下,进行了违规操作。

从该案件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信息:“胡某在于北京XX商业银行接触前已经有过以虚假按揭的方式骗贷的行为”,作为按揭担保的入围企业,核查实际控制人的资信是首要前提,如果胡某先前骗贷的银行将其骗贷事件在公开渠道进行披露,笔者认为,北京XX商业银行再次被骗的可能性会大大减小。

三、结论与建议

随着我国金融业加入国际化大市场的进程逐渐加快,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越来越大,特别是信贷业务的操作风险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复杂。建立行之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对我国商业银行降低风险、增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北京XX商业银行信贷操作风险案件的分析研究,本文发现了信贷业务操作风险控制中存在以下问题:公司治理结构设计欠缺,内控制度执行力度不够,银行内外部环境建设薄弱。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必将在我国的逐步获得实施,同时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大、新业务的不断推出,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压力将越来越大。只有尽快转变风险管理思路,大力推进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理论,充分发挥操作风险管理理论在商业银行具体业务中的风险防控作用,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尽快建立一套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才能保持我国金融体系的良性发展。

(一)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监督机制

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是商业银行持续经营和稳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基本形成了全行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但是在实际风险的防控过程中还是受到银行内部行政管理架构的限制。为了使风险管理更加顺畅,应该建立独立的以业务流程为中心的风险管理部门,直接对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下级的风险管理部门直接对上级风险管理部门,而不再向所在机构的行长负责,并且支行风险管理部门的人事任免、绩效考核、业绩评价也统一归上级机构管理,这样风险管理人员才能避免受所在支行对其工作的干预和影响,才能真正做到对于其所在支行各项业务的合规性保持独立的视角,公正的判断评估风险,并做出相应决策。

(二)加强内控制度的执行力。

内控制度是否有效,执行是关键,再好的制度得不到执行也就是一纸空文。

首先,信贷业务部门负责操作风险的日常管理活动,在操作风险管理上承担首要责任,因此在制定操作风险管理制度时,应该关注制度执行的反馈,既要有从上而下的方式,也需要有由下而上的沟通渠道,使制度执行中发现和提出的问题能够及时传导到制度的制定者。

其次,制度的建立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情况变化和形式发展,同时结合以往操作风险损失事件中的经验教训,发现具体业务流程中的风险易发点,将其作为重要的风险控制点在进一步的内控制度修订中重点注明。

再次,在内控制度的制定上改变对员工控制较多,对管理层控制制约较少的现象,不但要强化信贷工作操作环节控制,还要加强授权、分权管理,规范决策程序,通过科学合理地分配责权利,在各级、各部门之间实行权力制衡,减少决策失误。

最后,为了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商业银行必须拥有一支独立运作、训练有素、业务精良的内审队伍,而且必须保证内部稽核监督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让内审部门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实现内审部门的垂直管理。

(三)构建良好的信贷风险管理环境,加强信息披露。

首先要构建良好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形成良好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提升员工素质,是使政策和制度得以贯彻落实的基础。通过一系列针对风险管理文化的培育,不断提高员工法制观念,使严格执行各项内控制度成为所有员工的自觉行为。通过广泛的风险教育来培养所有人员对风险的敏感和了解,让每一位员工充分了解自身工作岗位可能存在的危险,形成按照规章制度要求办理业务的习惯,以形成防范操作风险的安全屏障体系。

其次,构建良好的外部信用环境。我国建成的信用查询相关的系统主要有:由各地工商管理机构开发的企业信用网、由司法机关开发法院网、由税务机构开发的地税发票查询系统、人民银行开发的征信系统、由房地产管理机构开发的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等。整合这些系统,是这些系统之间实现信息互通,实现征信信息的有效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巴曙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下的操作风险衡量与资本金约束[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02期

[2]巴曙松,张阿斌,朱元倩.中国银行业市场约束状况研究――基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三支柱视角[J].财经研究,2010年12月

[3]曹丽莎,张同建,刘良灿.国有商业银行制度执行对操作风险控制的激励功能[J].经济导刊,

[4]曹艳,王小文.国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J].上海金融,2007年第7期

[5]兰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特征、成因及控制[J].金融论坛,2010年第5期

[6]黎振兴,加强操作风险管理完善监管法规体系――解析《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J].中国金融,2007年第13期

银行预警案例分析范文汇总 第11篇

1、暴力

①、如没有伤及人员的情况下应以教育为主,劝说其放弃伤害他人、及破坏正常秩序的行为。

②、如已伤及他人,应予立即制止,以抢救伤员为主,如情况继续恶化应以武力制止。

③、注意观察暴力组织者的行为、特征。条件许可的话,当即擒获;不具备条件,也要想办法接近、控制,等待公安、武警到时再擒获。

④、注意收集、保护证人。

2、爆炸物品

①、如发现不明爆炸物,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同时采取隔离措施,疏散人员集中至安全地带并保护好相关人员。

②、严禁人员进出加强事故地点保卫、巡查工作。

③、报告_门,请求派人排暴并协助其工作。

3、抢夺、抢劫、盗窃

在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基层机构案件濒发的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这些案件的发生,不仅给国有商业银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其社会形象带来了不利影响.如何通过剖析案件成因,从源头上防范银行案件的发生,是各级银行机构都应该思考的问题.通过对《代价》警示教育案例的学习,结合自己在银行多年工作的体会,在案件的防范对策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端正经营理念,促进银行业务稳健、快速发展.以价值最大化为经营目标,是国有商业银行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早已明确了的经营指导思想.银行各级经营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要坚决抛弃只求规模、不讲质量、不惜成本抓存款的短期行为,始终把握正确的经营理念.

(二)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管理机制.商业银行应根据银行的发展战略、经营思路和年度综合经营计划,建立和完善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权责利相结合的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全行员工的风险意识,构筑内部稽核、委派会计主管、业务检查、风险管理、审计监督等多层次的风险抵御防线,形成监督合力.强化和落实各级分支行经营管理责任,推行问责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尤其对案件频发的机构负责人要实行引咎辞职制度.

(三)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团队,加强员工队伍建设.银行机构要把每一位员工都当作主人和价值创造者,建立公正、公开、公平的薪酬、晋升等激励办法,为员工搭建稳定的、通畅的发展空间.弘扬企业文化,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进取精神,提升员工对银行的忠诚度和贡献度.同时,经常对员工开展警示教育,定期进行员工排查,及时掌握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动态,将案件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强化合规经营、合规操作意识,培育合规文化.不断强化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的合规经营、合规操作意识,做到人人主动合规,事事处处合规,逐步培育和形成良好的合规文化.

警示教育对防范案件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行警示教育,应该注重引导员工思考人生目的、人生价值、人生态度等问题,对照案例校正人生坐标,增强自律意识.在教育中陈述反面典型的犯罪过程,则应尽可能避免提及犯罪技巧和躲避检查伎俩,以免被居心叵测之人仿效借鉴.同时,要多挖掘犯罪根源,少展现个性细节.尽管犯罪形形色色,种类多样,但走上违法道路,都有其共性所在.应该从纷繁的犯罪个案中抽象出共性的东西来教育人,在提及违纪犯罪实例时要对内容和具体细节把关.通过对违纪犯罪现象的理性分析,让员工明白一个道理:人的堕落,并非偶然,都有一个不知不觉从小变大的渐进过程,都因循从小恶到大恶,最终走向身败名裂的轨迹,如果不拘小恶,忽微常积,明天走上犯罪道路的可能就是你自己,从而让员工真正得到警示.

为加强和规范消防安全管理,提高员工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员工人身和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

为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加强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让单位员工熟悉单位内部消防设施,熟练使用消防器材,提高处置初起火灾的能力,确保发生火灾时能做到及时有效扑救,最大限度地保护员工人身与财产安全,消除不良社会影响。

二、演练时间和地点:6月17日下班后,支行后院内

三、演练人员:支行全体员工

四、演练内容和应急处置:

(一)出现火情,迅速通报,组织扑救。

任何员工若发现火情等十分紧急的情况,在迅速确认后,应立即向办公场所的人员发出紧急信号(如:按下手动报警器)。同时,利用通信工具向消防值班室、相关部门和领导报警。消防应急指挥部接到报警后立即安排现场工作并进行指挥。一是迅速通过广播喇叭和通信工具发出火警通报,告知着火点(具体的楼层和房号),并通知志愿消防队员立即赶往着火点。二是通知相关部门加强对金库、凭证库、财务室、档案室等重要部位的看管守护。

(二)判明火情,实施扑救,组织疏散。

现场指挥灭火的领导要及时判明情况,视着火程度能否控制和有无发展蔓延的可能,决定是否向消防队报警,并根据火情按如下步骤开展工作:

1、火灾初起时,要沉着冷静,机警快速,就近就便,就地取材,利用身边或附近的灭火器(工具)灭火,力争以最快的速度(起火后3分钟之内)将初燃火灾扑灭。

2、火势严重(利用灭火器不能扑灭)时,打开楼道的消火栓,采用消防水带灭火。电器设备着火,切勿用水,应首先切断电源,而后再组织灭火。

3、火势呈蔓延趋势,志愿消防队难以控制时,应果断采取如下措施:

(1)通讯联络组立即向119报警,准确报告发生火灾的单位、地址、着火部位、火灾种类等。

(2)疏散引导组负责指挥本单位人员做好重要文件、物资、现金、有价证券的抢救和转移,并组织人员进行疏散逃生。疏散逃生应遵循以下要求和方法:

一是逃生离开时,应及时关闭门窗,延缓火势的追逼,赢得更多的逃生时间。

二是如果暂时不能逃生离开房间,应先开窗将室内的烟气放走,防止逃生不成而窒息死亡。

三是如果是外面着火,应赶紧把门窗关上,并拉掉窗帘以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有条件时可向门窗浇水以延缓火势蔓延速度。

四是当无法向楼下一层逃生时,就高层楼宇而言,可根据发生火情的楼层,向一层或设有浴室、空调机房、裙楼平台顶、设备转换层、楼顶塔楼平台离火源较远的阳台、厕所、浴室等处躲避。到楼顶平台一定躲避在上风处,同时紧急向楼下发出呼救信号。

五是当无法向楼下一层逃生时,就一般楼房而言,可用绳子、衣服、皮带、床单、窗帘、被面等连接起来当作救生绳,一端紧系在牢固的门框上或其它固定物上,再顺绳子或带子下滑。当滑到下面没有起火的楼层时,可以破窗而入逃生。也可以利用建筑物外墙上的落水管、避雷针等,逐层滑降至地面或无火的楼层逃生。

六是逃生时,可以披上用水浸湿的衣被,快速冲下楼梯或进入疏散楼梯再撤至安全地带。沿楼梯向下逃生时,要弓着腰,紧贴墙壁,头部尽可能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嘴鼻,以降低浓烟的侵害。

(3)在疏散期间,营业单位要将出纳柜台上的现金、有价证券、会计账簿、密押等迅速入大库,同时迅速组织警力,加强金库的武装守护。如形势严峻应实施转移。

(4)疏散到楼外的人员不得擅离现场,随时准备为消防人员提供有关情况及服务。

(三)配合扑救,加强防范,减少损失。

积极配合消防队开展扑救,尽快将火灾扑灭,最大限度的减少财产损失。

1、通讯联络组负责迎接消防队并指引路线、介绍楼内详细情况。

2、安全救护组负责现场环境清理、人员救护及现场秩序维护。具体负责:

(1)安排人员清除办公楼周围的路障(车辆等),为消防车辆的到来扫除障碍。

(2)组织伤员的运送和抢救,负责贵重物品及机要文件档案的转移。

(3)按照消防应急指挥部的指示,安排值班人员切断某路电源或保障某路电源供电、供水。

(4)安排力量增设哨卡,封闭路口,必要时请求公安、武警支持,加强楼区外围的警戒,维护秩序,防止不法分子趁机破坏。

3、疏散引导组对疏散人员进行清理,并向消防应急指挥部报告。

(四)结束扑救,调查清整,恢复办公。

火灾扑灭后,要按照公安消防的指令对相关部位(现场)进行保护,未经批准,不得清理和破坏火灾现场,更不得随意破坏中心现场。同时,及时请有关部门协助调查火灾起因。接到公安消防部门警报解除指令后,按照消防应急指挥部要求,清理现场,完善设施,恢复办公。

银行预警案例分析范文汇总 第12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会计 风险管控

随着国家财政货币政策的紧缩以及当下金融市场环境竞争的激烈,各个商业银行开始简化其会计业务操作流程,所以一定程度上各商业银行放松了对风险的管控,进而诱发了许多不合规的业务操作;与此同时,在当前社会风气浮躁的大背景下,人们普遍着眼短期利益,急功近利;另外由银行内部工作人员因素所造成的业务操作风险亦不容忽视。在此背景要求下给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化解之道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操作风险现状及成因分析

从会计风险的构成分析,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是商业银行在会计柜面主要面临的两大问题。如果只发生单纯的业务差错那便是操作风险问题而无道德风险问题,但在存在道德风险而没有操作风险的情况下,人员的违规作案则难以施展。所以只有一同发生道德风险和业务风险时,事故与案件的发生才能变为现实。

从银行的管理层分析,由于上传信息的真实性会逐渐衰减,当负面信息由基层往第一个管理层上传时,经过信息的美化加工,其真实情况通常会被粉饰或变通后才传达到上一层管理者,最终管理层收到的信息通常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除非事态严重无法隐瞒,否则经办人员与管理人员都不会有向上级报告的意愿,只为逃避责任,避免责罚。

从会计的内部控制分析,银行会计规章制度的建设相对于各种不断推出的金融产品明显滞后,尤其在某些账务核算细节方面还存在着空缺,这便容易给前台的操作人员带来一定的操作风险,同时也影响着会计人员办理业务的质量。当下我们虽然可以通过授权复核参数等手段来对会计业务操作进行有效的控制,但依然很难将柜员的违规行为降到最低。

2、实证分析

、案情回顾

案件1:2004年9月4日,哈密地区公安局经济侦查队接到报案,哈密市城郊信用社新西分社有大额高息揽储,挪用储户资金,帐外资金循环等违法犯罪行为。后查实,会计王凤霞,出纳尉萍等人涉嫌侵占、挪用巨额资金,涉案金额高达亿元。自该案案发后,哈密市又接连破获信用社职工涉嫌犯罪案22起,被依法判处刑罚的信用社人员23人,涉案金额增至亿元!涉案人员花样百出,可以说用尽了金融领域犯罪的所有手段。

案件2:2012年4月,辽宁省抚顺市某农村信用合作社一储蓄所内,数名储户的存款“不翼而飞”。经警方查证,原来是储蓄前台柜员吴某在2009年至2012年4月期间,利用职务之便,骗其亲友到该储蓄所存款,趁机窃取储户信息,并以挂失为名提取储户存款万元。不仅如此,3月29日到30日两天时间,吴某又利用职务之便,事先留好存单空白底联,将5名储户前一天存入的定期存款135万余元提取。

、状况分析

通过以上案例不难看出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不仅涉及到银行内部的程序和流程问题、银行的组织结构和系统缺陷问题,还涉及到会计人员舞弊及操作风险管控问题。银行内部一些业务行为制度缺陷的存在为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违法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而且很多案件都是由银行内部人员互相配合后实施的,按照目前银行内部的监督检查机制和内控制度显然不能彻底杜绝内部舞弊等违法犯罪行为。纵观这些年来的银行要案,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问题已经日趋严峻,银行内部职员不合规操作、监守自盗的行为时有发生。因此,只有进一步研究健全我国会计操作风险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更好实现我国商业银行长期稳定的发展。

3、商业银行业务操作风险相关防范措施

、岗位责任制的势在必行

为了能够明确各个管理层的权限职责,通过正式的授权文件,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度。首先银行要明确各个岗位工作人员及其工作范围的权限和职责,形成明确的分工,以防止人为的欺诈、舞弊,并能相互监督;其次银行可以将会计管理人员及其重要的岗位实行定期轮岗制度。同时针对有些环节不能相容的岗位,还应当实行岗位分离,以达到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目的。具体举措:在同一基层网点工作满一定年限的相关工作人员,派遣异地交流,轮换机构;对关键岗位的相关人员在连续工作满一年就必须进行岗位轮换。对还未轮岗的相关人员可以采取强制休假的方式进行轮岗。

、建立科学监控体系

为了能够及时对出了差错的业务进行更正,银行需建立科学完整的监控系统。不仅要有包括工作人员对操作权限的控制、岗位制约、流程控制的事前监督;业务审批、实时复核授权的事中监督同时还要有滞后复核、手工审核业务凭证等事后监督这三个环节。比如在操作权限控制中,对于ABIS系统的使用,有些重要的业务或交易金额超出了相关工作人员的权限便由其主管对相关工作人员经办的业务或事项进行复核授权环节,以实现对经办人员操作权限的控制。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会计队伍

一支政治素质够好、业务素质过硬、管理水平得当的会计队伍对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商业银行不但可以建立会计岗位资格的准入条件,定期对相关会计岗位工作人员进行考试、审核,对于成绩不达标或较差者按一定比例给以待岗,用以增强员工就业的危机感。不仅如此,实施全面的会计主管委派制,加强会计管理中会计监督的独立性,抵制违规业务操作,用以遏制各种违规违纪操作风险的发生。会计人员作为会计工作的主体,其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政治觉悟。所以商业银行还可以定期开展相关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其责任感,及时发现和采取相关防范措施也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内部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政.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特点及成因分析[J].大众商务,2009,24.

银行预警案例分析范文汇总 第13篇

1引言 如何界定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是有效控制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前提。在中国银监会2009年的《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中,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被定义为: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负面评价的风险。定义中提及的利益相关方包括商业银行的股东、客户、雇员等交易伙伴,也包括政府部门、当地居民、本地社区,媒体等受到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客体。在商业银行需要重点关注的各类金融风险中,声誉风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尤为突出。2005年5月,美国货币监理署(OCC)署长朱莉•威廉姆斯(JulieL.Williams)在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就大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发表了演讲。他指出,声誉风险是“当今最令人困惑,最难管理,也许是最令人畏惧的风险”。根据商业银行的业务特征及诱发风险的原因,巴塞尔委员会将声誉风险列为商业银行风险之一,并在2009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指出,商业银行应将声誉风险纳入其风险管理体系中,并在资本充足率评估和流动性应急预案中适当涵盖声誉风险。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其所包含的风险因素,影响到声誉的风险(见表1)。 2商业银行有效控制声誉风险的现实意义 有效控制声誉风险是降低实质性损害的需要 声誉是商业银行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基于持久努力和长期信任建立起来的无形资产。良好的声誉是商业银行生存之本。商业银行一旦被发现其金融产品,服务存在严重缺陷(如电子银行业务缺乏足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或内控导致违规案件层出不穷,或客户投诉大幅上升,或缺乏经营特色和社会责任感,那么即便在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用于事后的危机管理,也难以弥补对商业银行声誉造成的实质性损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声誉风险的损害可能是长期的,甚至是致命的。 有效控制声誉风险是应对金融危机和提高金融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中国银监会公布的2008年年报第一次明确提出,由于受金融危机和国内资本市场大幅调整影响,国内银行业理财业务方面的损失而迅速扩大客户投诉数量,不断增加部分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声誉风险和法律风险。这要求银行业高度重视声誉风险管理,并将声誉风险纳入本行公司治理及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近年来,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特别是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商业银行的表现是令人刮目相看的,但商业银行不能因此而放松对声誉风险的有效控制,尤其是当前商业银行比较生疏但又特别需要关注的声誉风险。 有效控制声誉风险是从根本上改变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需要 根据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对134家商业银行的高级风险管理人员调查显示,总体上声誉风险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大风险,就市场价值而言,排在第一位,就收益而言,排在第六位,需要特别提及的是,声誉风险对上市商业银行在合规方面所受的影响尤其明显。从商业银行市场价值角度看,有效控制声誉风险是增加其市场价值的有效途径。 3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典型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的声誉风险管理案例 案例一:1994年美国信孚银行客户之一宝洁公司宣布其在两项利率互换(利率互换是金融衍生产品的一种,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的一定期限内,根据约定数量的同种货币的名义本金交换利息额的金融合约)中遭受1.02亿美元的巨大损失,并拒绝向信孚银行支付这些损失费用,公司给出的原因是,在交易中美信孚银行没有向宝洁公司充分揭示潜在风险,在法庭审查此案时,一盘反映信孚银行如何教育新员工的录像带提供了极为不利的证据,录像显示,信孚银行的市场人员将互换运作解释为:“让信孚银行参与其中,将客户的资财骗光”。在与宝洁公司发生纠纷的同时,信孚银行还受到来自另一个客户吉布森•格雷延公司的,原因是该公司受到信孚银行的一名高级主管的误导。信孚银行最终被法庭判定有欺诈嫌疑,致使其信誉一落千丈,经营一直处于低谷,最终于1999年被德意志银行兼并。 案例二: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公告,关闭了刚刚诞生才2年10个月的海南发展银行。这是新中国金融史上第一次由于支付危机而关闭一家有省政府背景的商业银行,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8月,是海南省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的总股本为16.77亿元,海南省政府出资3.2亿元(占股本总额的19.7%)成为其最大的股东。在关闭以前资产规模达到了160多亿元,是当时中国为数不多的几家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海南发展银行经营管理出现严重问题之后,“口碑”效应使海南发展银行声誉受到极大损坏,在关闭前几个月,社会公众逐渐对其业务管理能力产生怀疑,开始出现挤兑。挤兑耗尽了海南发展银行的准备金,而其贷款又一时难以收回。国家曾经急调了34亿元资金进行补救,但终究是杯水车薪。为了防止风险进一步蔓延,_和中国人民银行当机立断,宣布于1998年6月21日关闭海南发展银行。 案例三:2004年9月,因违反了日本银行法,美国花旗集团日本子公司被日本金融厅责令暂停经营公众银行业务。这一事件令花旗集团声誉大为受损,出现业务大幅下滑现象。为挽救花旗集团声誉,重获金融监管当局和社会公众信任,花旗集团及时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主要包括,宣布建立一个独立的全球合规部门,强化内部程序,同年10月19日,花旗集团免去了3名最资深管理人员的职务,10月25日,花旗集团CEO查尔斯•普林斯就日本子公司严重违规行为公开道歉:“我为公司未能恪守日本的法律和监管要求而向客户和公众致以诚挚歉意。”普林斯解释认为其关注了公司经济效益,但忽视了长远的价值因素。行政上的处罚其实无关痛痒,但对声誉上的损害却是公司难以承受的重大损失。普林斯进一步强调,他已将恢复花旗集团声誉作为优先考虑的事项之一。正是得益于这些得力的举措和负责任的积极态度,花旗集团成功化解了这场声誉危机。#p#分页标题#e# 声誉风险管理案例的启示 从上述声誉风险典型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商业银行一旦被发现其金融产品服务存在严重缺陷,内控不力导致违规案件层出不穷等,即便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事后危机管理,也难以弥补对银行造成的实质性损害。声誉风险可能产生于商业银行运营的任何环节,通常与信用、市场、操作、流动性等风险交叉存在,相互作用。一家操作风险事件频发的银行,会给公众一种内部管理混乱,管理层素质低、缺乏诚信和责任感等不良印象,致使公众特别是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度降低,银行的工作职位对优秀人才失去吸引力,原有的人才大量流失,股东们因对银行发展前景失去信心,对长期持有银行股票发生怀疑,进而在资本市场上大量抛售股票造成股价下跌,银行市值缩小,导致监管当局采取严厉监管措施,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被兼并或关闭。 4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主要特征分析 成因的复杂性 声誉风险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有可能是商业银行内外部风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可能是非常简单的风险因素就触发了严重的声誉风险,涉及利益相关者。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不易界定,并具有突发性,动态和扩散性,难以通过风险管理部门的常规方法进行有效管理。如果商业银行不能恰当地处理这些风险因素,就可能引发外界的不利反应。 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声誉风险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5大类。第一类是发生金融犯罪案件,使社会公众对商业银行的业务管理能力产生怀疑,将极大损坏银行的声誉。第二类是引发民事诉讼案件。由于银行没有尽到应尽义务致使客户遭受损失,如存款被冒领、信用卡资金被盗等;在营业虚假宣传不能对客户兑现承诺,如理财业务方面的诉讼;涉嫌不公平交易引起的诉讼,如储户状告银行少算存款利息等;单方面宣布对某种服务进行收费引起的诉讼,如储户状告银行跨行查询收费、小额账户收费侵权等。商业银行涉及民事诉讼案件,如果处理不当,其声誉可能会受到损害。第三类是可能招致公众投诉的事件。如在按揭货款业务中让客户负担律师费,服务质量低下招致金融消费者不满,不能提供公平金融服务等。对于公众投诉,商业银行如果不能认真处理,将给其声誉造成不良影响。第四类是银行内部控制缺失。如银行不能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对待员工,员工的薪金收入与其贡献差距较大,员工不能同工同薪等,员工的“口碑”效应会使银行的声誉受损。近年来,社会公众对银行高管人员的腐败丑闻、天价薪酬等反映强烈,银行声誉受到严重影响。第五类是商业银行因违反金融法律法规或财经管理法规,被监管机构、审计、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处罚的事件。这些都是行政机关对商业银行做出负面评价的起因,也是公众对其进行评价所考虑的重要因素。 风险事件的共生性 在新《巴塞尔协议》中,声誉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一起组成了需要关注的风险,但声誉风险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其他风险一旦变成现实,就可能引发商业银行声誉风险。商业银行的业务行为,公司治理等引起利益相关方(包括媒体)对商业银行的所有重大负面评价都可能导致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因此,声誉风险不可能完全脱离其他风险类别,而更多地具有共生性。 4.险因子的不可量化性 经过多年努力,商业银行在管理集团风险,市场风险和利率风险等多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越来越多的计量方法与计量模型得到广泛应用,但对声誉风险的计量研究还是刚刚起步。在国外学者提出的关于声誉的定量分析技术中,较具代表性的是Harris—Fombrun声誉指数模型,其理论基础是1984年弗里曼(Freeman)在《战略管理:一种利益相关者的方法》一书中提出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声誉指数模型是把20项声誉风险因子制成评估表,通过调查者对这些题项的打分,综合计算出各种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评价结果即声誉指数,并进行相互比较。但声誉指数模型能否为多数银行接受需进一步观察。总的来说,定性分析在声誉风险评估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对媒体报道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因为媒体报道直接影响利益相关者的感受和期望。 5商业银行声誉风险难以有效控制的成因探究 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缺乏有效的标准和手段 虽然银监会在2009年9月的《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对声誉风险管理定义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但定义还相对宽泛。目前,对声誉风险及其危害的衡量,国内外金融机构尚未开发出有效的声誉风险管理量化技术。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声誉风险的识别与监控,声誉风险管理基本成为了被动的危机事件处理。 从业人员对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认识仍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 目前,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管理从业人员普遍存在风险意识淡薄,认识不到位,在制定银行战略目标时更多关注是效益,致力于解决存款、贷款、中间业务等经营方面的问题,对银行的声誉问题关注有限,措施不力。虽然不少商业银行已着手制定相应的制度管理,但对于声誉风险的认识很大程度仍然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董事会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大多没有将声誉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没有明确要求专门部门或团队负责全行的声誉风险管理,也没有在多个岗位和业务条线上进行相应的声誉风险管理的安排,即使某些银行有过声誉管理行为,也比较粗放,科学性和规范性不足。商业银行内部垄断意识较强,服务意识较差,对客户的与投诉处理效果不佳,对新闻媒体反映的负面情况处理不及时,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声誉事件不断发生。 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监管亟待改善 监管机构通过监管法规强制性地影响银行的行为,增强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任,比如规范商业银行的外部营销业务,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银行的合法合规经营等。但目前监管部门对因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不善而引发的事件没有直接的监管手段。由于个别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管理不善而导致整个银行业负面舆情甚至占用了大量的监管资源,监管部门只能在事件已发生或已恶化到可能导致系统性问题时才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而在此之前,只能采取舆情提示或风险提示等方式与商业银行进行协调,而不能依法要求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近两年银行ATM跨行取款收费上调引发的一系列有关银行收费的负面舆情即属于这种状况。#p#分页标题#e# 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缺乏有效的危机应对措施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表明,商业银行因各种风险因素爆发声誉危机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但很多商业银行并没有长期的声誉管理的战略规划,声誉管理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前瞻性与持久性。大多商业银行没有对危机管理的政策和流程做好事前准备,建立有效的沟通预案,制定有效的危机应对措施,并及时调动内外部资源的缓解致命风险的冲击。商业银行在系统制定声誉危机管理规划时,应有效保证无论声誉危机何时发生,很多潜在风险能够被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处理。这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延缓危机的到来,给商业银行创造可观的附加价值。 金融创新使声誉风险有加大的趋势在金融创新不断加快,多种复杂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产品不断涌现的状况下,客户准确理解金融产品的难度和比较多家金融机构产品差异的难度都在不断加大。普通客户要么没有精力研究多种金融产品,要么根本没有对多种金融产品进行鉴别的能力。因此,购买具有良好声誉的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是客户的理性选择,即客户凭借商业银行声誉来购买金融产品或进行业务合作。可以说,良好的声誉已经成为银行吸引客户资源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一件严重的声誉事件可能使一家银行毁于一旦。 6有效控制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途径及对策建议 实践表明,有效控制声誉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竞争优势之一,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并保障战略目标的实现。 强化银行从业人员声誉风险意识,培育以声誉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作为具有高经营风险,在市场经济中占有核心地位的商业银行,能否有效控制声誉风险关系到股东、存款人、金融产品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和整个金融市场对商业银行的信心。①应充分认识到声誉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现实性和紧迫性,把对声誉风险的认识提高到与其他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同等重要的高度,提高到能否实现商业银行战略目标上来,并以身作则,自上而下地树立全行的声誉风险意识。②应在全行倡导声誉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培训、讲座等多种方式,普及声誉管理知识,自觉维护银行声誉。③在银行内部培育关注银行长远利益的企业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提高从业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关注诚信和道德,只有这样才可能将短期的、被动的危机处理转化为长期的、自觉的声誉建设,从而有效控制声誉风险。 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声誉风险管理机制 尽管声誉风险具有特殊性,但也具有风险的一般性,会对金融企业造成实实在在的损失,威胁到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声誉风险的有效控制必须在基于新资本协议框架下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得到体现。同商业银行风险操作一样,声誉风险的准确计量还存在一定困难,但并非不可克服。通过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努力,研究和提升声誉风险的监测、计量、预测等方面的技术,可以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同时,建立系统的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和相应的管理机构是有效控制声誉风险的基本保障。①董事会作为声誉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部门,要建立与银行战略一致的声誉风险管理制度,使管理者、各部门及每位员工对声誉风险有具体的界定,对自身职责有清晰的认识,并对声誉风险的处理有足够了解。②对现有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也需要进行相应改组,除风险管理部门外,品牌部门、公共关系部门等也必须成为声誉风险管理的主体之一,业务条线也需要有相应的负责声誉风险管理的岗位,及时地监测和处理本条线和部门的声誉风险,并且这些相关职能部门或岗位之间需要建立高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具有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决策能力,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声誉事件,管理声誉风险。 确保及时处理投诉,保持与媒体的良好接触 据有关部门监测,近年来银行业客户投诉数量有大幅上升趋势,反映服务质量、房贷的操作与执行情况,手续费用收取标准,业务办理情况,按揭贷款还款额计算等,暴露银行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存在诸多问题。同时随着网络与新闻媒体的介入,放大和加快了投诉事件的影响力和传播速度,处置不当极易发生银行声誉风险。为此,商业银行应高度重视投诉处置工作,确保客户投诉及时得到处理解决,不是想办法抵赖致使客户寻找媒体的帮助。表面上看,这对商业银行而言似乎没有什么损失,但实际上已损害了其至关重要的声誉。媒体往往是声誉事件的媒介,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及时沟通,澄清事实,可以尽可能确保媒体对正面形象的关注。商业银行可以采取年度报告、招股章程、网站信息、年度股东大会、新闻稿、新闻会和媒体采访等多种版式披露相关业务发展、财务信息,同时协调与新闻媒体的关系,积极邀请新闻界人士参加商业银行的多种重大活动与事件,充分利用广告、法律顾问和公共部门等加强对外宣传,进行有效的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同时,要进行舆情监测,及时妥善处置负面舆情,维护自身形象。 尽可能维护大多数利益持有者的期望,使之与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相一致 ①处理好与客户的关系。客户的纠纷如果处理不当,将对商业银行的声誉造成伤害。为此,商业银行在客户面前一定要有良好的形象,树立“顾客不一定是对的,但永远是第一位的”服务理念,保持良好的态度,及时与产生纠纷的客户进行良好沟通,权衡商业银行声誉与客户的理据,尽量求得妥善的解决方案。②处理好与内部员工的关系。良好的声誉离不开商业银行员工的共同维护。对于涉及内部员工劳动纠纷,内部案件等情况,应在商业银行内部统一思想,稳定员工情绪,向员工表明管理层的态度,加强商业银行内部团结,要建立内部奖惩机制,对维护商业银行声誉做出贡献的员工进行奖励,严惩失职或有损商业银行声誉的员工。③处理好与股东的关系。在商业银行上市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形下,很好地处理与股东的关系,对于取得股东的理解和支持十分重要,为此,商业银行应加强与股东之间的沟通,及时披露多种消息。④处理好与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关系。政府和监管部门代表着公众的利益,带着第三者公正立场的角色,为此,商业银行应加强与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沟通,及时向政府和监管部门报告事件真相,从而赢得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共同应对商业银行声誉风险。#p#分页标题#e# 建立清晰的声誉风险管理流程,采取恰当的声誉风险管理方法 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管理流程可以概括为风险识别与分析,风险计量与评估,风险监测与报告以及风险控制与缓释4个主要步骤。适时、准确地识别声誉风险是风险管理的最基本要求,但却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声誉风险识别包括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两个环节:感知风险是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发现商业银行所面临风险的性质,分析风险是深入理解风险的成因及变化规律。制作风险清单法、资产财务状况分析法、失误树分析方法和分解分析法等是商业银行识别与分析风险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风险计量与评估是全面风险管理、资本监管和经济资本配置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础。考虑商业银行声誉计量的难度,应适时采用敏感性分析、压力测试、情境分析等方法作为补充。风险监测与报告是指监测各种可量化的关键风险指标以及不可量化的风险因素的复化和发展趋势,并对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定性、定量评估结果传递到内外部部门和机构。风险控制与缓解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已经识别和计量的声誉风险,采取分散、对冲、转移、规避和补偿等策略以及合格的风险缓解工具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声誉风险的过程。建立功能强大、动态交互式的监测和报告系统,对于提高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效率和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直接体现了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水平和研究开发能力。

银行预警案例分析范文汇总 第14篇

1、加强领导,确保演练工作达到预期目的。在支行的统一部署下,全行人员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积极参加,确保演练效果。

2、各部门调整好工作,确保全员参加。各部门要组织好员工积极参加这次消防演练学习,增强自己处理火灾隐患、躲避火灾危险的能力等消防技能。

3、完善规章制度,强化责任制的落实。演练结束后,支行各部门要对这次演练活动进行认真的总结,制度不完善的立即着手完善,个别员工需要补课的要坚决补上,不能使任何一人缺课。对于各部门的消防安全责任制要再次加以明确和落实。

目的:通过进行反恐应急演练,提高支行人员的处置恐怖事件的应急能力。

现场总负责人:由支行行长担任。

参加人员:支行全体员工。

概念:恐怖袭击是扰乱金融场所办公秩序、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的重大损失、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为目的,实施的犯罪活动。恐怖袭击的犯罪方式可以分为持爆炸物和有毒化学物品进行犯罪活动。

人员安排:支行值班保安2人,支行制定1人充当嫌疑人,另由10人充当办理业务的客户。营业厅各岗位人员按正常上班就位。

场景:

支行营业厅正常的营业时间,执勤保安和大堂经理注意到,有一长相较特殊的客户,衣着打扮与常人不一样,戴墨镜,穿长衣长裤,背包,进入营业大厅。一边取号,一边东张西望,然后来到客户等待区坐下等候。此时营业大厅秩序正常,办理业务的客户(约10人)在等候区正常等待。

大约过了十多分钟该客户并没有办理任何业务就准备起身离开,同时把随身携带的包裹遗留在座位上。(在此期间由执勤保安密切注意该客户的举动,由大堂经理把情况报告给营业部主任)。值班保安员上前礼貌地提醒客户:请拿好您的随身物品,该客户矢口否认,并没有理会,同时快步朝大门口走去准备逃离营业厅。此时,由一名保安员去阻止客户离开,另一名保安员检查该客户遗留的包裹,发现有疑似爆炸物的物品,马上报告支行第一责任人,责任人接报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由营业部经理迅速有秩序的疏散营业厅客户,营业厅人员利用营业柜台作掩护,并拨打110报警,同时向分行保卫部报告。现金区人员迅速锁好现金尾箱,并把要是放在安全的位置。

具体实施:

1、保安甲:从嫌疑客户进入营业大堂就开始密切注意这客户的一举一动,直到客户起身准备离开,保安甲走上前去,礼貌地提醒该客户:“先生,请带好您的随身物品”。该客户不加理会,快步朝大堂门口走去,并准备逃离大堂。甲保安紧跟客户并告诉保安乙:“你赶快报告主任,检查他的包裹”。同时去阻止客户离开并对客户说:“先生,我看到是您带进来的,请你把东西带走”。

2、嫌疑客户遭到保安甲的阻拦,气急败坏,老羞成怒:“那不是我的东西”。同时就要离开营业厅。

3、保安乙:接到同事的信息后马上把情况报告给营业部主任:“主任,大厅发现一个可疑包裹,拿包的人不承认是他的,他人想跑”。随即检查客户留下来的包裹,发现包内有疑似爆炸物的物品,马上通知营业部主任:“主任,包里有疑似爆炸物的物品”。同时马上去协助保安甲控制住嫌疑人。

4、营业部主任:接到保安乙的信息后,立即通知大堂经理:“xx,你赶快把情况报告给行长”,同时准备有秩序的疏散营业厅的客户。

5、大堂经理:把紧急情况立即报告给支行第一责任人:“行长,营业厅发现有可疑人携带疑似爆炸物品”并协助营业部主任疏散客户。

6、支行第一负责人:接报后立即启动紧急应急预案,并通知营业部主任:“紧急疏散客户,各岗位人员做好掩护,现金区人员锁好尾箱,向相关部门报告”。

7、现金区员工:马上蹲下,利用营业柜台掩护各自把自己的现金尾箱锁好,并把钥匙放在安全处。同时:员工甲:拨打110电话报警,把情况简明扼要地报告给公安机关:“我这里是晋商银行河津支行,在我们的营业大厅发现有可疑人员携带有疑似爆炸物的包裹,嫌疑人已被我们控制住,请派人来处理,我们的位置在龙门大道海鑫大厦一层”。

员工乙:打电话报告分行安全保卫部:“保卫部吗?我这里是晋商银行河津支行,在我们的营业大厅发现有可疑人员携带有疑似爆炸物的包裹,请派人来处理”。把保卫部指令准确地传达给一级责任人(保卫部指令:赶快报警,注意人员安全,锁好尾箱,维护秩序,保护现场,等警察来处理)。

员工丙:打电话报告辖区派出所:“河津市派出所?我这里是晋商银行河津支行,在我们的营业大厅发现有可疑人员携带有疑似爆炸物的包裹,请及时派人来处理”。

8、公司部员工:协助营业部主任疏散营业厅客户,维护营业厅秩序,保护现场。

9、辖区派出所接报后,立即派经理赶到营业厅,经过警方的紧急处理,拆除爆炸物品,并带走嫌疑人,紧急情况接触。

10、支行行长对此次紧急应急预案演练作总结。

一、基本概况

(一)岗位分工:

总指挥:营业所主任(主任不在时由副主任、会计主管代替)

营业场总负责:坐班主任或主办会计,每个营业场指定一名安全员,员工若干人。

(二)保卫目标:

1、要害部位:营业场、金库、运钞车接送头寸全过程、电脑机房、电视监控室等。

2、关键部位:办公楼、办公室、大院(天井)、围墙、大门、后门、边门、宿舍等。

(三)防卫器材:

1、ck(110)报警器,探头安装在顶部或墙上,紧急按钮安装在柜台边。

2、内部(声光)报警器安装在营业外厅柜台上方墙上或顶部,紧急按钮安装在柜台边。

3、电视监控:包括数字监控及模拟监控两种,数字监控由主机和摄像机等组成,模拟监控由录像机和摄像机等组成,摄像机分布在每个营业柜台,监控每个柜员操作的全过程。

4、防暴枪及子弹:配备设有金库的营业机构。

5、狼牙棒:人手一根。

6、灭火器若干只,放置在营业场。

7、其它。

(四)总体要求:

1、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临危不惧,沉着应战,机动灵活,团体协作,保证国家财产和员工生命安全。

2、发生案件及时报警、及时报告,保护现场,抢救伤员,保护库款安全。

3、保证防卫器具性能良好,运行正常,每位员工应熟练掌握,正确使用各种防卫器具。

二、营业期间防抢劫防暴预案

(一)预防

营业期间预防抢劫案件,最关键的是不让不法分子进入柜台内,边门和后门的管理是重中之重,早晚接送款包应高度警惕,全员参与。

1、营业室大门或卷闸门开启后反锁固定,防止歹徒关门抢劫,同时锁定柜台边门和后门,进出边后门做到即开即锁。

2、自卫器械保证取用顺手,随时对付突发抢劫案件发生。

3、营业人员在柜台内不会客、不接受他人馈赠的药物、香烟、食品、饮料等物品,以防不测。

4、营业终了,等候运钞车时必须在柜台内,严禁在柜台外候车,保证两名以上工作人员送款。

(二)预案

1、发现下列可疑迹象的,全体人员应进入戒备状态。

(1)有戴口罩、墨镜或披风衣等有伪装,不露真面目或携带工具在柜台前徘徊的;

(2)进入营业场外大厅后,无故关闭大门、后门的;

(3)数人结伙以某种借口在柜台前纠缠,试探我方内部人员虚实的;

(4)无故推挪柜台防护设施、边后门,试探坚固程度的;

(5)取整数留尾数或小票换大票,换后又退回不换,冒充客户预约提款,试探库存虚实的;

(6)低头侧面不与临柜人员正视或东张西望,神色可疑的;

(7)以修理水、电或维护设备等借口,想方设法想强行闯入营业柜内的。

2、营业场所遭受不法分子袭击时,全体人员进入反击战斗状态。

(1)指定人员立即按下ck报警按扭,向处警中心发出求救信息;

(2)各岗位工作人员,随手拿起狼牙棒等防卫武器进行反击;

(3)有现金的柜员迅速将现金入箱柜加锁移到安全处或推入桌下,将钥匙放到阴蔽处(不要带在身上)。

第一,当罪犯未使用暴力,尚在胁迫阶段时,指挥员发出暗语口令,设法保人护款,采取斗智斗勇相结合办法,尽量与罪犯纠缠,巧妙拖延时间,等待公安人员解救。此时,按ck报警,不按内部报警。

第二,当罪犯已使用暴力,对我方财产和员工生命进行侵害时:

1、拉响内部报警,大声叫喊,向附近群众及联防点求救。

2、指定人员进行报警,提供出事地点、时间、罪犯人数、体貌特征(口音、服装、头发、身高等)使用的凶器、逃跑的方向等。

3、坐班主任负责向支行领导或保卫部门报案。

4、由男性工作人员封闭库房、控制大门及营业场边后门。

(1)违章用电及用电不慎,如乱拉临时线;使用电炉、电热台板、电吹风等电热设备后,没有切断电源,烤着可燃物;

(2)照明灯具烤着可燃物;

(3)带电维护电气设备、线路产生电火花引燃物;

(4)电气设备安装不当,长期带故障或过载运行,使绝缘损坏,短路起火;

(5)防雷、防静电设施不符合要求或维护不够,遭雷击或烟静电火花引起火灾。

4、毗邻生产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或仓库等发生火灾后殃及银行。

5、邻近单位居民起火,应迅速派人观察火势、风向,如判断有可能蔓延波及银行,应立即采取措施。

6、蓄意放火。犯罪嫌疑人出于种种原因,纵火销毁证据等。

(三)灭火材料

1、“1211”灭火器(二氧化碳类):适用于扑灭电器、电脑、精密仪器、金库、帐证库等火灾。

2、水:可用于扑灭任何建筑物和一般物质的起火。但水不能扑灭带电设备的火灾(必须切断电源后再灭火),更不能扑灭比水轻的汽油、食油等火灾(应用湿衣被盖火源)。

(四)预防

1、库房专人管理,不兼设宿舍或休息室,不准无关人员进入。

2、除电灯、风扇等外应封闭其他电源。

3、库内严禁吸烟并设置禁烟标志。

4、不用明火,停电也不许用蜡烛。

5、物品要整套整把存放,地面上不许有散乱帐页、包装纸、绳等杂物。

6、设计、安装、管理好电气设备,电器线路应全部采用铜芯线,外加金属保护套;不准使用电炉、电熨斗、电烙铁、电烘箱等,不准用可燃物作灯罩,严禁超负荷用电。

(五)预案

第一,当火势尚小时,估计能够控制火源:

1、首先切断总电源,并报“119”(明确总闸刀、分闸刀所处位置)。

2、立即取灭火器灭火。

3、其他人员用水浇,也可用湿扫帚、拖把、衣服等扑灭火源。

第二,当火势较大时:

1、单位负责人立即向支行领导或保卫部门报告。

2、持灭火器人员继续全力灭火的同时,组织其他人员抢救财产。

(1)首先保护好帐册的安全。会计负责抢帐册;

(2)火场由外勤负责警戒(带有防卫武器)不让周围群众无序进入营业场所抢帐册、现金等财产;

(3)抢救出的现金、帐册、贵重物品等由出纳员持武器保护,防止不法分子乘机打劫,金库内现金不必抢出。

第三,当火势猛列无法扑救时,应放弃灭火,设法逃生。总指挥应组织疏散人员:

1、如果所处楼层已着火,楼梯尚未封死,火势不十分猛烈时,可以披上浸湿的衣被,快速冲下楼台,从走道里逃出,要弓着腰,紧贴墙壁,头部尽可能贴近地面。逃离火场时,带儿童的要抱着儿童走,不能拉着跑。青壮年要帮老人、妇人、儿童优先疏散。逃离时要用湿毛巾捂嘴。

2、如果楼梯已被封死,要向离火源较远的阳台、厕所、浴室外等处躲避,千万不要打开门窗。

3、如果无法向楼下逃生,万不得已时,可径直向上跑至楼顶台,应躲在上风处,同时向楼下发出呼救信号,或用衣服、床单窗帘等制作救生绳向楼下滑。发生火灾时,不能用电梯逃生。身上着火立即趴地打滚。

第四,火灾后处置

1、火灾现场清理要与消防队密切配合,有条不紊地进行,支行有关业务部门要对相关物品的清理进行监督指导核实。

2、灾后对火灾现场照像,留存资料。

3、对伤员及时送医院抢救。

以上是本行制订的防盗、防抢、防爆炸及防火预案,由市支行保卫部负责解释。

银行警示教育心得体会8月22日我有幸参加了支行组织的“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活动以农商行的13个真实事件为主线,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为我敲响了警钟,让我感慨颇多,受益匪浅。

首先,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作为金融系统中的一员,我们的每一个岗位都肩负着各自重要的使命。尤其是在银行这样一个经营货币的特殊的企业里,我们每天都会与金钱打交道,因此“反腐倡廉”这四个字更应该牢牢地印刻在我们的心中。记得乔瑞董事长提出的“按规矩办事”的治行理念,其本质就是提醒我们农商行的每一名员工在工作时不能有丝毫的贪念,在做每一项工作时都要做到合规合法,坚决杜绝事件的发生。通过这次活动又一次让我认清自己岗位的重要性,让我深知无论身处何职,都需要将“反腐倡廉”牢记在心。

其次,要保持良好心态,摆正工作态度。银行职员的心态往往是诱发各类金融犯罪的罪魁祸首,比如拜金主义思想会激发内心的贪欲,超前消费观念则会导致变异的社会心态,侥幸心理会使人胆大妄为,又比如当员工在工作中接触了数量众多的大客户时,产生了心理不平衡等等。因此,对于我们农商行的每一名员工来说,更加需要懂得调整调节自己的心态,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心境,不被歪风邪气所影响,廉洁自爱,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最后,就是我们农商行的员工要懂得自爱,坚持做人的根本原则不动摇。每一个人,懂得道理很简单,按道理做事很难;懂得原则很简单,坚持原则很难。生活的日积月累,构成了人生。人生就是一个堤坝,将对与错、正与邪、美与丑分隔开来。然而千里之坝,溃于蚁穴。一次思想的放纵,一次原则的放纵,为了一时高兴或一点小利益就违反了做人的原则。往往腐败便一发不可收拾。人生也不再只是一个小小的污点,而是以一点,溃败了全生。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深深感到,这是一次极为难得的警示教育,是一次警钟长鸣、防微杜渐的教育,也是一次发人深省、启迪心智的灵魂课堂。对于我们今后进一步增强反腐倡廉意识,走好未来人生道路每一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培育高尚的心灵,以这些真实的案例做警示,远离职务犯罪,做到廉洁从业合规操作,促进各项业务健康发展,在本职岗位上奉献诚挚的爱心、履行自己的使命,以务实的精神,廉洁的作风、正义的形象、优良的业绩共同创造我们农商行更加辉煌的明天。

周五晚上,我们营业部的全体员工在会议室进行了服刑人员 以身说法警示教育光盘和防抢劫预案演示光盘的学习。通过这些案例的学习,能促使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沉重的代价是强烈的警示。发生案件不但会给银行造成重大资金风险和损失,还会严重损害银行的形象;发生案件,不但要严惩银行内部的涉案人员,还要追究相关经办岗位,管理岗位和领导岗位人员的责任;发生案件,还会对一部分员工的家庭亲情造成伤害。无论案件对银行造成的损失,还是对员工造成的伤害,都令人为之惋惜。

付出这么大的代价,这与平时的思想意识、工作习惯和规章制度的落实是分不开的,老在一种工作状态下,思想一旦麻痹就让心怀不轨的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我们的规章制度制定的很全面,很细致,但在具体的工作中,在实际执行中就打了折扣,没有了风险防范意识,法制意识更是淡薄,在具体细节上处事的原则性不强,置制度于脑后,违章操作才付出了如此代价。

俗话说 苍蝇不叮五缝的蛋。不法分子虽然功于心计,惊心谋划,蓄意欺骗。从内部看,是银行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着许多漏洞,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其中的每一个案件,在作案的每一个细节中,如果能把规章制度放在首位,在某个细节上就能把漏洞堵上,就不会造成如此重大的代价 。

十案十违章,而每个案件的发生都堪称违章大全,一是违规混岗、串岗、会计岗位分工不明,职责不清。严重的混岗、串岗使每个作案人都能浑水摸鱼,使防范严密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对内部人员作案起不到最后把关的作用。虽然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都有,并且印成了本子,也上了墙,但严格执行还不够,更多的时候是学制度、找制度 、 补 制度,实际上执行时又是另一套,导致制定规章制度和实际操作执行上存在 两张皮现象。因此,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更重要,要从操作和管理环节,一个制度一个制度的落实,加强监督、检查和学习,切实保障每一位员工都能做到有规必依,按章办事,合规操作。

总而言之,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员工抵御不良思想的侵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打牢拒腐防变的思想,以积极心态投身改革,珍惜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职业前途,奉公守法,安心本职,勤奋工作。

银行预警案例分析范文汇总 第15篇

一、引言

欺诈是近年来频繁发生在我国银行领域中的一种犯罪活动,给银行带来重大损失,对银行业发展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近年来针对中国商业银行的一系列操作风险案例研究显示,欺诈风险已成为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操作风险。加强对商业银行欺诈风险的监控和防范,有效遏制欺诈案件的发生和蔓延,己经刻不容缓。

与国外先进银行相比,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目前仍处于反欺诈管理的起步阶段,在管理理念、管理框架,以及管理技术、系统、人才等方面都不太成熟,这与当前严峻的欺诈形势形成较大反差。因此,分析研究商业银行欺诈风险的特点,探讨加强商业银行反欺诈管理的各项措施,对有效防范和控制我国商业银行欺诈风险、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反欺诈管理水平、保持商业银行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欺诈的定义和分类

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附件12《操作风险资本计量监管要求》,欺诈分为内部欺诈事件和外部欺诈事件。

内部欺诈事件指故意骗取、盗用财产或违反监管规章、法律或公司政策导致的损失事件,此类事件至少涉及内部一方,但不包括歧视及差别待遇事件。

外部欺诈事件指第三方故意骗取、盗用、抢劫财产、伪造要件、攻击商业银行信息科技系统或逃避法律监管导致的损失事件。

三、欺诈的特征

1、欺诈频率日益攀升。随着银行规模的扩大、业务品种的增加以及欺诈技术的日益复杂,欺诈风险发生的频率逐渐上升。尤其是部分商业银行的基层营业机构,在短期业绩的驱使下,容易忽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不惜以高风险为代价,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2、欺诈形式多种多样。近年来商业银行欺诈案件的作案方式更加多样化,作案方式和花样不断翻新,给反欺诈工作增加了难度。窃取网上银行密码、手机短信骗取客户信息、伪造和变造银行票据凭证等等,各种欺诈手段不胜枚举,且呈现出高科技化的趋势,不仅给银行和客户带来了风险,而且影响到客户对银行的信任,给商业银行的欺诈风险管理工作带来更多挑战。

3、欺诈范围越发广泛。欺诈发生的业务涉及银行的各种业务,其中信用卡、信贷、网银、票据、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等为欺诈案件发生率较高的业务。

4、欺诈风险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欺诈案件常给银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

5、欺诈风险识别难度加大。银行产品的电子化、多元化、复杂化为各种欺诈案件的发生提供了广泛的渠道,欺诈风险呈现出由传统作案向高科技作案转变的特征,再加上欺诈风险很大程度上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和隐蔽性,加之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银行作为信息的劣势方,掌握借款人真实情况存在很大难度,所以识别起来难度较大。

四、商业银行反欺诈管理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反欺诈管理理念尚处于起步阶段

大多国内商业银行一直以来偏重于对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管理,最近几年才开始逐渐接触操作风险管理,对其中的欺诈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够,对欺诈风险的概念、内涵以及如何进行欺诈风险防范理解不够深刻。

2、数据积累缺乏,有效的反欺诈管理技术亟待探索

任何欺诈风险的分析和度量技术,都需要庞大的基础历史数据库作为支撑。根据新巴塞尔协议,用于计算监管资本的内部操作风险计量法,必须建立在对内部损失数据至少五年的观察基础上。因此,只有在庞大的欺诈风险损失数据库的支持下才能对欺诈风险有很好的管理。然而,我国商业银行至今很少有建立损失事件数据库的,目前各商业银行已经或正在建立的信用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客户信息采集系统,以收集客户信息,提供综合查询和统计报表等功能为主,起不到管控欺诈风险的作用。

3、尚未建立统一的反欺诈管理平台

大多数商业银行尚未建立跨业务的反欺诈防管理系统,不能整合和处理全部业务数据并予以综合分析。构筑统一的欺诈风险监测管理平台,建立全面的欺诈风险监测、分析和管理模块,并通过模块间的统一协调,形成完整的欺诈风险管理防御体系,这对于高科技欺诈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防范作用,是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亟需探索的。

五、加强反欺诈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1、构建有效的欺诈风险管理战略和机制

一是建立统一全面的欺诈风险管理战略、组织架构和流程,并将其纳入全面风险管理框架。风险战略包括业务目标、风险偏好、欺诈风险管理防范以及欺诈风险管理政策的解释。组织架构确立欺诈风险管理运作机制和相应的组织管理模式,明确相关部门、人员、关键岗位分工和职责。管理流程应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监测和度量、控制和管理、风险报告。

二是成立反欺诈中心,加强对欺诈交易的事中控制。在银行组织架构中添加反欺诈中心可以及时侦测到欺诈发生的业务领域或者业务流程,紧密和业务条线合作,做到实时控制欺诈交易。

三是在体制建设中要保证内部监督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可以优化欺诈风险的控制环境,提高内部人员对于欺诈风险的警惕性,化解一部分员工的欺诈风险倾向。

2、逐步完善欺诈风险管理制度

加强欺诈风险管理,制度建设至关重要。商业银行应重点强化针对创新业务的风险防控措施,并对现行的内控制度包括各种处罚制度进行全而梳理、整合和评价,从而保证各项制度全面制约各类决策程序、各项业务过程、各级管理人员和各岗位工作人员。

3、建立统一的欺诈风险管理平台和反欺诈信息系统

在欺诈风险管理中,信息系统的作用在于支持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监测和度量、控制和管理以及风险报告。银行各种风险管理的机制和体制也需要通过一个统一的平台来实现。统一的欺诈风险管理平台一般包括三大模块:监测模块、分析模块和案件管理模块。监测模块对银行的运营作业进行全面监测,将可疑行为信息和相关信息发送到分析模块进行分析确认,当发现异常行为时发出警报,将警报和与警报相关的信息都发送到分析模块和案件管理模块。分析模块能对各种数据源进行集成,对各种历史数据进行学习分析,通过数据挖掘建模定义出典型的行为特征,建立行为模式、场景,并制定欺诈风险监测规则。案件管理模块最终将案件处理的数据反馈到监测模块,从而增强监测模块对欺诈风险的监测和识别能力。

4、采用智能化识别手段,提高欺诈识别能力

建立庞大的反欺诈知识库,收集所有行业以内甚至行业外的欺诈信息,包括欺诈的形式、影响的范围和人群、应急手段等等,不但有助于在面对新兴欺诈模式的时候有更多的参考案例,还可以配合各种反欺诈中心的培训以及对客户的引导,更加有效地预防欺诈,阻止欺诈的发生。同时通过多种先进的反欺诈分析手段如规则判断、行为特征分析、智能模型识别、关联分析等有效识别和侦查欺诈风险,不断提高欺诈识别能力。

5、对客户进行欺诈风险评级,提高评估客户欺诈风险的能力

通过大量的客户背景信息,根据客户的背景信息、交易信息、第三方机构的黑白灰名单,设定客户欺诈风险评级,达到彻底认识客户的目的。提高评估客户欺诈风险能力不但可以帮助企业根据同行信息和司法信息识别高风险客户,还可以通过客户的背景调查了解和该客户有关联的用户,从而阻止该客户的可疑交易和潜在的团伙欺诈。

6、引进先进的反欺诈技术

随着反欺诈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先进、有效的欺诈防控技术被很多国际先进银行采用。这此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反欺诈工作效果,还可以降低欺诈风险管理成本。因此,各银行应高度重视反欺诈先进技术应用,并结合实际进行推广。例如在欺诈案件比较集中的信贷管理、信用卡发行领域,可以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经验,依托线性判别分析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等先进的数理统计技术,灵活解决好信息数据中解释变量的正态分布与非正态分布问题,尝试进行线性判别分析,并通过非线性转换函数进行非线性建模,弱化权重确定中的人为因素,提高对噪声数据的有效处理能力,将欺诈风险控制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7、加强反欺诈宣传教育

一是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反欺诈的培训教育,加强银行业从业人员反欺诈意识和能力,并引导消费者充分认识欺诈的危害性;二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宣传,公布黑名单,在社会上产生震慑作用,使图谋欺诈者望而生畏,而且可通过设立免费举报电话、制定举报奖励办法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公众共同参与反欺诈斗争。

8、建立银行业反欺诈联动机制

建立和加强切实有效的银行业反欺诈联动机制和具体的应对措施,搭建反欺诈工作交流平台,建立黑名单机制、信息通报机制以及不安全事件联动协查机制,加强反欺诈技术交流,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协同调查,促进整个银行业反欺诈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何毅勇,余挈.关于银行业反欺诈的思考[J].银行家,2013,(4):78-80.

[2]陆玲.商业银行欺诈风险与防范措施[J].环渤海经济望,2013,(4):36-38.

[3]张晨,柳文.我国金融机构欺诈风险的案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10):257-263.

银行预警案例分析范文汇总 第16篇

通过本次学习培训,对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许多国际一流的老牌银行,在走过100多年历史后,已将风险管理提升到了风险文化这样的高度,并在银行业中形成了这样共识,即控制风险不仅是风险管理部门的责任,也是银行每位员工的责任。这次培训中,银行学专家着重给我们介绍了操作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

(一)银行操作风险的种类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操作风险的种类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缺陷、内部程序缺失、人为错误、外部事件等,在日常工作中主要体现为贷款申请时存在的资料不全、过时、虚假等,贷款审批过程中存在的逾越、违背审批的权限、制度,贷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未跟踪贷款用途、未对经营状况进行实时跟踪检查、未监督按期还款等。操作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对银行业务所存在的潜在风险评估不足,缺乏有效的管理层监督和问责制度,缺乏审批、核实、对账等操作风险的操作控制措施以及管理层间信息沟通交流不足等。

(二)操作风险的内部控制

风险的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纠正的风险评估控制机制和过程。针对操作风险,银行应营造良好的内控文化,建立内部控制框架,包括风险识别与评估、信息交流沟通、监控纠正措施、内控文化等组成部分,采取防范、规避、转移、缓释等内控措施,对现有产品进行有效的监控。

银行预警案例分析范文汇总 第17篇

近年来,济阳农商银行坚持“四个面向”市场定位,回归本源、聚焦主业,紧紧围绕新旧动能转换、支持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等方针政策,加大资金组织和信贷投放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成效显著。截至10月末,该行贷款余额亿元,较年初增加亿元,增幅;其中,涉农贷款亿元,占比。

聚焦产业兴旺,深耕支农支小“责任田”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济阳农商银行以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充分利用地缘、人缘优势,围绕“点、线、面”三个维度,持续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点”上做强,瞄准主体规模化。加大农户贷款投放,积极服务和推动农民转型生产经营模式,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瞄准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信贷产品创新,推广农村“两权”抵押贷款,探索应收账款融资、农业设施抵押贷款等业务,有效减轻“三农”经营主体融资压力。今年年初,疫情形势较为严峻,辖内仁风支行通过减免开户费用及缩短办理时间等一系列便捷措施,成功与42家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合作协议,并先后开立基本存款账户。

“线”上延伸,突出农业产业化。围绕农业“新六产”,做精做细产业链上各环节的金融服务。立足乡村资源禀赋特点,因地制宜支持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增强农村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济阳农商行全力支持了曲堤黄瓜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商户招商 、冷链物流、产品展销中心的打造,助力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互联网+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有效延伸了当地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截至10月末,该行实体贷款亿元,较年初增长亿元,占全部贷款的。

“面”上突破,推动产业集群化。积极对接农业特色产业园、科技园、示范园等园区金融需求,依托园区厂房按揭、流动资金贷款、微型企业主贷款等信贷产品,支持园区新型产业发展。围绕地方特色小镇规划,以特色产业为核心,兼顾特色文化、特色功能和特色建筑,在特色小镇基础设施、产业开发、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济阳农商行积极对接辖内济北智造小镇、崔寨智慧物流、孙耿有机食品等特色小镇,量身定制系列金融服务和产品,为特色小镇提供厂房购置、生产经营、生活消费全方位融资支持,以及结算、理财、智e购线上销售等一揽子综合型金融服务。

聚焦生态宜居,把好提质增效“方向盘”

支持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该行坚持绿色发展、持续发展、创新发展,探索构建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优化信贷资金投向,助力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统一。

绿色发展,做好“老树新枝”的文章。把绿色金融发展模式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中,强化对企业环评情况的考察,将企业环保 守法情况作为授信的前提条件。引导信贷资源逐步退出“两高一低”行业,积极支持农村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农村水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公共卫生 设施改造等环境治理项目,实现信贷投放“腾笼换鸟”,助力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10月末,该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亿元,占比,较年初下降个百分点。投向涉农龙头企业、绿色新动能、环保行业信贷资金达3880余万元。

创新发展,做好“育种蹲苗”的文章。积极推广绿色信贷、能效信贷,制订差异化的信贷政策,逐步完善绿色农业信贷发放机制。优化调整信贷结构,创新绿色信贷产品,改善绿色金融服务模式,根据行业不同生产周期及实际经营情况,量身定制金融服务策略,通过利率优惠、流程简化、考核激励等方式,加大对低碳环保、教育 文化、健康养老、科创型小微企业等低能耗产业的金融支持,构建乡村发展新格局。年初以来,新增济南胜邦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授信180万元,其中“政银保”贷款100万元;新增山东冠荣畜牧有限公司“鲁担惠贷”100万元。

聚焦乡风文明,下好普惠金融“一盘棋”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该行坚持将普惠金融的重心放在乡村,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宣传,为乡风文明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布局“线下”,优化基础服务功能。按照“双线四型”网点建设定位,加快网点转型工作,持续优化营业网点的物理布局、推动功能升级。推进农村综合金融服务站、农金通等项目建设。优化农金员队伍建设,推动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有效打通“最后一公里”。为进一步提高农金员队伍素质,根据省联社及办事处工作要求,该行全面加强农金员七项管理推进工作,制定了农金员提升方案,计划将揽存余额在50万元以下的农金员进行清退,对农金通业务量较少按照撤机进行处理。

发力“线上”,完善新型服务模式。着力构建“互联网+金融+农业”服务模式,发挥智e购商城平台优势,建立生产、销售、消费、结算、融资全链条的金融服务体系,推动优质生活用品下乡、农副产品进城。推广银行卡“1+N”模式,依托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助农POS等产品,提高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可获得性,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惠金融体系。截至10月底,全行智e通个人累计开通77147户,较年初增幅;智e通企业累计开通2639户,较年初增幅;聚合支付累计开通5047户,较年初增长1345户;智e购本年度新增客户10040户,本年度累计交易万元。

聚焦治理有效,牵住信用筑基“牛鼻子”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该行积极开展信用体系建设,以整村授信工程为抓手,有效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质效。

突破重围,创新载体解难题。做精做细农户信息 采集和信用档案数据库建设,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进一步深挖农村地区的申贷获得率和信贷覆盖率。该行把每周二、周四作为固定营销日,通过开展零售类贷款专项营销、“四张清单”和“两类”客户精准对接等一系列举措,优化信贷流程、延伸营销渠道、实行贷款集中审查审批制度等一系列转型探索,全行主动营销氛围进一步浓厚,信贷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支农支小服务定位进一步坚守。10月末,实体贷款户均贷款余额万元,较年初增加万元,新增实体贷款户均余额万元;共有“信e贷”客户2191户,贷款余额亿元,占实体贷款的,较年初增长451户,余额增长万元。

巧妙借力,凝聚共识搭平台。加强同政府、人行、监管、法院、工商 、税务等部门的合作,借助村“两委”、农金员等力量和第三方数据平台,充分利用农商行原始客户信息数据,整合政府部门的信息资源,进一步完善农户信用档案信息,探索构建更为完善的农民信用信息库平台,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自一卡通用智慧社区上线以来,该行积极拓展营销,截至10月底,共与仁和社区、滨河社区、新世纪3家物业完成签约工作,并开始信息导入工作。

聚焦生活富裕,打好富民强村“攻坚战”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该行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坚持支农惠农,积极把乡村建设成为幸福家园。

抓重点,推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以创建乡村振兴样板村为引领,先后助力打造了2个省级样板村(仁风西街村、崔寨前街村)、1个市级样板村(曲堤直河村)和41个区县级样板村。同时,大力支持农村安全饮水、道路硬化、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覆盖面,改善和提升农村居住环境。该行对接帮扶的贫困村―曲堤镇闫家村,辖片客户经理为驻村“第一书记”,行领导班子分别对接帮扶9户贫困家庭,并出资为其修整房屋、清理院落、购置家具等,每月按时走访慰问,节假日送去米、油、面等生活必需物资。目前已提前完成“脱贫摘帽”攻坚任务。

补短板,推动民生生活全面改善。紧跟城镇化加速和农村消费升级发展机遇,大力拓展农民进城购房、置办家庭汽车、生活消费领域信贷业务,创新推广惠农保险、惠农理财等适合农民特点的金融产品。济阳农商行有效对接了区中医院、闻韶医院等医疗领域金融服务,支持县内重点养老服务项目,切实增强民生保障。

强弱项,推动精准扶贫落地生根。精准对接辖内建档立卡贫困户,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综合运用小额扶贫贷款、家庭亲情贷、富民生产贷、光伏扶贫贷等信贷产品,探索“产业+农户”“合作社+农户”“大户+小户”等模式,有效满足贫困人口融资需求。积极对接政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以农村创业孵化基地、农民创业园、农业科技园为平台,支持优秀大学生、农民工等返乡人员干事创业,激发贫困人口致富发展的内生动力。济阳仁风镇西街村被省联社评为“省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样板村”,仁风支行全力帮扶当地“双创”产业发展,助力“引凤回巢”,累计投放创业贷款267笔、金额6400万元。

银行预警案例分析范文汇总 第18篇

随着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业务的不断发展,银行与其客户之间的跨境业务就会增加。此类业务关系会给银行和监管当局带来了各种不同的问题和风险。根据对风险的识别和分析,管理办法有3个主要步骤,即:评估风险,落实控制风险的措施和监控风险。在目前这个阶段,似乎操作风险、声誉风险、和法律风险,可能是大多数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业务中最重要的风险类别。

1、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主要是指由于系统中存在不利于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的重大缺陷而导致的损失的可能性。它可能来自于电子银行客户的疏忽大意,也可能来自电子银行安全系统和其产品设计缺陷与操作失误。

2、声誉风险。

3、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源自违反或违背相关法律、法令、条例或约定的习惯做法,或对一笔交易各方的法律义务和权利模糊不清。从事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业务的银行,可能面临来自客户信息披露和隐私保护方面的法律风险。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银行希望开展电子身份认证业务,例如通过使用数字证书。身份认证可能使一家银行面临法律风险。如果银行参加新的身份认证系统,但权利和义务在合同协议中没有明确规定,那么银行就可能蒙受法律风险。

4、其它风险。

传统的银行风险,诸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和市场风险,也可以产生于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业务,但是它们的实际影响力对于银行和监管当局来说,可能与操作、声誉和法律风险大不相同。

银行预警案例分析范文汇总 第19篇

对于银行卡的各项业务操作,包括开销卡、挂失、冲正、卡保管等我社领导班子都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县联社稽核部门也会不定期派人前来进行检查指导工作,务求对银行卡业务的监督检查达到防范风险要求,使我们的广大客户能够安全用卡、放心用卡。

*邮政储蓄银行挂牌成立,是我国邮政金融事业发展历程上的一件大事,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是我国邮政体制改革取得的又一重大阶段*成果,也是在国家金融监管部门的指导下,金融体制改革取得的又一项新的重要成就。随着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结束,*邮政蓄银行成立伊始,合规风险逐渐成为除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作风险之外的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

合规作为一门独特的银行风险管理技术,如今已经得到全球银行业的普遍认同。如何大力倡导银行自身的合规文化,建立一个有效的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成为各家银行的当务之急。淮南子有训:“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因此,必须把_合规风险_放到与银行业三大风险,即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作风险同等重要的程度来重视。

一、正确理解合规风险与银行三大风险

合规风险_指的是:银行因未能遵循法律法规、监管要求、规则、自律*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已经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合规是

人民银行风险识别与应对是管理部门通过现场或非现场收集涉及项目的各类信息,运用定量或定性方法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剖析、识别,评估认定是否为风险或风险程度并予以管理控制的过程。人民银行风险识别与应对是人民银行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对风险管理后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于新常态下人民银行高效履职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一、基层人民银行风险识别与应对的实践做法

(一)收集分析。

(二)风险评估。

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的详细数据资料加以分析,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

1.客观评估。根据历史上风险实际发生统计数据或是大量的试验来估测。

①将一个已发生风险事件分解为若干个环节,通过分析计算各环节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数量来估测此类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②通过对重要项目或重要业务流程进行足够量的模拟试验,统计出此项目或重要业务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

2.主观评估。根据个人经验、预感或直觉而估测某项目发生风险的概率,属于主观判断。主观估测包括以下流程:

①根据识别风险的性质组成专家组。专家组成员由熟悉机构或项目风险因素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专家、有经验的工作人员组成。

②由每个工作组成员使用书面形式将自己的分析估测反映出来。

③整理汇总工作组成员意见,特别是汇总意见分析情况。

④工作组讨论并分析意见分歧的原因。重新分析某一变量可能出现的次数或范围和各环节点出现问题的概率,如此重复进行,直至工作组成员意见一致。从而估测出此项目发生风险的可能及损失程度。

(三)风险应对。

根据风险分析结果确定风险应对策略,明确具体的应对措施,制定风险应对方案。

1.风险应对策略。

①在业务运行和管理活动中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或措施避免风险的发生。

②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方法将风险概率降到最小、风险程度降到最低。

③采取保险等方式将风险转移给专门的机构或部门。

④对于可接受的风险,应密切关注其发展变化情况并及时向上级行报告。

2.剩余风险控制。对实施风险应对策略后所有的剩余风险进行持续监控,定期形成剩余风险监控报告,并及时纠正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风险应对实施后的剩余风险水平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充分考虑风险应对策略实施可能产生的新的风险,并有相关提示及处理措施,使之可控或可接受。

3.历史分析。定期对风险识别与应对过程形成的文件和记录如风险分析报告等进行分析,归纳风险管理历史规律。

二、基层人民银行风险识别与应对的不足与困难

(一)操作困难:强化风险评估与信息沟通阻滞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渠道不畅。人民银行内部及与外部之间未能实现有效的沟通联系协作制度,且报送风险信息资料单一,不能动态反映风险管理现状。二是信息处理手段落后。风险识别、估测、应对工作尚处探索阶段,系统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并不高,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估标准,对风险环节的识别估测主要依赖定性分析与经验判断,存在定量分析不够、风险大小估测不准等问题。三是应对机制建设滞后。风险信息交流仅仅依靠前期准备阶段收集信息资料或进行临时_流,手段匮乏,导致风险管理综合分析监测评价系统建设滞后。

(二)机制困境:风险应对机制灵活与监督机构僵化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人民银行管理风险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良好的监督约束机制。内审部门发挥着主要的内部监督作用,但实际由于内审机构没有很强的独立性,监督能力往往会受到管理体制以及外部干预等因素的影响,监督作用不能够得到全面的发挥。一些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内审部门只是流于形式,独立性缺失,行使具体的监督职能时显得力不从心,更无法把监督机制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三)管理困惑:风险意识增强与人员队伍老化的矛盾。内审队伍的整体素质存在“短板”,知识面不全,综合能力不高,缺乏风险管理方面的专门培训,专业知识更新慢,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套用老文件、老办法来处理新情况、新问题,对新风险的掌控能力差,造成内审人员素质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以致在审计检查中底气不足,难以发现深层次问题。

三、完善基层人民银行风险识别与应对的建议

风险应对是根据风险估测结果和风险管理目标,选择最佳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方法并加以实施的过程。

(一)风险应对策略。

对风险状况所作的估测报告,应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一是在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方面,要依据风险分析和估测情况,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按照内部控制合理性原则,明确具体控制措施,在业务运行和管理活动中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或措施避免风险的发生,或者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方法将风险概率降到最小,将风险应对措施实施后的剩余风险水平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二是不同业务风险环节采取的风险应对策略也不相同,具体包括:从制度和流程设计上对各类风险进行静态控制,如建立双人复核制度、三级审批制度、重要岗位轮换制度等;从本单位的自我监督上对各类风险进行动态控制,如定期开展本部门或上级行的业务检查监督、审计部门开展的履职和专项审计等;还有从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上对各类风险进行结构控制等。三是充分考虑风险应对措施实施后可能产生的新的风险,做出相关提示及处理措施,使之可控或可接受,密切关注其发展变化情况并及时向上级行报告。

(二)风险动态应对模型。

在进行风险估测的时候,结合自身的情况,建立恰当的风险估测模型,对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条件进行动态跟踪控制。将各类风险节点在控制系统中进行标明,阐明其特征、控制要素,对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予以明确,一旦发现有越界的行为,即对其进行及时的控制,尽可能的把损失降到最低。

1.制作样本。

①将已知风险编写为文档。通过编写风险陈述和详细说明相关的风险背景来记录已知风险,相应的风险背景包括风险问题的何事、何时、何地、如何及原因。

②根据历史上已确认的风险事件,进行详细陈述,并将发生风险的原因条理化说明,特别要深入分析风险事件与产生风险的条件之间的关系,条件变化与风险概率及损失度的关系,形成典型样本,作为今后此类项目审计的启示录。

③对于风险节点中未发生风险事件的项目,根据主观估测的结果,编写风险预测样本,详细说明风险条件变量的变化情况。

2.交流汇总。将所有已发生风险和未发生风险的估测样本材料通过某个平台进行交流和共享。

①面对面的交流。通过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将各单位编写的风险事件样本材料进行沟通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形成风险模型。

②书面交流。通过刊物和邮件系统征集对某类风险事件或某风险节点的估测论点进行汇编,交流共享。

③根据风险节点的内容,设计一套风险样本数据库。所有员工都可以将自己的观点根据不同的类别输入其中存储,作为一个专门为风险管理服务的共享平台。

(三)风险识别与应对的辅助措施。

1.强化人员素质的提高在风险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如何把技术和人有效运作于人民银行风险识别与应对,使工作的价值得到增加,使工作的效率得到提升,从而减少和控制风险,很明显人员素质的提高是第一要素。要提升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职业技能,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促进人民银行员工的风险意识以及职业技能不断提高,在各项业务管理与操作中,最大限度减少技能缺失、责任淡薄、行为随性所造成的风险。

2.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建立部门与部门之间以及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与沟通机制。一是构建信息交流平台。结合人民银行自身的信息特点,对信息的类别以及信息的内容等进行整理,促使各类信息变得更加透明、更加及时准确。二是建立“风险分析报告”定期或不定期交流平台。在业务检查、内部审计、执法监察、工作汇报等途径收集的业务运行和管理活动的相关历史资料,根据风险的不同种类采取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其进行识别、分析,并向管理层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包括对常规业务和管理活动开展的风险分析,以及对非常规性业务和管理活动及突发性事件开展的风险分析。前者可定期进行交流,后者可根据事件的风险程度不定期进行交流。三是建立“风险处置预案”内部共享平台。针对各类业务运行和管理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根据其等级的高低、造成损失和影响的大小、缓急程度,就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调查估测、应急演练等制定风险处置预案,结合工作的实际和业务的变化适时调整。

构建“大监督”风险应对机制。整合人民银行内审、纪检监察、人事、会计管理等资源和力量,拓展风险控制的广度和深度。一是信息资源共享。内审、纪检监察、人事、会计管理等部门在实施检查监督活动中获取的信息资源或经分析形成的报告材料,均可通过抄报、通报、参与有关会议等途径在各监督部门间共享。二是监督手段共享。主要是将内审、人事、会计管理部门的“查”与纪检xxx门的“处”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监督活动的严肃性、有效性。三是人力资源的共享。在各类内控监督活动中形成多个部门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机制,提高监督结果的专业性、权威性和有效性。

亚洲金融危机和最近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人们对银行业的风险有了清醒的理解,虽然我国遭受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金融危机创伤比较轻微,但也惊出了一身冷汗。随着wto的加入和外资银行的涌入,我国银行业的风险将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关注。因此,在我国,进行银行风险防范的预警机制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金融风险的现状

1、金融效率递减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银行业还无法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业相抗衡。随着外资银行的纷纷抢滩,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放开,我国银行业面对的挑战将更艰巨。一方面国内人民币业务的蛋糕将与外资银行分享,另一方面外汇国际结算业务将逐步被拥有人才、技术、资金优势的外资银行所垄断。如果按照目前流行的说法,20%的客户拥有80%的存款,那么外资银行只要搞定20%的客户,就能在我国资金市场上呼风唤雨,这并不是天方夜谭。把炒得沸沸扬扬的“爱立信事件”和美国花旗银行在中国分支机构对小额存款收费这两件事连起来看,外资银行的竞争是有备而来,目标非常明确。对中资银行来说,“引狼入室”已成定局,如何“与狼共舞”靠自身的努力,求生存、求发展才是燃眉之急。

2、信贷资产质量差

我国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偏高的不良资产率正困扰着金融业的发展。2003年,xxx为强化对金融业的监管工作,将监管职能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来成立了银监会。近期,中国人民银行与银监委重拳迭出,一是连下三道银行令,反xxx;二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大局初定。成立农村商业银行也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加强全体联合,提高农商行整体抗风险能力的处置意图已十分明朗。

无论是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还是站在某一单一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的需要角度看,加强对金融业的风险管理,提高资产质量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结合我国金融业的实际,需要在盘活存量、放活增量上下工夫。就微观经济而言,关键要健全银行风险防范的预警机制,杜绝不良贷款的“超生”。

二、如何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的预警机制?

建立有效的银行风险防范的预警机制,是指建立银行风险防范的识别机制、银行风险防范的分析机制。

(一)建立银行风险防范的识别机制

风险识别是一种实践。更多的是凭识别者的判断能力、识别手段和经验总结。建立银行风险防范的识别机制,目的是为了认识风险。

宏观的风险,由于我们所处位置的局限性,事实上很难把握。结合我们自己的工作实际,风险识别应侧重于微观风险的识别,风险识别的关键是抓好两方面工作。

1、建立较完善的信贷档案

“信贷档案是银行发放、管理、收回贷款这一完整过程的真实记录,是进行贷款管理的必备资料。”参照国际金融机构的做法,结合自身实际,较完善的信贷档案应包括:(1)基本情况。(2)财务状况。(3)担保抵押文件。(4)分析报告。(5)备忘录。根据人民银行的监管要求,所有企业贷款和大额个人贷款均需实行一厂一档管理,尽可能完善。特别是农村商业银行,现在又在搞信用村镇建设,发放信用贷款,对千家万户的农民也应一一摸底登记,否则,信用贷款的风险就无法有效控制。这是建立风险识别机制的基础。而要真正建立较完善的信贷档案,关键靠信贷人员自身的努力。如要建立一个企业信贷档案,就是腿勤、手勤、脑勤。和工办、税务、工商等部门经常保持联系,看企业是否依法纳税,是否已吊销营业执照,是否还生产正常;对其竞争对手合作伙伴,以及住所地的村(居)干部要加强联系,以了解其人品和诚信状况;对其自身要经常联系,正面了解,必要时深入车间,就产供销情况进行现场解剖,并按季写出分析报告。

2、关注早期预警信号

(二)建立风险防范的分析机制

在银行风险防范的事前预警中,银行风险分析是核心。银行风险分析具体包括财务分析和非财务分析两方面。建立风险防范的分析机制,目的是为了把握风险。

1、财务分析。根据会计分析的要求,财务分析的指标主要有盈利比率、效率比率、杠杆比率、流动比率四个。财务分析成功的关键是获取企业真实的、全面的、准确的报表。但遗憾的是我国一些企业在这方面信用极差。部分企业备有应付财税、银行、工办的三套不同的对外报表。本身就是一本糊涂账。这就使我们对企业的财务分析缺乏现实基础。为此尽管我国相继出台了《会计法》、《审计法》、《统计法》等,却管不住一双弄虚作假的手。这既有国民素质问题,也有法制的不健全问题,更有管理的不到位问题,等等。所以,对企业的财务分析,还需多张报表共同分析。

财务分析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不可少的;财务分析指标不是孤立的、僵化的,而是一个系统的综合指标。通过财务分析,我们才能对企业有比较真实、准确的了解。

2、非财务因素分析。按照西方商业银行的观点,非财务因素主要是指借款人的行业风险因素、经营风险因素、管理风险因素、自然社会因素以及银行的信贷管理等因素。

(1)行业风险分析

每个企业都处在某一特定行业中,将面对同一行业基本一致的风险。一般可以从借款人行业的成本结构、成长期、产品的经济周期性和替代性、行业的盈利性、经济技术环境的影响、对其他行业的依赖程度以及有关法律政策对该行业的影响程度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借款人所处行业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并由此判断借款人的基本风险。

(2)经营风险分析

可从借款人的经营规模、发展阶段、产品单一或多样、经营策略等方面了解借款人的总体特征,分析其产品情况和市场份额以及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风险因素,来判断借款人的自身经营风险。对企业而言,这个过程是最复杂的,也是最根本的。如果说行业分析是群体分析,那么经营风险分析则是个体分析。通过它可以直接分析具体借款人的经营状况和经营风险程度。

(3)管理风险分析

主要是通过对借款人的组织形式、管理层素质和对风险的控制能力、经营管理作风等方面来考察借款人的管理风险。在中国一般对客户重在物的风险分析,特别是客户的主要财务、信用指标的考查;西方许多国家银行对一般客户重在人的风险分析,特别是法人代表的“人品”分析。事实上,人是最能动的因素,忽视人的管理而只重视物的管理,其管理效率是令人怀疑的,这也是造成中国特色的信用危机的根源之一。通过管理风险分析,我们可以准确地把握企业兴衰的脉搏。

作为金融机构,密切关注开户企业的管理,并不时督导开户企业加强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很有必要。

(4)信贷管理风险分析

实践证明,一些贷款不能及时、完整地收回,其原因并不完全在借款人一方,金融机构对贷款缺乏有效的管理与控制,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有必要对金融机构信贷管理进行风险分析。

①违反法律、法规发放贷款。

这些贷款由于在法律上得不到充分保护,具有先天不足。如上阶段金融机构搞的福利贷款损失惨重。吃了几条鱼,发了几张煤气票,结果贷款被“套牢”。这是变相抬高利率发放所造成的。还有上阶段,有些金融机构片面强调存款立社,为了突击拉存款,甚至为了月末、季末的一夜潇洒,不惜泡大户,贷款累大户,结果鸡飞蛋打。这是不正常竞争引起的违规操作。

②缺乏有效的贷款监督。

这是可能造成贷款被挪用和资金使用不当的主要原因。如有的贷款被挪用于归还其他债权人的贷款,或未经银行同意将回笼资金投入炒房地产、炒股票、期货等另一高风险的交易中去。特别是以贷还贷现象事实上相当普遍,这将对担保合同的有效性直接构成威胁。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企业贷款的以贷还贷率占40%左右,如果企业普遍性经营不善,合同纠纷将会把我国金融机构拖垮;又如贷款资金被挪用更是防不胜防。圈地热和房地产业“发烧”目前最引人关注。

③对到期贷款催收不力。

宽松的收贷措施会导致客户随意拖欠贷款的惰性,进而影响贷款的偿还。有些金融机构对逾期贷款往往一诉了之,以诈骗立案,自身底气不足。一来以诈骗立案可能会牵涉到内部人,怕拔出萝卜带出泥;二来怕经济案一发生,安全保卫一票否决,全年的努力打了水漂。有时候为了一团和气,为了不引火烧身,许多人睁只眼闭只眼。其结果就出现了一个怪现象。一方面催收凶的金融机构资产质量越来越好,不良户不敢花时间买难堪,信用环境越来越好;另一方面,催收不力的金融机构往往成了信用不良户争着喊着的“福地”,通过种种手段来获取贷款,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

近年来,银行卡在国内迅速发展,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购物消费、存取款、转账支付等金融活动的重要载体,但在银行卡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诸多风险,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是当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根据粤农信联河源办发【20xx】14号文关于开展银行卡业务风险排查活动的通知,我社对银行卡业务的相关管理情况进行了自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制度建设和岗位设置方面:县联社关于银行卡业务方面制定了详细的相关管理规定和操作细则,我社根据县联社相关管理规定对我社银行卡业务涉及的各岗位进行了明确的岗位分工,组织员工学习了关于银行卡操作的具体流程、重点风险防范和控制等内容,对于银行卡的开卡、收回、销卡等都设置了授权复核、专项登记等,务求达到外部监督和内控管理的有效结合,相互制约和防范银行卡操作风险。

二、关于业务管理情况方面:对于银行卡的开销户、挂失、冲销、补正等分险类交易我社在实际业务操作中都严格按照县联社的相关管理规定进行操作,严格审查客户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杜绝违规操作,同时,我社也时常向客户派发关于银行卡安全用卡方面的宣传手册给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向他们宣传有关防范银行业务风险的相关知识,确保我社银行卡业务健康安全地向前发展。

三、关于自助设备业务管理情况方面:目前我社还暂未安装有银行卡自助设备,因此我社暂无此项业务的相关内容。

四、关于银联POS业务管理情况方面:因为此项业务目前主要是由县联社负责安装、维护和管理,因此我社也暂无此项业务的相关内容。

五、关于资金清算及差错处理情况方面:对于客户的差错投诉,我社都第一时间安排专员负责跟进了解,并及时与县联社清算部门进行沟通解决,务求将损失和风险控制在最低范围。

六、关于新业务开展情况方面:我社目前并未开展珠江平安卡VIP卡、银行卡自助循环贷款、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等方面业务。

七、关于科技开发管理情况方面:此项业务主要由县联社相关部门负责。

八、关于检查监督情况方面:对于银行卡的各项业务操作,包括开销卡、挂失、冲正、卡保管等我社领导班子都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县联社稽核部门也会不定期派人前来进行检查指导工作,务求对银行卡业务的监督检查达到防范风险要求,使我们的广大客户能够安全用卡、放心用卡。

信用社

20xx年3月10日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报告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产生始于商业银行的诞生。但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认识和管理却与其年龄极不相称。巴塞尔委员会在新资本协议中将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它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并称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三大主要风险。我国目前采用的也是这一定义。

银行预警案例分析范文汇总 第20篇

(一)人为操纵理财资金流向季末“冲存”,虚增业绩并规避存贷比等监管指标

在同业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规模化考核指标,特别是存款考核指标仍在银行整体考核体系中占据突出的地位,加剧理财业务的异化,导致理财产品成为银行季末“冲存”的工具,主要方式包括:一是人为控制理财资金池资金流向存款;二是巧设理财产品募集期锁定存款。

(二)高净值客户认定执行标准不严格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对理财业务中的高资产净值客户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实际操作中,有些银行在销售高净值客户专属理财产品时,不对客户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进行核实,只让客户签名证明已达到相关标准,将普通客户资金投向股票市场、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获取更高收益的目的,导致投资者购买的理财产品与其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违反有关产品销售适合性原则的规定。

(三)季末“冲存”与资金池期限错配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严峻挑战

部分银行在季末加大高收益短期理财产品销售,利用产品募集开始日至起息日、产品到期日至清算日两个“资金沉淀期”,将客户资金计入存款科目,满足时点考核要求。当存在理财计划与投资标的期限错配时,理财计划到期兑付时就可能出现资金流动性缺口。银行管理理财资金流动性缺口的各种方法带来不同的风险:一是兑付风险。通过续发理财产品,以不同理财计划的承接确保客户资金到期兑付。后续理财计划发行失败,则带来理财产品的兑付风险。二是利率风险。以未到期的可交易资产提前变现满足流动性缺口,银行将面临利率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三是兑付风险。通过自营业务项下的正回购交易等方式在同业市场融资先行兑付客户资金,若理财产品投资标的到期发生违约风险,将影响到银行自有资金的安全。四是声誉风险。在季末出现大额赎回时,启动“巨额赎回条款”,拒绝客户的资金赎回要求,使银行陷入声誉风险的危机。

(四)隐性的“刚性”兑付可能危及银行风险抵御能力

一是客户误将理财产品“视同”银行存款。市场上投向包含信贷类资产组合的理财产品,大多在名义上为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但在实际操作中,银行一直延续着按预期收益率水平刚性兑付的行业规则,一些客户也将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视同定期存款来看待。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机构实质承担了相关理财业务的全部投资风险,违背了代客理财不危及银行自身资本金安全性的中间业务性质,也使得银行自营业务和代客理财业务的风险隔离失去了实际意义。二是银行“有意”掩盖风险。在会计处理上,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作为表外业务不计或少计资本金及风险拨备。这种实质风险承担与资本计提的错配掩盖了银行机构的风险暴露,可能危及银行机构的风险抵御能力。

(五)投资管理信息披露不到位

一是产品说明书“雾里看花”。理财产品发售的产品说明书未详细披露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及资金配置比例。特别是对于涉及信托计划及其他资产管理计划的,未披露各类计划背后对接的实际资产。二是投资标的“模糊不清”。理财投资资产配置到位后,未公布募集资金的实际资产组合配置情况。三是投资收益“暗箱操作”。理财计划到期后,仅披露客户端到期收益的实现及兑付情况,投资标的收益及银行端实现的超额收益均处于黑箱状态。

银行预警案例分析范文汇总 第21篇

各科室、社区、党小组要按照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要求,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切实把廉政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常抓不懈,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把“三好一满意”活动落到实处,切实见成效。

作为银行的一线员工,银行柜面操作风险是指银行柜员为客户办理账户开销、现金存取、支付结算等业务过程中,由于风险控制失效使银行或客户资金遭受损失的风险,是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领域。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失灵的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或外部事件导致损失的风险。在实际工作中,操作风险可以分是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包括操作失误、违法行为、关键人员流失等情况。柜面操作风险一旦发生,损失将是巨大的。产生柜面操作风险的主观因素。

一是风险意识淡薄。柜员没有养成合规操作理念、忽视制度约束,管理者对风险文化培育不够,银行风险文化没有成型。

二是业务素质不高。柜员自身业务素质不能适应业务变化,导致部分员工操作起来力不从心,风险识别和预防能力下降。

三是责任意识不强。表现为玩忽职守、随意操作,柜面管理人员对柜员管理不严,柜员违规违章操作。

四是侥幸心理作祟。柜员如有侥幸心理,就会在操作时逐渐进行不合理的简化操作,从而滋生越来越多的操作风险。

为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必须建立起以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先进的制度文化为基础,以科学的内部控制综合评价体系为核心,以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为保障,以多层次的信息系统为支撑的内部控制体系,切实避免大案要案和重大违规问题的发生。

一是确立风险防范理念,使遵守规章制度成为一种文化。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文化是无形的约束。理念引发触动,触动促成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久而久之凝聚为文化。文化一旦形成,就变为一种力量,直接指导、激励和约束着员工的行为。如果周围的人都恪守制度,按章行事,原先心存不轨的人也能变成循规蹈矩的模范,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二是创新业务经营计划管理模式和绩效考评机制。为了真正强化资本约束机制,转变业务增长方式,引入经济增加值指标考核,通过风险资本的计量与分配以及投资风险的弥补,从绩效考核方面引导各级行关注风险防范,实现业务发展、风险控制和效益增长的有机统一。

三是加强对各类问题的查处和整改,加大违规处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对于理性人来说,如果违规行为很容易被发现,并且违规成本足够高,那么没有人会选择违规,所以解决违规问题的一个思路就是尽可能快地发现违规行为,并予以重罚。

四是借助科技手段,建立信息预警系统,研究建立全国数据大集中后的IT风险应急预案。发挥我行信贷管理系统、案件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在防范经营风险中的作用。

银行预警案例分析范文汇总 第22篇

积极开拓个人金融业务,已成为当今银行业发展的新趋势。长期以来,银行一般仅专注于发展商业信贷业务及存款业务,利息收入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然而,近年来商业信贷需求急剧下降、坏账呆账增加、利差收入减少,加之的银行公会逐步撤销利率协议,逐步放松对银行的管制,进一步激化了金融市场的竞争,这使得以利息收入为主要收入的银行的受到了严重打击;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理财观念有所转变,民众投资理念日益普及,对财富管理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这些因素均促使银行改变业务发展方向,积极开拓个人金融业务。目前,银行的发展重点已有过去的提供传统个人银行业务转变为现在提供全面增值服务的一条龙式的个人财富管理,积极开拓保险产品、强制性公积金、信托基金等非利息收入业务来分散收入来源以降低经营风险,并且业务发展重点已由过去的商业信贷业务转向发展潜力极大且经营风险相对较低的信用卡和个人贷款业务。

银行预警案例分析范文汇总 第23篇

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商务礼仪显得越来越重要了,甚至已成为当今商业竞争成功的关键因素,这次培训使我深刻认识到银行业商业礼仪的重要性:

银行是一个服务性行业,在服务性行业中,只有将品牌效应和优质服务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客户的满意,从而赢得客户的信任。优质的服务与员工的言行举止、礼仪修养息息相关,而银行员工的礼仪修养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素质,更反映了银行的整体水平和信誉形象。如果每一个银行员工都能够做到着装得体,举止文明,知书达礼,彬彬有礼,谈吐高雅,就会赢得客户的信赖、支持。反之,如果银行员工衣冠不整,言语粗鲁,举止失度,傲慢无礼、冷若冰霜,就会有损害银行形象,银行就会失去客户,失去市场,让银行在激烈竞争中陷于不利地位。随着日益激烈的金融竞争,我们银行牢固树立“服务是立行之本”的服务理念,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客户至上,全面提升服务水平”的服务理念,转变员工服务观念,增强员工服务意识,提高员工服务水平,从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服务环境等各方面着手,狠抓优质文明服务建设,进一步树立现代商业银行的良好信誉形象。

银行预警案例分析范文汇总 第24篇

抓落实 控风险 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年,在×银监分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行紧紧围绕省局和×分局案防安保工作总体思路,狠抓制度落实、力促问题整改,着力加强案件风险防控体系的建设,始终坚持把案件防控工作放在首位,案防工作取得阶段成效,实现“零案件”案防目标,各项业务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下面,将×行的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全力抓好案件防控工作

×年初,×行专门召集相关部门及人员专题研究安全运营和案件防控工作,并通过召开全行案防工作大会的形式,安排部署全年案防工作,提出抓好“四个落实”的案防工作要求:一是按照监管部门案防工作要求,确定案防工作的目标,做到目标落实。二是制定全年案防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做到计划落实。三是深刻领会×银监局和×分局文件精神,提高思想认识,高度认识案件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紧密围绕案防十项重点工作,稳步扎实做好案件防控工作,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做到“重点工作落实”。四是×行案防工作实行各层级一把手负总责制,并在不同层级设立专兼职案防岗位,指定专人负责案件防控工作,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的“三定”管理,做到责任落实。目前,×行上下更加重视案防工作,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得到提高,确保了案防工作的有效落实。

二、强化教育,筑牢思想防线 思想教育工作常常说起来重要,但实际上却最容易被忽视,在基层则更显薄弱。思想教育工作的缺失,也是引发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持续开展制度培训,提高全员遵章守纪意识。×行以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培训为重点,全面组织开展了各个条线规章制度的培训活动。截至×月底,全行已有×余人、参加了集中培训,使员工的综合业务素质得到提高,为×行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增强员工防范意识。×行注重将业务培训和法律知识培训有机结合,抓教育、抓引导,抓防范。今年以来,×行开展各种警示教育×场次,组织全行员工观看《警示教育》短片,并要求员工撰写心得体会,深刻反思,汲取教训。通过大量的刑事犯罪案例,用鲜活的人和事以法说教、以案说教,使警示教育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定期分析案防工作情况。一是将案防工作常态化。通过晨会、周会、行务会等形式,讲案防、说安全,时刻提醒员工合规操作。二是组织召开案件防控联席会,及时传导监管部门案防工作精神,加强政策传导和风险提示,分析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确保各项案防工作落到实处。三是注重案防经验信息交流。在内网上

专门设立学习交流专栏,开展学习心得交流、思想认识交流,达到了总结提高的目的,保证了案防工作的整体效果。

(四)积极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在全行范围内开展 “×”主题读书活动。通过全员学习、开心得交流会等形式进行,进一步转变了员工的思维,营造了良好的安全氛围。

三、强化制度建设,进一步提升内控执行力

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堵塞管理漏洞是案件防控的关键。今年以来,×行以强化规章制度和案防长效机制建设的有机融合为突破口,抓好健全制度和强化执行两个关键环节,不断提高制度的约束性,努力实现管理规范化、经营合规化、工作标准化。

(一)完善案防工作考核评价机制。今年以来,×行以内控管理中案防要求为抓手,进一步强化考核评价工作,在业务流程管理和控制环节提出防范案件风险的要求,通过对案件防控工作的考核,努力实现违规违纪风险的提前消除,将案防要求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努力解决制度建设和执行的“两张皮”问题。坚持每月自查,监事会每季度抽查,半年总行考核通报,切实督促各级领导班子、领导人员和重点管理岗位人员认真履行案防工作职责,确保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并将责任落实到人,真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

(二)强化员工违规行为的管理。在对基层机构负责人

和各部门案防工作考核的基础上,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实施对员工进行违规行为积分,强化员工违规行为的管理,并制定出《员工违规行为积分实施细则》。引导和督促各级部门和工作人员遵章守纪、依法合规经营。员工违规行为积分细则的实施,使违规违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收到良好效果。

四、强化内控管理,把内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今年,×行提出“×”的工作思路,着重解决基础管理薄弱问题,努力构建案件防控长效机制。为此,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高度重视轮岗、休假管理。在重要岗位人员轮岗轮调和强制性休假制度方面,×行严格按照监管部门“三个百分百”要求,修订完善了《岗位轮换、交流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岗位轮换、交流范围、方式、条件及期限;完善了岗位轮换交流流程,从而为岗位轮换、交流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高度重视对对账工作的管理。严格按照《人民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和×行银企对账制度进行银企、银银对账。银企对账包括与客户每季度存款对账,目前,我行×万元以上对账率达100%。按照要求,各支行负责人每季度直接与重要客户进行对账,对对账工作开展抽查,督促回收对账单等,保证了对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高度重视案防三项制度的落实工作。一是按照银

监会关于案件(风险)的最新口径,全面清理辖内机构自×年以来的案件风险情况,加强案件监管、严格案件报告。二是进一步规范案件查处流程。成立由行领导任组长的专案组,开展风险清查,妥善处置和化解案件风险。三是严肃案件管理纪律。要求各机构增强对案件风险的快速反应能力,及时报告;对发现符合监管部门或总行规定的案件或案件风险情形的,不报告或未在规定期限内报告,将严肃处理;要求各机构高度重视案件查处工作,深入调查,严肃问责,扎实整改,以有效的案件查处工作,促进内控案防工作能力的提升。截至×月末,我行未发现案件(风险)信息,报送数为零。

(四)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做实安保工作。今年以来,×行在安保方面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全员安保意识和技能培训。组织安保人员针对营业场所重点部位进行了防抢演练培训。二是加强防护设施建设。实行各支行负责人以物防、技防设施的管理负总责制,建立了双路报警系统,确保物防、技防设施的正常运行。三是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制定下发了《安全保卫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

五、强化监督措施,完善案件防范的约束激励机制 从严治行是加强内控管理的基本要求,为此,我们坚持做到三个到位:

(一)监督措施要到位。×行提出,防范案件不能总当篇二:xx银行案件防控工作总结

银行案件防控工作总结 xx银监分局:

我行结合各部门及各条线工作重点,对业务风险及案件防控工作进行了持续学习与研究,认真梳理案件易发业务领域和风险管控薄弱环节,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防控,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全流程管理,持续开展员工教育、培训,从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细节入手,继续深入开展案件风险排查,防范案件风险。现将本案件风险排查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直以来,我行领导高度重视案件风险排查工作,充分依靠员工的智慧和力量,群策群力,结合实际工作查找问题,重点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梳理,查缺补漏、剔旧补新,使制度与实际工作相符;对内控管理、工作落实和业务条线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梳理,分类汇总,剖析根源,制定方案及时整改。

(一)认真落实案件风险防控工作的各项措施,实行案件风险防控工作责任制,年初与各支行、各员工签订《xx案件风险防控工作责任书》,全行共签订案件风险防控工作责任书156份,实行分管责任,明确工作职责,使案件风险防控工作做到全覆盖,责任落实到人,不留死角。

(二)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确保案件防控工作有序开展。为确保案件防控工作有序开展,我行高度重视,先后召

开多次会议,对案件防控工作的落实进行明确部署和严格要求,不等不靠,提早下手。我行成立了案件防控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活动实施方案,细化活动内容,明确目标,落实职责,增强工作针对性,不断加强内控管理,促进内控制度不断完善,优化全行工作作风,增强有效发展意识,进一步提高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能力,有效预防各类案件发生,促进全行各项业务健康发展,为我行进一步开展防控、工作打下基础。

(三)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业务操作,提高案件防控水平。为提高案件防控水平,对旧版本业务规范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监管部门及我行历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修订和完善,对于我行新开发的业务品种,能先制定相关制度,做到制度先行。陆续制定了《xxx,修订了《xx银行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置预案》、《xx银行查库制度》、《xx银行大额现金支付审批权限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增加了操作管理环节及岗位职责,对部分业务环节的流程及职责进行了优化及补充,从制度及流程管控层面规范了各岗位业务操作,强化了案件风险防控。

(三)定期实施案防日常工作检查,结合外部案例及我行实际,开展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培训。我行认真贯彻案件防控工作要求,开展了“反_专项检查”、“信贷业务专项检查”、制定了案件防控知识学习与培训计划,对学习与培训的内容、安排、学习重点等进行了明确。总行各部门按月对

员工进行案件防控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并及时用oa办公自动化系统向各支行转发案件防控工作动态及传达上级文件

精神,要求各支行认真组织员工学习传达,并做好学习记录。根据下发文件管理部门对传达文件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员工学习文件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指导,提高员工案件防控意识。

认真传达学习了多期《xx银行案例分析》及其他外部案例,提示各部门、各支行吸取教训,高度重视内控与案防工作,结合外部案例及我行实际,认真梳理排查本行业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堵塞漏洞,提高对业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扎实防范了类似案件风险的发生。

(四)加强员工行为管理,推进我行操作风险管控。认真贯彻落实《xx银行员工劳动纪律管理暂行办法》、《xx银行员工学习管理办法》、《xx银行员工八小时以外查访制度》,开展了多次对员工不良行为的专项排查,加强员工行为管控,防范业务操作风险。先后开展了重要岗位员工不良行为排查,员工涉及民间融资专项行为排查,员工参与非法集资行为排查,排除隐患;共排查员工xx人,排查率100%,共收回员工承诺书xx份,员工家访表xx份。制定制定业务操作与合规建设的学习培训计划,每周三为内审、财务会计例会,周四为信贷业务例会。深入开展学习“合规建设与五个基本规范”要求各部门负责人带头学,结合本职工作深入学,做到人人知晓,入脑入心,进一步增强员工合规经营、按章办事的自觉性。

一是紧密结合支行实际,注重工作措施的针对性,重视工作方法的有效性,强调工作纪律的(白话文☆)严肃性。在工作上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实行晨会和上下班指纹签到、签退制度。员工每天早七点半前签到上班,晚五点半签到下班,任何人不得迟到早退,对迟到早退员工实行处罚。并在排查过程中注重“三个延伸”,即:在时间上向八小时外延伸,在思想上向可能产生道德风险的行为表现方面延伸,在业务上向操作细节上延伸,做到排查工作深入、彻底。二是首先采取个人谈话、内部询问、实际走访的方式开展排查,排查工作深入到部门、对每位员工的思想、工作、生活、家庭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平常也较注重员工的思想状况,与他们交流谈心,沟通思想,同时,在工作上帮助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为员工排忧解难,使员工感受到xx银行这个集体大家庭的温暖。

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未发现有不良思想倾向和不良行为的员工。

员工不良行为排查工作,各部门能够认真组织员工学习总行的文件精神,进行不良行为的排查工作,对照排查内容逐条检查。排查工作的进行,加强和规范了员工行为,提高了员工防范道德风险和业务操作风险的能力。今后,我们还将对此项工作常抓不懈,逐步建立防范道德风险和业务操作风险的长效机制,为我行稳健经营、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存在的不足及薄弱环节

(一)部分员工风险防范意识比较淡薄,对案件防控工作重视不够。部分员工心存侥幸,规章制度执行不够到位,或因业务繁忙而放松风险防范工作,没有将案件防范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二)理论学习学习的方法与效果上还存在不足,部分员工对平时的学习还存在着“走过场”的应付现象,真正通过学习来研究解决问题和矛盾、来指导业务发展还做得不够好。

(三)业务培训工作力度还不够,导致员工钻研业务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业务能力不强、业务操作上,部分员还存在着随意性的现象,不能及时防范和化解风险,岗位制约有时没有真正发挥。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篇三:2010年银行案件防控工作总结

银行案件防控工作总结

根据总行《xxxxx开展“案防攻坚年”活动实施方案》通知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案件防控工作,结合支行实际,认真组织全员对《方案》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全员风险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使全员牢固树立起了防范风险和案件的第一道防线。同时,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防控,将工作重心由事后处臵向事前预防、主动出击前移。对全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从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细节入手,深入各部门在防范案件和经营风险上找问题,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积极整改,不断促进了案件防控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09年支行成立以来,支行领导高度重视案件防控工作,充分依靠员工的智慧和力量,集思广益,结合实际工作查找问题,重点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梳理,查缺补漏、剔旧补新,使制度与实际工作相符;对内管内控、工作落实和业务流程等层面存在屡查屡犯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梳理,分类汇总,通过查找基础管理工作中深层次的问题和漏洞,剖析根源,制定方案及时整改。1.与全行员工签订案件防控责任书,实行分管责任,使案件防控责任到人,不留死角。2.认真落实开展员工不良行为的排查工作,在支行开展

了全方位对员工不良行为的排查,以提高员工防范道德风险和业务操作风险的能力,对员工不良行为排查率为100%。3.认真传达案件防控工作动态及上级文件,根据我支行机构特点,组织全体员工学习传达,提高了全体员工案件防控意识。

二、案件防控具体做法

认真贯彻落实总行要求,结合我行实际,全行范围内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对员工不良行为的排查工作。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扎实落实

全行高度重视,先后召开专题会、推进会、督导会,对总行案件防控文件的落实工作进行明确部署和严格要求,不等不靠,提早下手。成立了由xxx行长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排查小组,并对排查工作做出安排部署。要求各部门负责人必须本着对商行事业、对员工和对自己高度负责的态度,以身作则,认真扎实地抓好排查工作,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教育工作,严以律己,自觉抵制、检举和纠正违反总行禁止性规定的行为,做到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二)明确责任,各尽其职,各负其责

“一把手”负总责,亲自过问、主动协调、直接参与;在此基础上,逐一分解细化整改措施,逐项明确牵头、协办和督办部门,各部室加强沟通,充分信息共享,形成了各部室齐抓共管、全部整体联动的格局。各项措施已经全部启动,有效地

遏制了各类案件和重大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

(三)筑防火墙,注重预防,适时预警

认真开展专项排查,加强员工行为管控,先后开展重要岗位员工不良行为排查,员工挪用信贷资金进入股市专项行为排查,排除隐患;组织开展典型案件警示教育活动,警示全员珍惜拥有、珍爱职业生命,深入开展“员工行为禁止性规定”,要求各部室负责人带头学,结合本职工作深入学,做到人人知晓,入脑入心,进一步增强员工合规经营、按章办事的自觉性。一是紧密结合支行实际,注重工作措施的针对性,重视工作方法的有效性,抓住自查、互查、民主测评和综合考评三个阶段,合理安排各阶段工作进度。并在排查过程中注重“三个延伸”,即:在时间上向八小时外延伸,在思想上向可能产生道德风险的行为表现方面延伸,在业务上向操作细节上延伸,做到排查工作深入、彻底。

二是首先采取全行员工自查、互查的方式,然后排查工作组深入到部门、对每位员工的思想、工作、生活、家庭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并组织员工对本部门负责人进行民主测评。平常也较注重员工的思想状况,与他们交心谈心,沟通思想,同时,在工作上帮助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为员工排忧解难,使员工感到支行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屋、经商办企业以及利用职务之便、工作之便收受贿赂、向客户索要财物、好处费等问题。通过排查,使全行员工提高了思想认识,自觉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纠,增强了员工防范道德风险的能力。在员工不良行为排查工作中,未发现有不良行为的员工。

员工不良行为排查工作,各部门能够认真组织员工学习总行的文件精神,严格按通知要求分阶段进行不良行为的排查工作,对照排查内容及禁止性规定逐条自查、互查。排查期间,支行按要求设立排查(举报)信箱,明确双人负责。排查工作的进行,加强和规范了员工行为,提高了员工防范道德风险和业务操作风险的能力。今后,我们还将对此项工作常抓不懈,逐步建立防范道德风险和业务操作风险的长效机制,为支行各项业务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及时用oa办公自动化系统转发案件防控工作动态及传达上级文件精神

要求部门负责人认真组织员工学习传达,并做好学习记录,根据下发文件各部门深入进行抽查传达文件学习情况,了解员工学习文件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指导,提高员工案件防控意识。

三、关键风险点监控检查情况

为了加强关键环节操作风险管理,进一步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全面提高全行工作效率和抵御风险能力,防止出现因“管

理疲劳”产生的操作风险和案件,根据《关于就进一步严防银行案件进行风险提示的通知》(晋银监办 [2010]13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案防工作分析研究的通知》(晋银监办[2010]139号)文件要求,在现有业务经营管理部门加强内控管理的同时,支行建立了专、兼职风险负责人员对关键风险点监控检查制度。几个月以来,关键风险点再监督工作得到了支行领导高度重视,配备了监控人员,落实了监控职责,实施了监控检查,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检查发现的问题已得到积极整改、上报,风险监控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支行从3月中旬开始,按照总行要求的检查频率、监控检查内容,对个部门、各柜员进行了关键风险点监控检查。至此监控检查发现问题逐月减少,基层机构关键操作风险点防范意识和操作风险管理工作得到有效提高。

监控检查采取的主要措施: 1.我行每周进行部门内自查,每月以行长为组长,组织各部门对关键风险点进行一次交叉检查。2.风险管理人员对各部门进行不定期突击检查。对发现问题的部门现场签发监控检查发现问题通知书,要求3个工作日内由问题部门将整改结果回复,并跟踪整改;对无法整改或不是人为原因造成的违规,由问题部门书写情况说明,同时递交业务管理部门确认情况属实后,由业务管理部门和经营部门共同整改。篇四:银行案防工作总结

四季度,支行加强内控管理,把依法合规经营、防范案件事故作为立行之本,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制度执行,有效地防范和杜绝了各类案件事故的发生,为支行各项业务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加强业务风险核查。

加强对高风险柜员和高风险业务环节的管理工作,认真落实核查制度,不断加强监督核查力度,严格坚持“谁核查、谁负责、谁回复”的原则,认真分析判断每一笔风险事件,保证各类可能风险事件得到及时核查、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对各级部门检查发现的问题,明确专人及时进行落实整改,对查询及时核实回复。同时,利用晨会的形式点评上日工作情况,采取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奖励与处罚相结合的方法,减少差错、提高业务操作水平。

二、提高部门负责人的管理履职。

支行要求部门经理及运营授权人员牢固树立“守土有责”的意识,切实承担起事中控制与现场管理的职责,扎实做好业务操作的基础管理工作,切实消除风险隐患,确保各部门的业务客观、准确、真实发生。

同时,支行充分利用业务监控系统,加强对大额存取款、异常资金划付、违规开户等风险事件进行日常监控。将重要业务、重要环节、重要部位、重要时段纳入日常检查范围,通过采取突然性检查、滚动检查等形式,防止案件的发生。

三、加强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教育。支行要求分管行长及部门负责人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性教育和引导员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在业务过程中不能有丝毫的松懈情绪,把风险防范意识贯穿于业务操作的各个环节,防止触碰“五禁”类违规操作红线,结合业务风险案例教育员工树立案件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工作责任心和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防止随意操作引起风险事件。

支行始终坚持每日二次晨会制度、坚持每周部门例会制度,通报案例宣传、加强制度学习,针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形势,强化开展对员工的合规廉政教育,认真为员工算好经济账、亲情帐、名誉帐、前途帐,教育大家认清形势、把握好自己。通过这种广泛、深入、持续地教育学习,引起员工思想共鸣,自觉远离违规经营及经济犯罪。

四、规范员工日常管理与行为动态

本季,支行持续开展了员工可疑行为排查,由支行领导班子成员直接对员工开展“背靠背、一对一”约谈,重点对“高利贷”、“社会非法集资”等不良行为交流意见和看法,分析了这两种违法行为的危害性,达成遵纪守法的共识。通过约谈,支行领导加深了对员工的了解,把控了员工的思想作风,掌握了其工作状态和日常行为;同时,也为员工创造了坦言心声的机会,加强了行内沟通。

城西支行在排查过程中坚持联动结合,即与员工家访相结合、与客户走访相结合、与员工个人贷款相结合、与外部走访相结合、受理的投诉、举报相结合,进一步扩大信息来源渠道,多途径了解员工是否存在经商办企业,是否参与民间借贷等情况。

通过联动走访,支行能及时掌握员工疾病、家庭变故、工作受挫以及受到客户不公平指责等情况,以便采取必要的谈心帮助,对症下药,及时缓解员工的精神和工作压力,提高心理疏导的效果。篇五:年xx银行安全保卫及案件防范工作半年总结 xx银行2013年安全保卫及案件防范工作

上半年工作总结 2013 年上半年,在总行及分行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当地各监管部门的指导关心下,我分行认真贯彻落实总行、各监管单位的安保及案防工作文件精神与监管要求,坚持以防为主,以查促防的指导思想,加强队伍建设,强化队伍管理,营造“安全为集体,人人保安全”的良好氛围,上半年中,安全保卫及案件防范工作稳步进行。现将我分行2013年上半年案件防范及安全保卫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案防安保工作,制定计划逐一落实(一)抓好防范保安全,强化责任是关键。我分行党委班子高度重视总行下发的《2013年安全保卫及案件防范责任书》,并结合与银监分局签订的《案件防控承诺书》的相关要求,积极组织召开分行安保工作会议,明确安全保卫工作责任,逐条分解细化责任书要求,结合分行实际制定了我分行2013年安全保卫及案件防范工作计划,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防范风险“十三条”措施及内控“十个联动”建设要求,将安全目标管理摆在重要位置,层层签订了责任书并明确了责任,强化领导责任和全员参与意识,一级向一级负责。按月总结计划完成情况,确保各项安保及案防工作按计划要求完成,分行领导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全体员工学习贯彻监管部门及总行的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每季度定期组织一次安保及案件防范专题会;不定期在行务会上通报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及风险事件;并经常带领安保工 作人员联合风险部门开展全行安全检查,长假节前大检查等;按责任书要求亲自参与全行的消防设施检查、监控报警系统巡检。时刻注意掌握辖内安全动态,及时解决我分行保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二)强化案防常识学习、不忘思想警示教育。上半年中,我分行严格落实案防知识学习和教育制度,在每一季度的安全例会上,坚持安全常识学习和教育,继续加强分行的安防保卫制度及各项应急预案的学习,将多媒体与书面教育相结合,积极收集消防火灾视应急处置技能培训视频放映,以直观易接受的教育方式提高了员工的消防知识及技能,并收集近期各地发生的大案要案进行通报警示教育,并举一反三,结合辖内社会治安形势,提升案防意识,抓自查促整改,使广大员工对安全防范的严峻性、必要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克服麻痹和侥幸心理,做到警钟长鸣,并要求前台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客户安全提示,提高客户离行后的安全防范意识。

二、抓队伍建设,提高安全防范技能

在日常工作中,加强队伍建设、政治思想教育建设,紧抓队伍身体素质锻炼,培训临柜人员对自卫器械的保管和使用,要求他们熟练掌握。在保安人员管理方面,我行不仅要求保安公司加强对保安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要求驻网点保安的日常工作严格遵守我分行各项规章制度,还要求驻网点保安人员参加我分行对员工开展的案防培训,向各部室下发传阅学习安保及案防培训材料,保持高压态势,确保案件风险得到有效防控。

三、完善制度及管理体系,加大风险防控力度(一)强化检查整改。为促进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落实检查效果。年初,我分行积极认真总结2012安全保卫工作情况,根据总行制定的安全保卫检查实施办法和违规违纪处罚实施细则,采取常规性自查与不定期自查、并与重大节日专题查相结合的方式,时刻注意掌握辖内安全保卫工作动态,整改隐患,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

(二)加强技防物防建设。根据分行树立的“安全无小事”的思想,贯彻从安全出发、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完善了分行技防物防建设。定期按照巡检制度做好设备巡检,积极配合总行对新设立网点安防建设工作进行督促指导,严格按照公安机关相关金融机构网点安防设施建设规范进行施工,最终通过验收顺利开业,各项技防物防系统稳健运行。根据总行部署,将远程监控与本地监控相结合,在原有本地监控网络的基础上积极对atm自助银行等高风险区域接入总行远程监控报警中心,有效提高物防和技防水平,提高了安全系数。

(三)严控风险事件,预防案件发生。上半年,我分行在推进业务发展的同时,保卫部门及风险管理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两部门协调配合,按照风险管理及案件防范要求对各项业务进行风险防控,严格贯彻落实信贷风险管理规定对信贷部门各项信贷业务进行风险管控,组织相关部门每月定期对营业部门进行重要空白凭证及现金进行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将分行各项内控制度落到实处。

四、存在的不足及下半年主要工作打算 一是安全防范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二是分行监控报警系统部分硬件设备老化故障频发,下半年需加强技防物防硬件设施日常检查维护,做好硬件设施更新工作。

最新范文

银行预警案例分析范文汇总 第25篇

一、对信贷流程控制的基本理论认识

信贷流程控制是指银行创造性运用信息技术成果,从信贷业务流程再造人手,控制和推动信贷管理再造,以创造良好的控制环境,便于信贷业务各相关部门或人员,以高技术含量的信贷业务流程为载体,通过细化了的信贷管理制度、操作程序和具体的管理手段等对信贷业务活动、信贷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组织、督导和约束,为信贷管理的效率效果、流程成本管理、信贷风险防范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再造,建立一个以流程为中心的信贷管理新体系,所有信贷管理活动通过流程实现“过程控制”。 根据这一定义,结合控制论的一般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信贷流程控制论。(1)信息技术及其理念指导是基础和前提。首先,信息技术创新使流程再造成为可能,从而使建立一个以流程为中心的信贷管理新体系成为可能。其次,信息技术成果的创造性运用能够使流程精简管理层次与中间环节、快速反应、系统高效,同时对管理活动具备“硬约束”能力,从而实现满意的“过程控制”。(2)涉及两方面的控制对象:一是控制再造的框架内容和基调,信贷业务流程再造是信贷管理再造的核心使命,信贷管理再造的其他内容基本围绕或配合信贷业务流程再造而展开;二是控制日常管理活动,体现“过程方法”的原则。(3)控制目标主要包括:再造管理和日常管理的效率效果、流程成本管理、信贷风险防范。(4)强调成本效益原则。(5)突出“人”的重要性。所有的控制都是针对“人”而设立和实施的。因此,银行应当充分重视广大员工在控制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激励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尽量降低再造成本和管理运作成本,保证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满意的控制效果。

二、信贷流程控制实施的基本框架

(一)以信贷业务流程再造为抓手,推动信贷管理再造

首先,对信贷业务流程进行彻底的再设计是实施信贷流程控制最为关键的一步。信贷业务流程再造的目标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实现业务流程的科学化、电子化和智能化,操作流程的中心化,最终实现信贷管理的集中化、集成化。操作策略是:把信息技术理念贯穿于再造的全过程;多维度认识和构造信贷业务流程;以客户价值为导向,构造增值型业务流程;寻求客户和管理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平衡;创造性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贷管理的规范化、集成化改造。

其次,围绕或配合信贷业务流程再造,对信贷组织结构再造、成本管理制度转型、定价策略调整、业务外包与战略联盟、重塑银行的信贷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再造以及客户关系管理再造等相关领域进行系统研究,推动信贷管理再造的全面完成,为信贷流程控制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

完成再造后的信贷管理体系,必须具备科学高效的控制政策和程序,具体而言,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一是信贷管理信息系统首先应能确保信贷业务活动中每个相关部门或人员均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责,都必须了解信贷管理制度、控制程序的有关方面,这些方面如何生效以及在控制制度中所扮演的角色、所担负的责任以及所负责的活动怎样与其他部门其他人的工作发生关联等。二是针对贷前调查、客户信息录入、客户信用评级、贷款审批、核保、贷后检查等流程作业环节的关键控制点设立良好的控制机制。三是针对银行内外部与信贷业务相关的各种风险,主要包括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以及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银行在流程作业环节设立了可辨认、分析和管理的机制,并能够适时加以处理。四是当银行内外部环境发生显著变化时,信贷流程控制的风险状况往往容易恶化,银行已制定措施加强对控制环境改变时的流程管理。

(二)设计信贷流程控制模型

信贷流程控制模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依托信息技术,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精简管理层次与中间环节、快速反应、系统高效同步办理和管理业务的基本原则;以总分行制为例,根据“管一级、监控两级”的原则,总行设立信贷中心,直接隶属于董事会下的风险控制委员会,由风控会授权运作,在全国分片区设立若干信贷分中心,每个分中心根据中心的区别授权负责处理一个或多个分行的信贷业务,信贷(分)中心实行首席信贷评审官负责制,下按客户和业务风险分类设立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类别流程小组;建立全行联网的客户数据库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且数据来源惟一,信息资源共享;实行全行统一的客户信用评级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该模型以信贷业务流程再设计模型为蓝本。

(三)加强信贷流程控制的内部监督

在信贷流程控制的监督过程中,有两项职能发挥着重要作用。(1)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应该成为监督信贷流程控制的主要力量。通过审计,不仅要 检查监督银行信贷流程控制的政策和程序是否被执 行,还应该帮助银行进行“软控制”环境的营造,成 为信贷流程控制过程设计的顾问,建议银行管理层 建立一种健康积极的银行文化和信贷文化,使员工 能自觉把办事准确和职业道德放在首位。(2)控制 绩效自我评估。每个银行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自己的 信贷流程控制系统进行评估,评估信贷流程控制的 有效性及其实施的效率效果,以期能更好地达成流 程控制的目标。自我评估的目的是使信贷业务相关 部门或成员了解信贷流程哪里存有缺陷以及可能引 致的后果,然后自己采取行动改进这种状况,而不是 坐等内部审计人员的审核。

(四)实行控制绩效的自我评估

1.构造控制绩效分析函数。控制绩效分析基于这样的前提,即控制整体收益可以表示为若干绩效 评价指标的函数,用p表示控制收益,c表示成本,t 表示流程周转时间,s表示客户满意度,q表示信贷 资产质量(不良率),“……”表示其他绩效评价指 标,除了前四者为必选指标外,具体分析时其他评价 指标由分析人员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控制绩效分析 函数用公式表示如下:

p=f(c,t,s,q……)

建立了绩效分析函数之后,对控制收益的分析 就变成了对c、t、s、q等多个自变量的分析。

2.信贷流程控制绩效分析。(1)单个自变量的 考察。以单独考察成本变量为例。假设信贷流程的目 标成本为c01,控制的实际成本为c1,那么,若c01 >c1,则f(c)>0,这说明控制是有效的;若c01

(2)两个自变量的考察。以同时考察成本和流 程周转时间两个变量为例。可能有以下四种结果: c01>c1且t01>t1,f(c,t)>0;c01>c1且 t01t1,f(c,t)值无法确定;c01

(3)多个自变量的考察。如果同时考察三个自变量,如成本、流程周转时间和客户满意度,则可能得出8种结果。具体分析模式与两个自变量的分析模式类似,分析判断信贷流程控制是否取得了成效时,在8种结果中只有一个肯定和一个否定,其余6个全部需要进一步确认。一般地,如果同时考察的自变量为n个,则可能得出2n种结果。由此不难看出,如果用一系列绩效标准来衡量,要比较某一个信贷流程项目的控制绩效确实极为复杂。

三、信贷流程控制是提升国内银行

信贷管理产能和效能的崭新方式

(一)国内银行信贷管理产能和效能低下的文化根源与体制根源

1.文化方面。中国人受几千年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儒家倡导中庸之道,倡导容忍、宽容和明哲保身,但缺少制度和规则理念,这直接导致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背景下的官僚体制或官僚作风根深叶茂。部分国人不是把制度作为习惯,而是把习惯、人情作为制度和为人处世的“潜规则”。部分国人责任意识与公共意识的缺乏,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银行不敢放贷而民间借贷行为盛行。中国人常常有惊人的容忍错误的毅力,而缺乏追究错误的观念。面对身边不合理的事不敢说,因为说了怕遭排挤、打击和报复。南海华光案件涉案发生额上百亿元,上至总行下至支行、行内行外几百号人涉案,在前后四年多的时间内,居然成铁板一块,外面没人发现,里面没人举报反映,发人深思。这几年,强化监管和社会监督,为什么“事情”反而多了,其实“事情”早就潜伏着,以前没人敢说,现在捂不住了。

2.体制方面。中国原有银行体制的最大弊端在于:一是银行浓厚的国有背景和政府信用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损失的隐含担保,在过去较长时期内助长了银行业的恶性竞争,既高息揽存,又低息放贷,而且产生了各种扭曲行为,银行可以不问资质资信贷款,企业可以不管自己的还款能力借钱,银行涉及信贷业务的违法违规行为、企业恶意逃废债行为一时泛滥。二是所有者主体虚位,银行管理层(人)越位或不到位,董事长或行长不对银行经营好坏直接负责,权责严重不对称。“内部人控制”、“一把手加一支笔”、内部风险控制不到位的银行管理现状是产生众多腐败的潜规则和巨额不良资产的根源。可以说,国内银行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没有真正意义的银行管理,只有套用行政管理体系下的服从。制度不是没有,是没用。过去银行犯案,特别是大案要案大都集中在银行高层便是这方面的例证。三是我国银行业实行的是严格的金融管制政策,银行业的价格(利率、费率)受政府的严格控制,目前一年期存款与一年期贷款之间高达的巨大利差为银行提供了巨额的管制租金,这势必使银行集中主要精力发展高风险的贷款业务而忽视零风险或低风险的中间业务的发展以及银行服务水平及质量的提高。四是我国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欠发达,导致企业融资过于依赖银行,据统计,我国银行融资比例长期以来远远高于股权融资比例,股权融资相较于银行融资的比例2002年为12%。2004年不到4%。银行融资比例过高,使得金融风险过于集中于银行,同时在我国银行国有背景浓厚的前提下,更容易滋生各种各样的利益输送和寻租行为。

(二)信贷流程控制通过高技术屏障和加强监督来提升国内银行信贷管理的产能和效能

银行预警案例分析范文汇总 第26篇

(一)抓好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三结合”

1、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要与岗位职能职责相结合

对医院内部的人、财、物管理等职权进行清理、规范,明确内部职权行使的岗位、权限、程序和时限等。要针对权力运行的“关节点”,内部管理的“薄弱点”,问题易发的“风险点”,建立健全相关防控措施和制度规范。

2、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要与行风效能建设相结合

针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通过行风建设和行风政风民主评议,全面收集廉政风险信息,制定有效措施,综合运用风险提示、诫勉谈话、责令纠错等处置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及时化解廉政风险。

3、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要与党务政务公开相结合

深入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公开内部职权行使情况、廉政风险及防控措施,特别是对干部任用、支出预决算、财务报销、政府采购、工程建设、资产管理等,加大公开力度。要明确公开内容,如:公开医院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规范、行为准则、服务标准、服务承诺;收费依据、项目、标准。

(二)扩大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覆盖面

要积极、有针对性的查找廉政风险点,制定防控管理措施,使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覆盖方方面面,在我院形成自觉预防腐败的良好风气。

银行预警案例分析范文汇总 第27篇

银行自产生以来,风险就与之形影不离、相伴相生。风险即是一种挑战,也蕴藏着机会。银行因为有效管控风险而生存和繁荣,也因为风险管控不力而衰败和消亡。因此,风险管理是银行最重要的职能,也是现代银行科学管理的核心内容。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银行业见险呈现复杂多变的特征。作为经营风险的行业,银行能否正确认识见险,能否有效管控风险,将决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近几十年,随着金融风险和金融案件的频繁暴发,人们对银行风险的认识和重识程度逐渐加深,如何有效识别风险、管理风险、防范风险、化解风险,特别是防范案件,已成为银行业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

我们从几个案例看下银行业案件频发的成因:

1、柜员挪用现金案件(2006)

建行德州平原支行一名年仅23岁的营业室综合柜员,绕开银行内部各监管环节,于2006年8月23日至10月10日短短49天时间,盗用银行资金2180万元,用于购买体育彩票,并中得彩票奖金500万元。如果不是建行山东德州分行对所辖的德州市平原县支行进行突击检查,营业室综合柜员刁娜挪用、盗用银行资金逾2000万元一案,也许根本无人知晓。

案情剖析:刁娜的手法有二:一为空存现金,二为直接盗取现金。所谓“空存现金”,即在没有资金进入银行的情况下,通过更改账户信息,虚增存款。由于存单本身是真实的,所以尽管事实上并没有资金入账,但还是可以将虚增的“存款”提取或者转账出来,成为自己可以支配的资金。

为了获取资金购买彩票,刁娜向李顺刚(刁娜男友李顺峰之兄)、周会玲(德州卫校体彩投注站业主)、冯丽丽(德州保龙仓体彩投注站业主)三人开立的四个账户虚存资金52笔,共计2126万元。在实际操作中,刁娜将其中的1954万元分54次转入体彩中心账户,提现的172万元也均用于购买彩票。相对而言,直接盗取银行现金更为困难。因为银行每天下班前都要轧账。但由于管理漏洞重重,刁娜得意轻易得手。调查表明,刁娜在作案期间,多次直接拿出现金,或在中午闲暇时直接交给柜台外的男友李顺峰,或下班后自行夹带现金离开,或将现金交其他柜员存入李顺刚账户。如此这般,盗取现金总计54万元。

2006年9月17日,在刁娜购买彩票中得500万资金时,她选择以“空取现金”(与空存现金相反)的方式归还了部分库款,但最终留给建行1680万元的现金空库;扣除_门追缴冻结的资金74万元之后,建行涉案风险资金为1606万元。

从此案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建行德州分行、平原支行和营业室相关管理人员不认真履职甚至严重失职,使得刁娜轻松越过授权、查库、事后监督、库存现金限额管理控制和安全管理等“五道关口”和至少十二个业务环节的风险控制闸门,从容作案。例如,营业室副主任尹光辉在刁娜作案期间查库六次,但每次都不实际盘查库款,只是登记《现金单证核查登记簿》,结论是“账实相符”。同样是刁娜作案期间的9月12日,德州分行会计业务检查组对平原支行营业室进行检查,刁娜仅以生病为由就逃避了库存的检查。刁娜案件的现金库存近两个月超出正常水平近8倍,但建行目前的数据集中系统未实现预警,只能通过事后的稽核系统才能发现问题。

银行应构建“人控”与“机控”双重防线,从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加强异常业务预警,强化业务的即时监控,使违规行为无处可藏。

2、柜员盗用现金案件(2009年)

基本案情:2009年9月13日18:00,该支行报告上级行,称其一名综合柜员武某于当日15:25分离岗,到结账时未归,该支行随即展开对武某的调查。经核查,武某在9月13日通过直接盗取库款,盗用客户借记卡空存现金等方式共盗取现金156余万元。

作案手段:

1、直接盗取库款100万元。9月13日,武某利用中午吃饭时间,将其他工作人员支开,从现金库盗取资金100万元并分两次从柜台递交给作案同伙。

2、盗用客户借记卡空存现金56余万元后取现。武某通过盗用客户“张某”、“王某”身份证复印件办理借记卡,自9月13日上午9时开始,武某通过个人终端分6笔在“张某”、“王某”两个账户内空存现金56万余元。9月13日上午武某通过值班保安在该支行另一柜台提取现金万元,下午武某及作案同伙通过某行商户pos机提取现金23万元,剩余资金因该pos商户当天无足够现金未能取现。

发案原因分析:本案件作案手段并不复杂,犯罪嫌疑人武某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空存、盗取现金的全过程,充分暴露了该支行在管理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经初步排查,案发原因突出体现在:

1、案件防控意识淡薄。该案件充分暴露出该支行责任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不强,未能认真执行岗位职责,人情大于制度、信任代替制度的现象极为突出。

2、未执行“双人临柜”制度。经初步调查,案发当时为星期天,犯罪嫌疑人武某

以午饭时间、客户较少等借口支走其他柜员及四级授权经理,违规单人临柜,为作案铺平了道路。

3、未执行现金管库员离岗报告制度,按照该行内控制度要求,对现金管库员离岗

30分钟未归的情况应及时报告上级行,本案中犯罪嫌疑人武某自9月13日15:25分离岗后至日终结账时,支行才上报武某未归信息,错过案件最佳侦破时机。

4、内控制度及操作系统对“空存”行为缺乏有效监督。目前该行现行的操作系统

及业务流程对柜员授权金额以内的“空存”行为缺乏事前防范和事中监督的环节,只能在事后监督环节发现漏洞,对柜员“空存”行为监督力度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