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企业合规总结(4篇)

刑事企业合规总结 第1篇

随着互联网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普及,新兴互联网行业作为朝阳行业而兴起,企业的腐败舞弊等刑事案件也随之逐年增加,相信不久的将来,互联网企业很可能会成为企业刑事合规的重要领域。

最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对于相关涉及企业的罪名及刑罚也有调整,涉及企业的犯罪主要包括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等罪名;刑罚方面总的来说呈现加重的趋势,具体表现为主刑上限被提高,罚金刑全面覆盖。从企业合规角度来看的话,需要企业随时关注公检法机关出的最新的案件追诉标准及量刑标准。如果发现企业中出现涉刑情况,在企业自查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达到量刑标准,及时作出内部处理。如果达到了量刑标准,可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积极寻求与相关涉案人员交涉,在谈判中获取优势地位,掌握后续调查取证及控告的主动性。

值得注意的是,证监会就在前几天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该办法将在2021年5月1日正式施行。本次修订对上市公司及董监高的权限进行进一步规划,具体包括完善信息披露基本要求、完善上市公司董监高异议声明制度、细化临时报告要求、完善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及提升监管执法效能等五个方面,相信此后相关刑事责任也会随之做出新的调整。

总而言之,企业刑事合规是目前新兴起且得到国家和企业重点关注的领域,其中很多地方都值得琢磨和研究,对于律师而言,这也是一片新的蓝海,相信不久得将来企业刑事合规会出现新的趋势,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将得到进一步完善。

刑事企业合规总结 第2篇

一个普通的民事案件并不会导致企业伤筋动骨,但如果企业涉刑,那么很可能引起企业经营的步履维艰,甚至破产。近些年,出现了很多因涉嫌刑事,导致企业倒闭的情形。通俗来讲,企业刑事合规相当于给企业做体检,没有病早预防,出现病情早治疗。

近年来,尤其民营企业涉刑案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在这些民营企业涉嫌的刑事犯罪中,企业的各个部分的人几乎都有参与,包括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高管、股东及普通职工等等,其中涉及罪名包括非法经营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虚_罪、偷税漏税罪、骗取贷款罪、贷款诈骗罪、合同诈骗罪及行贿罪等等不一而足。出现前述情况,一方面是此前我国法治并不完善,并没有详细的针对民营企业管理方面的规定,在立法上、执法上出现了很多地方模糊不清的地方。另一方面也因为企业从设立之初就没有意识到相关刑事风险的防控,随着立法的不断完善,刑事惩罚更加细化,企业内部的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企业也并没有没有及时进行调整。

当一个企业触犯刑事,无论是商业价值还是行业口碑,都将受到损害。如果刑事程序时间长,波及范围再广一些,企业甚至会一直被冻结账户,企业的掌舵人可能一直身陷囹圄,不能对企业进行有效地管理和调整,企业就不能进行正常的运作。那么这个企业很容易陷入僵局,甚至破产。此类情况在现实中比比皆是。

刑事企业合规总结 第3篇

以合规作为不起诉的依据。检察机关可针对已经确立合规制度并保障合规可以有效实施的企业受到减轻、从轻的处罚,以合规来换取减刑、免刑的处罚。如果该企业所涉的社会危害性不大,结合所有的因素考量后,可作出不起诉的决定。美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经这样施行过。

同时当企业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刑事合规体系后,很多时候可以主动识别出企业内部的风险,并评估出是否已经触犯刑法。在公安及检察院前来调查前可以主动上报已经了解的信息,进而可以获得公安机关及检察院从轻量刑或不起诉的决定,这样也可以节约司法资源。

刑事企业合规总结 第4篇

企业刑事合规的主体不单单局限于民营企业,也包括传统的国企、外资企业等等,这其中的“企业”做广义上的解释。现实中各类企业都需要防控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刑事风险,尤其近些年很多上市公司也出现了很多刑事问题。

企业的刑事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企业自身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刑事违法活动;二、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董监高及股东实施的刑事违法活动;三、企业普通职工实施的刑事违法行为,之后波及到企业合法权益;四、特定时期(如国家颁布新政策后)产生的刑事违法活动。

为防止企业受到刑事风险,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合规管理方案尤为重要。具体措施为,定期组织并给企业法定代表人、财务人员及业务员工培训等等,提高企业内部人员对于法律风险的防控;在企业内部成立专门的合规部及专门法务部,聘请刑事、会计、财税领域内的专家,包括但不限于律师、会计师及税务师,定期对企业进行尽职调查,给企业把关,审查在企业中可能存在刑事风险,进而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如果企业可能涉及刑事风险,让企业免受可能出现的刑事处罚,避免刑事风险的发生。如果企业已经涉嫌刑事,那么就帮助企业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