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俏色玛瑙真假 玉器俏雕工艺出现很早

巧雕是指巧雕,是玉器雕刻工艺中的一个常用技术术语,“是指在原材料上设计和创造一种自然、固有、面积小、色调明亮、大面积不同于其他颜色的颜色,并将这种颜色强化成特定的图像”。玉雕师通过漂亮的颜色使玉器雕刻更加有趣,这就像一支魔笔,突出了他们的艺术收藏价值。玉器巧雕技术出现得很早,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朝时期,它就已经出现在玉器的制作中。1975年,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出土了一只玉龟。当时,工匠保存了玉石材料的黑色和棕色皮肤,将其切割成乌龟的后壳,并将绿色的白色部分切割成头、腹和脚。这只玉龟是迄今为止见到的最早的巧雕玉器。

巧雕技术在明清时期变得更加成熟,出现了宫廷名作《桐阴美人图》和《翡翠白菜》。这个时期的民间玉雕也丰富多彩。阿清戏剧作家谢鲲在他的自然历史笔记《金玉琐碎》中记录了“八种精美的玉”,如“垂直骑马”、“睡美人”、“花圈玉马”、“两只鸟一个瓜”、“两个马蹄”和“剪开西瓜一角”。这是清代关于玉器乔的最早文字记载。

这件清代玛瑙俏雕佩饰,高5.3厘米,宽4厘米,厚2.4厘米,材质系通透纯净的冰糖玛瑙,其主体为一只扁圆丰满的硕大寿桃,寿桃边上有一蝙蝠张翼居一侧,取“捧寿”之意,一端镂雕有枝茎,桃叶包绕,寿桃枝叶上雕琢有两只猴子游戏其间,桃子表面并浮雕一只蜜蜂,这上面蝙蝠、寿桃、蜜蜂、猴子取谐音合意即为“福(蝠)寿(寿桃)封(蜂)侯(猴)”,正应了上面雕琢的“福寿封侯大吉”六字,匠人利用玛瑙上的色彩分布,因材施艺分别施以俏雕技法,尤其是这六个祝福吉语字样凸显其上极为醒目,颇是讨喜。佩饰整体喜庆意味浓厚,堪称是清代民间俏色玛瑙艺术中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