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弥勒佛传奇 对许多佛教徒来说

佛教在中国的传承实际上是一个渐进的中国化过程。因此,佛教造像越来越中国化。衣服变了,形象变了,表情变了。中国的佛教造像明显不同于印度的造像,变化的结果是佛教造像更容易被中国人接受。弥勒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他有一个大肚子,总是微笑。今天,我将告诉你弥勒佛的传说。

俗话说,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和尚,许多佛教寺庙都住在山里,所以寺庙的大门叫做山门。从大门到里面,第一个大厅是天王殿,里面有六尊佛像。大厅中央是弥勒佛雕像,面对山门,他身后是韦陀雕像,面对马哈蒂尔大厅,两尊雕像背对背,中间是隔墙。寺庙的两边是四个天王。

韦驮像和弥勒像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韦驮像多为童子状,穿着全身甲胄,手执金刚杵,模样威猛。而弥勒像为一尊胖大和尚,袒胸凸肚,箕居而坐,手掐串珠,笑容可掬,令人一见顿生亲切之感,欢喜之心。弥勒像旁常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下联是: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

然而,弥勒的本相并不是如此,这尊造像已经完全汉化,并被注入了诸多中国文化元素。据《弥勒经》记载,弥勒出生于古印度南天竺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罗门,弥勒是他的姓,意译为慈氏,阿逸多是他的名,意译为无能胜。也有人认为阿逸多是姓,弥勒才是名。

佛经还记载,弥佛跟随释迦牟尼修炼,却先佛入灭(圆寂,即去世),升到兜率天成了弥勒菩萨。在人们熟知的《西游记》里,兜率天宫是太上老君居住炼丹的地方,而在佛经里,它成了弥勒的乐园。兜率意为喜足,居此天者,欢喜满足。其中有内院和外院之分,外院是诸天人游乐之处,内院是补处菩萨住处。所谓补处菩萨,是指修菩萨已达最高境界而待时下生人间成佛的菩萨,即候补佛。据说释迦牟尼下生成佛前,就曾以补处菩萨的身份住在兜率内院。释迦牟尼成佛后,弥勒接替他的位置,也以补处菩萨身份住在兜率内院。

对许多佛教徒来说,兜率天是有极大诱惑力的境界。唐代玄奘法师临死前,一心念弥勒,祈求往生兜率天。大诗人白居易晚年也是一位弥勒迷,他在《画弥勒上生帧记》中说:先是乐天归三宝、持十斋、受八戒者有年岁矣,常日日焚香佛前,稽首发愿。愿当来世,与一切众生同弥勒上生,随慈氏下降,生生劫劫,与慈氏俱。永离生死流,终成无上道。今因老病,重此证明,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愿也,慈氏在上,实闻听前。东晋的道安和尚及他的一些弟子,也曾屡屡发愿要以兜率天为归宿。

印度的佛像菩萨像,头发短而蜷曲,眼睑下垂,表情严肃,不会嬉皮笑脸,弥勒像也是如此。河北正定隆兴寺里有一座慈氏阁,阁里立着一尊印度式的弥勒像。这尊弥勒像眼观鼻,鼻观心,凝神入定,妙相庄严,与中国式的弥勒像迥然不同。

在寺庙大雄宝殿里,常出现横三世佛像和竖三世佛像,所谓横三世是指同时存在的三个空间世界。横三世佛像在殿中的安排是:正中为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间的药师佛;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竖三世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竖三世。佛像在殿中的安排是:正中为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左侧为过去佛,这尊佛有人认为是燃灯佛,有人认为是迦叶佛;右侧为未来佛,即弥勒佛。

有人问:弥勒到底是佛还是菩萨?如何区分弥勒佛像和弥勒菩萨像?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涅槃前不久,曾预言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由弥勒下世,接替他的佛位。所以弥勒现在是一位菩萨,将来就是佛。因而弥勒的造像基本有两种,一种即未来佛像,常陪释迦牟尼像安置在寺庙的大雄宝殿,不能离竖三世佛像而独立安置。另一种弥勒造像为菩萨像,常戴天冠,每每单独摆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