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原石蟒带是怎么形成的 翡翠原石上的蟒带形成原因

蟒,即在石头表皮上出现的与其它地方不同的细沙形成的细条或块状,乃至缠绕整个石头的部份。也就是说在一块石头上忽然出现一条或一片,乃至缠绕大半个石头的不同沙粒粒排列的表皮。有点像被什么东西压、烫出来,出现一种新的“花纹”蟒摸着不糙手,注意,即便整个石头都缠着蟒,也还会有一小部份是原沙皮。

翡翠表皮隐约可见的一些像干了的苔藓一样的色块,斑块、条带状物称“松花”。是指原来翡翠原料上的绿,经风化已渐失色留下的痕迹。

医学把霉菌在人体皮肤上引发的症状称为癣。翡翠皮壳上也常有一种形态不一的黑蓝色物质,对绿色有侵害作用,人们就借癣来作比喻,把它也叫作癣。

翡翠原石中的蟒带色是怎么分类的

翡翠原石蟒带是怎么形成的

在翡翠原石的皮壳上出现了和其他当地不一样的条或许块状物体,乃至盘绕这大半个翡翠赌石,有不同沙粒摆放构成,像似蟒蛇、绳子的形状我们就叫做蟒、带子、蟒带。

蟒带是判别翡翠原石内部有无绿色的标志之一,一般状况来说,细粒细密的表皮会比粗粒懈怠的抗风化能力强,有绿的部分也比无绿的部分抗风化能力强。所以说翡翠赌石内部绿色的当地凸出来就构成了蟒带。

蟒突出于表面,细腻光滑,用手摸不会感到粗糙。绿在翡翠原石的鼓包处是好绿,在凹处的绿就差一些。蟒带突出于皮壳表面,细腻光滑,手摸上去不会感到粗糙。

翡翠原石的蟒带有两种,一种是对应结构改动的“种蟒”,另一种是对应颜色改动的“色蟒”。

翡翠原石的绿色条带多是成岩期后改造的结果,成岩期后改造首先是在应力作用下硬玉岩塑性变形、 分裂,然后含致色离子的热液侵入,进行离子奉告,构成绿色条带。

所以说有色条带多是变形分裂带,而这一 分裂带又继续在应力和热液作用下发生了揉皱和重结晶,构成了一条结构细密的弯曲翡翠原石色带,反映在风化壳上。所以与无色、淡色粗粒疏松结构的基底比较是细粒结构的绿色部分凸出来,构成“色蟒”。

所以好质地的当地的抗风化能力强,相同的外界条件下,其余部分被风化得下凹,而好质地部位倒显得凸出来,成为“种蟒”。

也就是说,凸起的蟒带表示翡翠原石的绿色部分与周围的无色或淡色的玉肉比较,结构更为详尽,水头更好;而下凹的蟒带则正好相反,其绿色玉肉的质地可能比周围的玉质更为疏松,乃至里面可能会含有裂隙。用手触摸翡翠原石外皮,“种蟒”会明显呈条带状凸起,并有必定的走向。

俗话说宁买一条线不买一大片,蟒带是赌石的重要依据之一,如果您在赌石中有遇到蟒带表现的请多看几眼,因为蟒带代表的就是一条线。

油青翡翠原石是怎么形成的

翡翠原石蟒带是怎么形成的

原生的翡翠矿石形成后,由于地壳的抬升运动,矿石被风化、流水搬运、沉积成岩三个阶段,从而在非原生矿产地(异地)形成了带有皮壳、雾层、内肉的三层结构的砾石岩,砾石由于皮壳及其雾层的覆给,使我们无法看到内部的肉质,所以就有了翡翠“赌石”这一说词。而次生油青种翡翠就是形成在这一过程中,特别是沉积成岩的阶段。

早期的翡翠由于大多是种稍粗的结构,大多形成了卯水层,而这种卯水层一般破坏了原生矿的品质。那些种好或颗粒细的翡翠硬玉颗粒在这种长期的成岩作用阶段,如果在弱碱性的条件下,水岩(翡翠)反应就有可能发生,它们经历了两个阶段:

首先是硬玉颗粒的孔隙结构中的细小硬玉颗粒被溶解,或硬玉颗粒的边缘部位被溶解。这种溶解作用十分重要,它使得硬玉岩与成岩沉积水构成了一个新的体系,使得在微小的层面上,硬玉岩经历着缓慢的变化、长期的变化、弱平衡的变化。

其次是溶解出的Na、Al、SiO4等离子在加入外来的Ca、Mg等离子的情况下,由于粒间溶液酸碱条件、温压条件的变化,溶液在粒间再次沉淀形成新的矿物-绿泥石,使得绿泥石再次充填满这些细小的粒间孔隙。从而形成了油青种的翡翠。

上述作用的发生仅仅局限于砾石的表皮或边缘部位,所以,我们看到的油青种翡翠基本上出现在石头的边缘部位。有时,这种作用发生在石头的裂隙中,所以,我们也常常见到,沿裂隙分布的油青种翡翠。

由于硬玉颗粒粒间物质的溶解、颗粒边缘物质的溶解,新的绿泥石微粒的形成,多发生在赌石的边部,而这个过程多使得翡翠的透明度增加,颗粒变得更加细小,所以,常常使得翡翠的种份变得更好,故我们常常在赌石的边部发现种份比内部好很多。这种变化的过程中,由于绿泥石的灰绿色、灰色特点,所以使得原来的翡翠颜色变得更暗,从而使得翡翠的油青色充分显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