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玉雕师by爱看天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

衡量一部小说的艺术水平,一个重要的标准是小说中是否刻画了生动的人物。甚至可以说,人物的描写决定了小说创作的成败。读完一本好小说后,故事情节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化,但成功创作的栩栩如生的人物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仍会活在我们心中。阅读《玉雕师》,我深深感受到云枫兄弟对塑造典型人物这一崇高目标的努力和追求。显然,他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塑造了一群血肉之躯。这些角色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思考。

在众多人物中,英雄玉雕者朱长河无疑是最耀眼的。虽然他只是长江以南一个小镇上的一个玉雕工,他的命运很糟糕,但他有着强烈的家庭和国家意识以及强烈的使命感。玉像人,人像玉。他的身体充满了玉灵和中国传统文化。他的真理、善良、真诚、善良、正义、正直和骄傲令人难忘。然而,这绝不是一个“平面图形”,而是一个“圆形图形”。它的特点有多种。它坚固之后,也是脆弱的。在勇敢中,它也谈到智慧。例如,由于心爱的妻子小莲的去世,他的精神几近崩溃。一个人不能轻易流泪,因为他没有去过悲伤的地方。它是这样写的,而且是合理的。另一个例子是面临来自樱井的威胁和恐吓。他没有选择“宁死也不死”。相反,他走上了“留在青山里,不怕烧柴火”的道路,神秘地消失了。将来时机成熟时,他会揭开藏在梅林地下的玉石宝藏的大秘密,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这在玉——的另一边显示了他的智慧。

小说中的另一重要人物钱博兴的刻画也十分成功。他既非乡间土地主,亦非眼中唯有“阿睹”的奸商,而是急公好义、讲责任、有担当、明大义的乡绅。尽管他兼司贾业,但实为儒商。这位从宦海漩流中退隐的乡绅,有着传统士大夫的一些精神特质。他曾无奈出任梅岭治安维持会会长,不过,若将其归入“汉奸”之列则颇为不妥。读者倘细读文本,想必能明白其苦心所在——他以为可利用其与日寇头目樱木家族的世交之情,使梅岭百姓免于遭受日寇的更多荼毒。当然,这只能是他一厢情愿的幻想。尤其是最后,他亲手毒死投靠日寇并在汪精卫政府任职的儿子书勤的大义灭亲及自焚之举,格外撼人心魄。

《玉雕师》中塑造的其他一些次要人物形象,亦让人印象深刻。如窑头虞火工救人于危难之中的仗义,窑工窑七虽穷困却有担当,丫头梅香的宁死不屈,……哪怕是只有寥寥几笔的暖脚丫头余香,也用心描写,其乖巧懂事之态如在眼前。——《玉雕师》by爱看天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唐太宗的说法更直接: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也就是说,即使是和田美玉,也必须经过雕琢,否则就是一块顽石。但近些年来,和田玉料尤其是籽料价格飞涨,而成品玉器、玉件的涨幅却落后于原石,以至于不少投资人直接以原石尤其是籽料作为投资标的,雕件尤其是较大型的摆件则明显受到冷落。要说起来,这一现象也有其存在的内在原因:玉雕作品毕竟已经成型,一旦收藏者或投资者对其题材、雕刻工艺甚至抛光水平之中的某一项不甚满意,便不会花大把银子购藏。但原石就不一样了,持有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准买家;的态度来决定雕与不雕、雕什么题材、找大师还是找普通师傅雕,等等,可塑性极强,自然也就更受青睐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现在市场中的好料子越来越少,流通中的料子主要是一些中低档货,这样的玉材大多绺、裂、花、杂不少,原石雕刻的风险较大甚至堪称巨大。笔者认识的一位玩家,不久前花10万元购得一块5公斤左右的籽料原石,皮子略有加色,外观看上去还算不错,白度、润度、细腻度均显示其至少是一块中档料子。但在切割机下就显出原形了:不仅玉花多,里面还僵杂累累,几乎出不了一件像样的玉件(实际上最终也就出了一串手链、一副项链),白花花的票子就这样打水漂了。在与开料的加工厂师傅闲聊时,老师傅不无感慨地说,以前是翡翠才赌石,并且90%以上的人赌输;现在和田玉也赌石了,来开和田玉的也十有八九切垮,另外不足10%的人大致没有赚赔,而真正切涨了的,恐怕连5%都不到。

这也难怪,现在不管是籽料还是山料,很多和田玉原石在市场上流通之前就已经被染过色了,原因不外有二:一是借染色掩盖其品质的,先天不足。二是以染色冒充籽料,或者本身确系籽料,染色后冒充美皮原籽能使卖价更上一层楼。随着好料的日渐稀少,再加上外面又多了一层;伪装;,买料子当然也就越来越具有赌性,并且赌输的可能性自然也就越来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