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翡翠原石之龙肯厂区的主要厂口及玉石特征

龙肯(龙塘)厂位于帕甘(Da)玉石厂北段,位于陆吾河源头及其上游山区。陆吾河从西、北、东环绕着工厂。已知有40多家工厂位于大约5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15242367775948206b1b1af.jpg

龙肯场区卫星图

厂区为高山丘陵地带,海拔数百米至干余米,是缅甸玉石厂海拔最高的地段。由于区内土壤层较薄,冲沟发育,基岩露头较多,有利于翡翠原生矿的发现。因此,龙肯厂区是缅甸原生翡翠矿的主要分布区。

区内产出的玉石多为原生的山岩玉,次生的砾石玉也有相当的数量。

原生型的岩石玉生长在岩石中,必须人工剥离,或用炸药炸开才可获取。其玉石的主要特点是无皮无雾。这种原生翡翠由于没有经过后期表生地质作用的优化改造,因而其翡翠的种质一般比较差。

次生型的砾石玉与原石玉岩不同,产在残坡积、冲坡积、冲积地层中。它是由原生矿遭受风化、剥蚀而脱离母岩形成砾石后,再经过一系列的表生地质作用而形成的玉石。这种个体的玉石已经远离了原生的母岩。

由于龙肯厂区的玉石多数没有皮壳,没有雾,翡翠的种质一般较嫩,加之发现时间较晚,因而通常被人称之为“新厂”。

但也有一些厂口的玉石因有皮无雾而被称为“新老厂”。

仅有少数厂口的玉石因有皮有雾而被称为“老厂”。另由于玉石产于山地,故而有人将其称为“新山玉”。但这些概念现在已经不提倡了。龙肯厂区最重要的厂口有多莫、凯苏、莫西沙及玛萨等厂口。另有一些厂口也很具有代表性。

龙肯场区

多莫厂口

该厂口已有百年开采史,早期为中国腾冲籍玉商张兰亭经营。厂口地处野人山之巅,属原生型的山岩玉,需爆破取玉,数量很多。玉石无皮无雾,白底,色花或豆花,白绿分明。

肉质较细,多数种质较嫩。但在所有的新厂中已经算是比较好的玉石了。历史上的名玉——马家大玉即出自于多莫厂口。

凯苏厂口

厂口位于多莫之西北不足2公里处,以发现人凯苏命名。它的发现纯属偶然,且充满了传奇色彩。

此处本是西去坎迪的必经之地,在其路边有一个大“石头”,长期以来,不知道有过多少人路过此地,但在来来往往的行人中,竟无一人识其“庐山真面目”。

后来,名叫凯苏的兄弟二人路过此处休息,寂寞难耐中便敲砸这块大石,以解烦闷。殊不知,这无意之举竟使大玉现出了原形,在大石的敲口处居然玉质尽显。于是凯苏兄弟便将碎块携往市场售卖,居然卖得好价。

消息不胫而走,随即众采玉人便蜂拥而至,从此揭开了凯苏玉的开采序幕。

凯苏玉属原生山岩玉,玉石体量很大,故需爆破取料。玉质与多莫厂口相似,白底,色花。底帐的好坏相差悬殊,化底、粉底皆有。色彩也很丰富,从豆绿到黄杨绿皆有,但毛病瑕疵比较多。

由于玉肉的结构疏松,有的玉料出土时间一长,水头就会变干,色彩也会变得暗淡。

凯苏玉,无皮无零。其切面呈白底色花,种嫩

雍确厂口

属原生型山岩玉。厂口位于龙肯厂区最北端的雍确寨,地处雾露河南岸之山顶,由许多类同的小厂口组成,雍确厂口是其中比较大的一个。

玉石主要为白底,色花,色以豆绿为主,裂纹较多(或与爆破有关)。在玉石岩体上偶尔会见到一些高色、好种的色脉,炸下来的小碎块可以当做色料售卖,其中不乏有较好的戒面首饰料,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非常叫卖

雍确厂口当年属于缅甸“独立军”的控制区。1995年“独立军”下令寨民全部搬离寨区,从此雍确成为空寨,昔日辉煌不再。

德乌厂口

位于龙肯厂区北部,距雍确厂仅数公里,当年属“山兵”(克钦族独立军)的控制区。该厂口是一位名叫德乌的缅籍印度人发现的,这位教师因与“山兵”的关系甚好,故而被允许自己开采,并得以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为“德乌厂”。

德乌玉属残积型玉石,产在母岩的风化带或其附近,开采比较容易。个体玉石多被围(角闪片岩)包裹着。有的玉石外表有明显的风化面,或有一层深棕色的氧化薄膜。

德乌玉,绿色翡翠呈脉状产在角闪石片岩中。

德乌玉是一种高色、短水的满绿翡翠色料。玉石件头小,约数公斤重,十公斤以上者比较少见。色深而浓艳,种质很老(这是与铁龙生玉的最大区别之处)。

但因水头很短,其入水仅有2-5毫米,故而称为短水高色料,只能琢制薄的首饰件和花件。

德乌玉。玉石切面尽显绿色,种老,水头特别短。

全镶钻翡翠蝴蝶(德乌玉)。

AD都厂口

龙肯厂区的原生矿遭受风化剥离后,在附近的冲沟或负地形处容易形成次生坡、洪积型玉石矿。

有的玉石经过搬运、磨蚀和地表水的冲刷,往往会弃除糟粕而留下精华,当其汇集成一定规模时,便会形成非常精粹的玉石小矿点,但其规模小,且分布较散。名噪一时的“AD都”即属于这样的厂口。

AD都是英文8与2的缩写,即82的意思,因发现于1982年而被称为八二厂。厂口距离多莫较近,所产玉石也很像多莫玉,但玉石件头很大,其肉质非常细糯,色泽艳丽,黄味足,无瑕,无裂,水头好,底帐十分纯净。

尽管如此,刚一开始却不被大家看好,就连众多老手也都敬而远之。但到后来,AD都的命运居然被两个连新手都算不上的年轻人彻底改变了。

这两位林姓、铁姓的昆明知青,因为勤奋有闯劲,被泰国的李姓老板派往玉石厂买料。由于不懂货,当然就买不到正儿八经的玉石了,就只好将无人问津的玉料买下,并运抵清迈试试运气。

货到清迈,老板请行家老手来看,同样是无一人看好。正当李老板动怒并要兴师问罪时,曾经留学美国的李家大小姐说话了,她言道,不如先起几件活,看看再说。

结果,几只手镯一出,便惊呆了所有在场的人,成品出奇的好。由于玉石抛光起活的效果特别好,质地远远超过多莫玉,因而一经投放香港市场,便引起玉石界的巨大轰动。由于时值1982年,于是大家便将该玉称为“AD都”玉了。

AD都厂口从此名声大振,求玉者趋之若鹜,人们蜂拥而至。然而不到一年时间,AD都玉即被采罄,往事也成了过眼云烟,好玉已不复存在。

然而仍有一些心有不甘的人,继续在现场附近狂挖滥采。结果“AD都”仍然不见踪影,但却挖出了另外一种生了根的山岩玉(八三玉)。

不过,它与“AD都”却有天壤之别,两者简直无法相提并论。由于当时已经进入1983年,于是采玉人便将这种原生的玉石命名为“八三玉”。

八三厂口

因发现于1983年,故而称为八三厂口。厂口位于AD都附近,规模大,蕴藏量丰富。通过爆破方可获得玉料,所获玉石的件头非常大,每件玉料可重达数吨乃至数十吨。

玉石属原生型的山岩玉,玉石结构非常疏松,白底,局部有色花,种质很差,没有直接的利用价值,几乎全部用来做“B货”。也有种质较好的,但却少之又少。

重达六吨的八三玉料。

木朗干厂口

距离多莫厂口约一公里,发现于1980年。玉石的肉质较细糯。多有紫茹色,有的还比较浓艳,并伴有豆花。这是和其它新厂玉的不同之处。

铁龙生厂口

铁隆生是缅译音,是整件玉石为全绿的意思。该厂口距多莫厂口仅数公里。玉石类型属原生型山岩玉,需要爆破剥离才能获取玉料,因而大小皆有,但以小玉料为主。玉石虽然通体都是绿色,但玉石的结构特别疏松,种质很差,水头很短。

铁龙生附近场口

因此,绝大多数的玉料都不可以直接利用,只能注胶充梁做“B货”,其经济价值非常有限。但也有极少数的铁隆生玉石,其种质、水头都很好,不需要“B”,可以直接做首饰件。

这种顶级的铁隆生,属于高档色料,其价值很高,但现已被缅甸政府关闭掌控。

铁隆生玉料,满个子色,水干,色很浓艳,但种很差。

莫西沙厂口

位于龙肯寨西南约2公里处,是龙肯厂区最重要的厂口。属次生冲坡积型砾石玉,山石和半山半水石皆有之,玉石件头一般比较小。山石为泥皮、泥砂皮。

半山半水石为白盐沙皮壳,皮较薄,手触摸有糙感,扎手。玉石有白雾,但非常薄,还有一种似有若无的雾,叫做“白糊”。

多数玉石的肉质好,水头足,种质很老,从细糯种到玻璃种皆有,玻璃种起荧者也不少见。厂区内有一个小山包,人称玻璃拱,尽出一些小件头的玻璃种玉石。

莫西沙玉很少带色,裂烂也比较多,这是莫西沙的不足之处。

由于玉石底帐很空,水头足,因而其中的棉、米心、甘蔗渣等瑕疵就会显露无遗,这往往会造成一些人的误读。其实,这种现象对于玉石品质的影响是有限的,赌石者切不可将这些“毛病”盲目放大,从而影响到对赌石的正确估价。

莫西沙玉石,重6.1公斤,泥砂皮壳,白零,种老。

莫西沙玉石,重6.1公斤,泥砂皮壳,白零,种老。

莫西沙玉,重4.9公斤,白盐砂皮壳,白零,种老

格底莫(摩)厂口

位于龙肯机场附近,分别靠近玛萨和莫西沙厂口。以往曾经开采头层石脚,所产玉石以大件头的黄盐砂和黑乌砂皮壳居多。、

自2005年起,连续几年挖出的白砂皮玉石堪比莫西沙玉,其体量之大远远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