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赌石终极之美——脱沙

翡翠赌石终极之美---脱沙

根据蒋振成先生在第114页上的《翡翠之旅》脱盐地壳介绍:“脱盐地壳:岩石是黄色的,表面沙粒容易脱落,一些慢慢变成白色,一些仍然是黄色或红色黄色或黄色白色,只要沙子种植均匀!”。

从上述可以看出脱沙皮壳其实就是表皮砂砾脱落,内部玉质逐渐显露的一种皮壳,现在我们所说的脱沙,已经上升为冰种或是玻璃种脱沙,即脱沙后出现的内部玉质为冰种或玻璃种。如果原石交易中有人说料子已经脱沙了,其意思指的就是料子为冰种或是玻璃种。

据小编个人分析,脱沙(这里指冰种脱沙)出现的原因大致如下:冰种以上原石有两大特性,一,形成时间长;二,种老,密度大,硬度也比其他种质更大。于是,石头在几亿年的地壳运动中形成皮壳,然后被搬运,冲刷,皮壳部分脱落,而料子硬度极强,所以这些脱落的皮壳下玉质没有被磨损,从而完整的显现出来,因此形成脱沙。(现今没有任何著作对"脱沙"进行解释,此理论为缅甸小妞个人观点,如有错误,希望大家指点)

一般我们能看到的脱沙类的料子,莫西沙居多,其次是木那,都是现今最贵最值钱的场口,而且脱沙料大多是冰种、玻璃种,所以价位也非常的高!

当然除了莫西沙和木那,其他场口也有脱沙料子出现,只是价位没有莫西沙和木那的高。

翡翠赌石中经常能说"脱沙种老",为什么说它种老,有朋友要说了,"这个东西都已经老到掉皮了,你说他还不老。"对于脱沙这个东西,但凡接触赌石的差不多都知道其形成原理,大概就是因为种老晶体细腻密度很大,氧化风化速度很慢等等原因,导致了这一效果,由此成为众多赌石人趋之若鹜的对象。

有一个很经典的说法,"皮薄方为亮化使",意思就是种好一点的料子,皮壳一般都是薄的。虽然话说的不是完全正确,不过代表了绝大多数料子的基本情况,而诠释这几个字最为准确就是"脱沙"两个字。

那什么是"脱沙"呢?

"脱沙"其实就是表皮砂砾脱落,内部玉质逐渐显露的一种皮壳,现在我们所说的脱沙,已经上升为冰种或是玻璃种脱沙,即脱沙后出现的内部玉质为冰种或玻璃种。如果原石交易中有人说料子已经脱沙了,其意思指的就是料子为冰种或是玻璃种。

第一个料子,大马坎场口的赌石,料子虽然很小,不过东西很具有代表性,再小的蚂蚱也是肉。

东西带底色,料子具有包头种水,这样的东西,遵循看到多少给多少的原则,同样的这个原则,也是很多脱沙料子的规则。

第二个料子,也是很有代表的东西,莫湾基的黑乌沙。

这个料子的脱沙也比较有代表性,由于是黑石头的缘故,黑石头一般都是底层货,由于埋藏环境的关系,相对有底色的概率会大很多。这个石头,大家多注意观察料子的脱沙变化,还有皮壳的油性。

脱沙位置开窗后,到达冰种晴底,跟果冻一样,现在知道为什么脱沙料子多出冰种、玻璃种了吧。

第三个,上一个小插曲,脱沙和蟒带一样,是凸起的,这个料子也是比较有代表性,大家可以看看。

为什么会出现"脱沙"呢?

脱沙(这里指冰种脱沙)出现的原因大致如下:冰种以上原石有两大特性,一,形成时间长;二,种老,密度大,硬度也比其他种质更大。于是,石头在几亿年的地壳运动中形成皮壳,然后被搬运,冲刷,皮壳部分脱落,而料子硬度极强,所以这些脱落的皮壳下玉质没有被磨损,从而完整的显现出来,因此形成脱沙。(现今没有任何著作对"脱沙"进行解释,此理论为个人观点,如有错误,希望大家指点)

"脱沙"的形成一个方面和埋藏环境有关系,另外一个方面也是主要的方面,和料子自身的质量息息相关。

专业点说就是脱沙料子的形成主要和风化氧化有关,质地疏松的被氧化被时间洗涤了,留下了质地坚硬的部分,难以被风化氧化的部分慢慢的就形成了大家所谓的脱沙迹象。

几乎所有的场口,都有脱沙料子的存在,一般我们能看到的脱沙类的料子,莫西沙居多,其次是木那,都是现今最贵最值钱的场口,而且脱沙料大多是冰种、玻璃种,所以价位也非常的高!

注意:玩石有风险,要玩需谨慎,量力为最好,切记请勿玩物丧志,自己把握程度 !

分享翡翠知识,欣赏翡翠之美!谢谢大家支持!

==本段 脱沙 料子 冰种 FAQ说明==


料子:乾隆年间,为浙江一带的一种特殊布料的简称,多为男子穿戴。

冰种:冰种指冰种翡翠是肉质仅次于玻璃种翡翠的一种翡翠,其肉质特征、透明度、外观与冰箱里的冰块接近,属于半透明的翡翠。冰种翡翠的肉质半透明中带有一种冰质感,给人以冰清玉莹的感觉,三分温润,七分冰冷,外观如冰似水,清爽舒畅,冰彻心扉,还透着一丝丝朦胧的含蓄之美。翡翠中每一条纹理都是灵魂,每一种姿态尽显风流。冰种翡翠肉质颗粒很细,种水仅次于玻璃种翡翠。因为冰种翡翠透明度较好,比较容易见到肉质内部的瑕疵、杂质、棉点、石纹、裂纹。冰种翡翠的肉质细腻,一般致密度都比较好,敲击声音清脆,富有质感很穿透力。冰种翡翠中质量最好,透明度最高的常被同行称为高冰种。

关于脱沙 料子 冰种 网友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