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山水牌的奥秘

山水对中国来说就像血和生活是不可分割的。在中华民族的辽阔土地上,山是雄伟的,水是汤,山川是壮丽的,风景是无边无际的。古往今来,许多学者沉溺于山水年,走遍全国看世界上最好的风景,用美丽的风景抚慰仕途的创伤,并创作了许多流传至今的诗词和绘画。

中国山水画自成一派,活跃在画家的笔墨之下,或移步换景卷入江山万里,或墨色点点勾勒烟雨江南,或半壁山水寄望诗情意味,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于是,艺术家们开始尝试用不同方式记录中国山水之美,将中国山水画放在玉雕中便是其中一种,成为近几年来玉雕行业中标新立异的创作。

玉雕山水牌以画入玉,把山水的形意融入到方寸的玉器上,方寸之间蕴大千美景,以刀代笔,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山水情致,立入良玉,意气风发,赏之怡然。有一种远离喧嚣的静寂、旷远与超尘,能让欣赏者在享受美的同时,还能领略到超脱凡尘的高雅格调。

如果说山水国画以墨为韵,翡翠艺术则在灵性中强调形韵神合。玉雕师的手与他所握的刻刀是有魔力的,在翡翠山水牌的创作上讲究构图,层次在平面的玉牌上也是可以表现的,奇峰怪石,闲云野鹤,翠竹清涟,飞檐翘角,在不同的主题中,各成焦点。即便是平铺直叙也不会单调乏味,春山野渡,踏歌而行,渔舟唱晚,亭台楼榭,小桥流水,清风徐来,只要简单几笔,味道就吹散开来了。

拾级而上,庙宇独立,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含蓄美学;长河落日,大雁归去,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胸襟气度;扁舟岸侧,杨柳依依,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幽静生趣。欣赏这样意蕴悠长的山水牌,是可以感悟玉雕师的工艺和心境的。

翡翠山水牌的内容多取材于古典诗词,雕刻内容复杂,内容丰富,往往携带有山的魄力,水的灵韵,从而形成一种画中有诗的效果,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另一方面,翡翠山水牌的造型大都方正典雅,棱角圆润,方便人们把玩、欣赏。剪一缕清风,品一盏香茗,于无涯的时光里品赏一件上好的翡翠山水牌,你会发现,顷刻间,馨香满怀,心生安暖。

虽然翡翠有极为适合山水创作的表现张力,但是往往对创作者的审美要求也极高。不仅要求雕琢者工于书画,而且在雕刻技法上能够破立得当,面对翡翠内部多变的物理特征而灵活处理,既能够熟知翡翠材质的莹润调水,又在造型上既不破坏整体层次感,灵活处理玉石的色彩、巧妙分色,挖脏去绺。因此,一件好的作品往往能带给人身临其境的感悟与激动,于品读间心境顿阔,在赏阅中春暖花开。

翡翠山水雕刻的灵性美与翡翠自古就有的莹润通灵不无关系,然而能否在作品本身有完美的演绎却非一日之功。面对如此贵重的翡翠原石,得以精美绝伦的呈现背后或者是多少个百转千回的思索与日夜不眠的构思。而好的作品定是雕刻师精神境界的延伸,是作者思想的物化。

古语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明志,是一种心态,宁静致远,是一种高度。两者阐述了人生豁达的心境,也是翡翠雕刻师应该具有的治玉境界。面对这掩埋在大地中亿万年的宝物,唯有在喧嚣中保留几分宁静方能有所思考,不被玉石尘封的表相所困。也只有拥有开阔的心境才能遵循玉石价值最大化,创作出具有时代特性与人文高度的翡翠作品,留得诗韵彩云间。

恰是这样的丰富内涵,使得玉雕山水牌吸引了无数人目光,拨动了无数人的心弦。也让众多的玉雕师为之痴迷,在山水牌的创作上精益求精,希望能雕琢出更为让人陶醉的作品。上千年的玉石文化、上千年的玉雕历史、上千年的笔墨洗练,激荡出的是一种文化积淀的产物,将祖国风光用一种精致的方式演绎出来,刻刀之下凝聚着手工艺人日复一日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