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翡翠"调水"?

翡翠的“水”是光线在翡翠内部传播并被晶粒多次无序交叉反射反射折射而形成的综合状态。它似乎像雾一样萦绕心头,是透明度、种子和底部的结合。

在翡翠的创作过程中,为了增强作品的质感和层次感,要经过一系列的设计和打磨,使其更加通透、有光泽,这个过程行内称为翡翠“调水”。

“水”与透明度息息相关。翡翠行内将翡翠的透明度分为五个级别:透明,亚透明,半透明 ,微透明,不透明。虽然透明度不是决定“水”的唯一因素,但不透明的作品是不会有“水”的。作品越透明意味着有更多的光线进入翡翠的内部。通过打磨抛光,使翡翠的表面光滑如镜面,更有利于光线穿透表面射入其内部。

利用雕刻技巧是翡翠调水的主要方法。例如雕刻时作薄,将不雕刻的背面加工处理成凹下去的弧面,扩大受光面积,吸收更多光线,提高其透光性和透明度,以使翡翠容易“出水”,观音头部的背面 、佛的肚子和头部的背面常常挖薄即是采用此方法调水。

对于绿色偏深、色块偏厚影响透明度的情况,雕刻过程中勾勒剥离绿色与无色的分界,适当削减非重要部位绿色厚度,使透光性更好,透明度清晰,达到有“水”的效果,映衬出绿色的冰清鲜嫩。翡翠雕刻作薄也有限制,太薄的翡翠,有透光性强、透明度高的视觉效果,但往往仍然无水,这是由于光线需要一定纵深以及与种、底子相互作用后才能产生有“水”。

翡翠“调水”工艺的运用,使得原本不够完美的翡翠变得更完美,从视觉上增强了翡翠的通透感。

“调水”工艺的好坏是决定翡翠是否庄正形美的关键,如果能将其运用自如,便会使翡翠原料拥有预想不到的艺术欣赏价值。只有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材制宜,才能最终实现“天工”与“人工”的完美结合。

看完本文,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的朋友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