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收藏翡翠800件,竟没有一件冰种!为何?

提到翡翠,人们不禁想起绿色和翠绿的颜色。绿色是生命、和平、活力和青春的象征。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翡翠的祖母绿颜色吸引了人们并使他们珍惜它,成为翡翠的最高颜色。然而,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翡翠、冰种、翡翠的欣赏水平的提高,翡翠逐渐成为另一种时尚追求。

故宫博物院有数百件翡翠件清宫旧藏文物,在世界博物馆中排名第一。故宫博物院有800多件翡翠作品,是全国乃至世界上收藏最多的翡翠古代作品。藏品主要由清代宫廷文物组成,包括20多件皇家印章首饰、400多件服装作品和300多件其他文物。故宫博物院的翡翠藏品起源于清朝。雍正时期,翡翠器械很少,而甘龙时期,器械较多。晚清时期,慈禧太后掌权时,收藏了最多的翡翠件。

这些藏品中,清雍正时期器极少,乾隆时期器渐增,其中摆设用的山子、肖生雕刻及朝珠、搬指等可能都是乾隆乃至嘉庆时的制品。晚清慈禧掌权时期所制翡翠器物多为扁方、簪、环、镯等花素首饰。乾嘉时期翡翠制品的产地包括云南的腾冲、大理、昆明,内廷养心殿造办处如意馆或金玉作以及苏州、扬州等织造与盐政的玉作坊。这一时期的器物是清代翡翠制品的精华,在全国古翠制品中占有重要地位。晚清时期翡翠品的制作地点可能是粤海、淮关等地,此时的造办处金玉作已无力生产翡翠作品。

从清宫翡翠器翠的质地等级看,大部分均为老坑种翠料,而通身满绿的“纯翠”甚少,尤其水头足、玻璃地、艳绿欲滴的高翠更是难得一见,只有从小件的配饰中偶可找到。白地含斑点状的翠较多,还有一批无绿的白地翠。是不是古代人不喜欢通透的冰种?不喜欢艳丽的翠色?

在当时,翡翠资源可谓相当丰富,极品的原石统统都还埋藏在地下,只是限于当时的开采工艺,没有大型的机械,单凭人力开采,种种条件的限制,以至于埋藏在深处的原石没有被发掘。所以在场口发掘的时候没有大量开场,因此开出冰种少。还有一个可能是,那时候大家对透明制品的认知只是“琉璃”,而琉璃又是极奢华尊贵的东西,因此民间见过的人少,自然没有流行起来。

所以这些在现在看来材质不佳,价值不高的翡翠工艺品,在当时确实称得上绝世珍宝,而且在那个没有电,没有便利的锋利磨具的年代,工匠们用智慧和工艺,雕出了精美的作品。每一件都凝结了古人的匠心。古代人和现代人对翡翠的标准,好色是一样的,但是不一定拿“透明”的标准来衡量,所以你看看他们的翡翠,都是糯的比较多。包括在台北故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那颗白菜,等等。

现代人追求冰种,甚至高冰。一是漂亮,这个没话说的。像果冻一样水水的、透透的,有种吹弹可破的错觉。这种感觉是现代人的共鸣,就像好多直男都喜欢网红一样,时代造型世间繁华。

翡翠乾隆款龙纹杯盘

翠呈青绿色,局部绿色较深,呈丝絮状,杯和盘上又有暗红色,其中可能带有人工染色。杯为圆形,平口沿,口微敞,两侧各有一龙形杯耳。杯身两面各饰一阴线刻龙纹,杯下有圆形座,上琢俯仰菊瓣纹。杯配托盘,八瓣形,盘底中部阴刻“乾隆年制”篆书双行。此种托杯器,宋、明之时已流行,样式颇多,清代的作品更为精致,乾隆朝所制玉、翠托杯为托杯中之珍品。

翠鱼式盒

翠色青绿。盒为鱼形,两半相扣成盒。鱼身有细鳞纹,鳍、尾、鳃部嵌有红宝石。盒内刻有乾隆御制诗《咏痕都斯坦玉鱼》。据诗而知,乾隆皇帝认为此件作品为痕都斯坦玉器,但这种玉料主要产自缅甸,鱼上宝石的镶嵌方式也与痕都斯坦玉器有别,一些学者认为此盒是清宫廷所制。

翠印色盒

翠呈绿色。盒圆形,口沿呈子母口状,盒身较浅,平底,圈足。盖与盒身相仿,可与盒身扣合,盖面饰凸起的团形“寿”字。宋、明两代,文化发达,文具,包括用于盛印泥的印色盒的使用量激增。当时生产的印色盒形制多样,花纹精致,具有观赏性,直到清代这种状况仍在延续。此件翠盒较宋、明作品更为珍贵,因为它的材料贵重,以优等翠料制成,工艺精致,厚度均匀,造型规整,图案精细,“寿”字的笔画用了瓦面状凸线,这对加工技术有很高的要求。

翠烟壶

翠色青绿,局部色较深。烟壶近似椭圆形,上部略宽,小口,细颈,表面光素无纹。鼻烟壶的使用主要是在清代。清前期的作品以方、圆类型为主,后期的作品形状多变化。乾隆时期,鼻烟壶的制造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材质的多样化,动物、瓜果造型的作品数量增多。翡翠鼻烟壶的优劣多以材质本身判断,其纹饰、造型一般都较简练。

翠碗

在清宫的翡翠日用品中,餐具占有重要位置,主要有杯、盘、碗、盒等。由于日用器具的器形较大,因而高翠作品较少。这些作品胎体薄而均匀,器表平整光滑,较少起伏,表面抛光较好,表现出翠料的质感。

翠桃式洗

翠呈浅绿色,局部色较重。作品似盘,较浅,桃实形。洗底浮雕桃枝两杈,一杈伸于洗底为足,其上有双桃并桃花,另一杈延伸至洗口一侧为柄。洗为文房用具,可用以洗笔。玉洗可能产生于秦汉之际,从考古发掘可以看到,汉代玉文具开始增多,目前所知最早的玉笔洗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汉代作品。这件翠洗所用材料珍贵,既可使用又可作为陈设品。

翠太极纹浅盘

古人对玉盘非常珍爱,唐人白居易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句,由此可知唐代即有玉盘流行。清代宫廷使用玉盘较多,此盘的造型也较为常见,但其他玉盘多无口沿上的唇。清宫所制翠盘数量极少,非常珍贵。

翠乾隆款仿古觚

翠色青绿,有翠料表皮的风化色皮色。翠觚海棠花瓣式口,喇叭形颈,足外撇。颈及足饰蕉叶纹,腹部饰凸起的兽面纹。底有篆书“乾隆年制”款。觚是古代的一种饮酒器。明代流行用觚做陈设品,将觚置于案头,内插杂物。清代宫廷或称为花觚。此觚为乾隆时期的仿古作品,其造型、纹饰与古器有所差异。所用翠料青中含绿,近似古铜器的锈色。

翠缠枝莲纹盖碗

翠质浅绿色。碗为薄胎,口外敞,盖略小,地包天式,环式钮。盖面及碗外壁浅浮雕缠枝莲纹。清代,内地与中亚地区文化交流密切,工艺品制造中出现模仿中亚风格的作品。当时流行的西番莲图案即是传统的缠枝莲图案与中亚图案相结合的产物。这件作品中的缠枝莲纹莲瓣卷曲,莲叶多歧,是清代西番莲图案中的一种。

放在过去的时候,冰种翡翠也只不过是作为佩戴品,被极少的一部分进行佩戴。然后,还只会有极个别人的人才会把投资的目光放在这里。但是到了现在,不要说是佩戴冰种翡翠了,把购买冰种翡翠当成一种投资行为的人也并不在少数。如今的冰种翡翠,放眼望去,能够进入到店面里进行销售的基本上都已经达到了几万,甚至是几十万的价格。这在以往来说是完全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