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玉雕师 完结 爱问 作品的主人范君州

放在柜台上的玉雕栩栩如生。最大的只有几公斤,而最小的只有手指那么厚。每一件作品都散发出生命的活力。作品的所有者范周俊是这家河北玉器商店的所有者。1992年,他和他的玉雕技艺一起留在了著名的玉石故乡和田3354。

从河北搬到和田,范周俊用了四个字:爱我,爱我的狗。他说,因为他非常喜欢玉雕,他也爱上了玉石产地。否则,仅从雕刻本身的角度来看,雕刻玉石与雕刻芜菁是一样的。当记者看到范周俊时,他正在玉石雕刻一只老虎。精细的工艺甚至需要放大镜。52岁的范周俊,他的手艺不是他祖先传下来的,从小就喜欢绘画。高中毕业后,他专攻美术,在河北省的一家玉雕厂工作。1990年,玉田玉石矿玉雕厂领导在全国寻找玉雕工人。在河北进行调查后,他们邀请范周俊来帮助教工厂工人如何加工供应的材料。两年来,范周俊几乎每天都呆在家里指导工人学习。他说:“学习玉雕工艺需要很长时间。首先,学习玉雕最基本的技能。这一过程非常无聊,也是考验耐心的最佳时机。”有时,看到工厂里的工人不冷静,他会发脾气。更多时候,他只能无助地叹口气,恨铁不成钢。

“做这一行,如果你自己不喜欢,或者不把它当作一门艺术,而仅仅作为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那是没有办法真正融入进去的。”范君州说。一直以来,件件工艺必须“走心”,是他始终追求的一种极致。

“一件好的作品,从原石到构思,再到形状,最终以艺术的形式,把内心的所思所想完整地表达出来,是最快乐的事。”范君州笑着说。范君州说,那个时候,他跟工人们说得最多的就是,玉雕手艺不同于其他,师傅教得再好,做学徒的如果不用心思考,把自己的思想融入进去,长此以往,缺了师傅这个拐棍,自己就不会走路了。

其实,范君州一路走来,也经历过很多坎坷。曾经整整有两年的时间,他没碰过玉雕。那是和田玉行业高速发展的时期,范君州天天忙于店面的经营,像大多数人一样,他也变得浮躁起来。范君州说,沉淀下来之后,他开始注重挖掘玉雕的内涵。他觉得玉雕虽然需要传承传统文化,但一味地模仿和复古是不行的。比如故宫里的藏品,它们虽然来自于古代,却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所以,当代的一些题材,需要用当下的文化符号来表达,这才是当代玉雕人的正确理念。台湾黄福寿玉雕大师是一位残障人氏,毕生钻研碧玉与翡翠雕刻,成就非凡。看到他作品的人都会不禁惊叹:这是真的吗?有人甚至以为是树脂制品!但内行人一看就知道,那是玉雕极致。现在作品大都由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