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谱实验年度总结(推荐4篇)

质谱实验年度总结 第1篇

同位素稀释

前面内标法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发现,最理想的内标物既要和待测样相同(具有相同的响应系数)又要不同(仪器可以区分二者的信号),这对矛盾的集合体就是同位素内标。 由于不同同位素的化合物具有近似相同的物理化学性质,离子化时的响应通常也是相同的,而它们具有不同的质荷比m/z,即可在质谱中被区分出来。因此同位素标准品是最理想的内标物。 另外,由于某些元素的天然同位素分布有一定的比例,当我们加入一定量的同位素内标时,可以把对信号绝对强度的测量转化为对信号相对比例的测量,从而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在不太复杂的体系中,我们只要按照分子量就可以定性某种化合物了。但对于复杂混合物(如石油产品/生物样品)而言,很多化合物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质量(同分异构体质量完全相同,有些化合物分子量非常接近,如CO和N2,要考虑仪器的质量分辨率是否能区分二者),此时仅靠测量质量就不能确定这个化合物是否就是我们关心的“the one”了。

在串联质谱 (Tandem MS) 仪器中,我们不仅可以把质谱仪理解为一个称量离子的“天平”,它还具有了离子“镊子”(选择某个特定的离子把它分离出来)和“剪刀”(把某个/某些离子激活并打成碎片)的功能。 通过母离子和子离子的两步选择,我们可以在复杂体系中精确定位到我们关心的化合物,同时,两次离子选择还可减少复杂基质的干扰,降低背景噪声(获得更低的检出限)并提高方法的动态范围。因此选择反应监测是目前色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中最常用的定量方法。

以生物质谱为基础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主要有Bottom-up和Top-down两种方法,Top-down(自上而下)技术可以直接对完整的蛋白——包括翻译后修饰蛋白以及其它一些大片段蛋白测序,而非仅仅针对多肽;Bottom-up(自下而上)是传统的手段,它将蛋白质的大片段混合物消化/酶解成小片段的肽后再进行分析,是在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中较为广泛使用的一种质谱技术。

经过多年的努力,研究人员通过自下而上的方法获得了上千种细胞蛋白,这些蛋白在细胞中发挥了各式各样的作用,组成了目前的一些蛋白质组学文库。但是由于自下而上的方法主要是消化蛋白,将得到的片段放入质谱仪中进行分析,然后将这些片段结果数据拼接在一起,因此生成的蛋白质草图都是失焦的混合物,从一片碎片中得到的平均结果。

而自上而下的方法则不同,这种方法采用的是完整的蛋白,直接进行质谱分析,捕获每个不同的蛋白质组形式独特的特性。

“分子分析应该由自上而下的方法完成,”西北大学分子生物科学和化学教授Neil Kelleher(他从事自上而下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已经有二十年了)说。Kelleher估计有20,300个左右的人类基因组基因具有不同的翻译或翻译后修饰差异,构成了十亿个蛋白质组形式,他说,要深入探索这些蛋白的详细复杂性,唯一的方式就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法,解析完整蛋白质。

单纯的MS定量效果存在着严重的缺陷,现在的MS定量主要有:

1. 采用GC-MS 技术对一类新药DBT 的研究

2. 采用LC-MS 技术测定新药INN 的人体药带动力学

3. 采用ICP/MS 技术进行新药体药带动力学研究

影响MS定量的主要参数:

1. Number of Points Across the Chromatographic Peak

2. Spray Stability

3. Peak Shape

4. Chromatography

5. Additives

6. Internal Standard

7. Mass Resolution

下面是一位网上的朋友提供的MS定量分析注意事项:

1 要用目标离子的碎片定量,特征性强,排除干扰;

2 在定量分析的方法设置上,尽可能提高扫描速率,提高准确率和重复性(可以通过a减小扫描质量数的范围来提高目标峰的扫描次数,或 将一个样品全部分析时间断分成n个segments,对目标离子单独设置扫描模式);

3 一定要通过色谱柱分离后定量分析,避免竞争性离子的存在影响目标离子的离子化效率;如果目标分子未与竞争性分子完全分开,则在离子化过程中导致目标分子的离子化效率降低,导致样品分子的定量结果偏低,当然标准浓度的样品也要用相同的方法分析。

4 如果样品都是纯品的话可以不经过色谱柱直接进样分析,包括做标准曲线的样品(虽然不建议直接进样分析)。

5 如果用的离子源的喷针位置是可移的话,一定要记住做标准曲线时其位置,否则其位置移动后在相同的条件下进入质谱的离子流量会发生改变,标准曲线就不能使用了,白忙!

6 所建立的标准曲线一个月后如果想重复使用,则用QC样品检验一下该标准曲线!

7 对于已经建立好的分析方法在扫描范围、流动相的组成、梯度或流速等方面不要作任何改动,否则,标准曲线要重作。

扫描范围改变目标峰的扫描次数、流动相组成改变离子化效率,流速改变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和峰宽。

8 离子阱的强项在于多级-定性,四级杆的强项在于定量;

9 对于热稳定性不好的样品可以通过提高气速,降低毛细管温度的方法保证定量分析的重复性;一旦方法固定后不要轻易改动;

质谱实验年度总结 第2篇

外标法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局限:1标样和待测样是独立进行实验的,实验间的偶然误差无法消除;2标样和待测样的基质(即除待分析物外的其它成分)不同,基质有可能会带来不同的影响,也会产生误差。 那么,如果我们把已知量的标准样品B直接加入待测样品A,就可以把标准样品和未知样品的测定在同一次实验和同样基质中完成,也就消除了两次实验和基质不同造成的误差,这就是内标法。 (如果加入的标准样品和待测样品是同种物质A,那么由于它们不可区分,只通过一次实验是不能定量待测样的,这时我们在加入标样前后分别进行两次测量,即测量待测样及待测样+标样的信号,即可计算出待测样的量。)

质谱实验年度总结 第3篇

1.  英文字母p,它在医学上是属于医学统计学中的专有名词,它所表示的意思是检验水准,即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在医学中,p一般小于。如若大于,则可认为是一个错误的假设,而在医学上,不允许出现错误的假设。有不懂的可以多问同事来充实自己。

2.  内标即内部标准之意,指在定量分析中添加于检材内的一种适 当的化合物纯品,其测得值是计算被测组分 含量的参比依据。在毒(药)物分析中,为 了保证操作符合检测方法的要求,常常选择 一种适当的化合物纯品作为随行参比物,添加已知量于检材中,跟随被测组分-起进行 前处理,最后同时分别检测被测组分和参比物,根据参比物的回收情况判断前处理过程的效率及仪器等检测条件是否正常。若发现 参比物回收率过低或已失踪,则说明检测过 程存在失误。当参比物的测得值用于定量计 算时则称为内标,所用方法称为内标法

3.  多路复用是指以同一传输媒质(线路)承载多路信号进行通信的方式。各路信号在送往传输媒质以前,需按一定的规则进行调制,以利于各路已调信号在媒质中传输,并不致混淆,从而在传到对方时使信号具有足够能量,且可用反调制的方法加以区分、恢复成原信号。多路复用常用的方法有频分多路复用和时分多路复用,码分多路复用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大。

4.  小分子,即OCO小分子。凡分子量小于500的分子称之为小分子,小分子一般为简单的单体物质。小分子生命线追溯到出现,已经存在了多少亿年。从化学的角度上说,小分子就是分子量很小的天然化合物,通常是指分子量小于1000道尔顿(尤其小于400道尔顿小分子)的生物功能分子;从生物角度上说,小分子就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小肽、寡肽、寡糖、寡核苷酸、维生素、矿物质、小分子团水、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及其降解产物如苷元、黄胴元、甙元、生物碱等;从营养角度上说,如果把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称为第一代营养素,小分子是营养元素的第二代,简称之为二代营养素。

5.  适合于样品液滴原位分析物提取的有机溶剂必须具有以下特性:

6.  (一)表面张力小于疏水纸的表面张力,可以允许润湿,(二)与生物流体样品不相容,(三)目标分析物的良好溶解能力,(四)适合电喷雾。

7.  内标法:

选择适宜的物质作为欲测组分的参比物,定量加到样品中去,依据欲测组分和参比物在检测器上的响应值(峰面积或峰高)之比和参比物加入的量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内标法。它克服了标准曲线法中,每次样品分析时色谱条件很难完全相同而引起的定量误差。把参比物加到样品中去,使欲测组分和参比物在同一色谱条件下进行分析,可使定量的准确度提高,特别是内标法测定的欲测组分和参比物质在同一检测条件下响应值之比与进样量多少无关,这样就可以消除标准曲线定量法中由于进样量不准确产生的误差。

内标法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内标物。内标物应是原样品中不存在的纯物质,该物质的性质应尽可能与欲测组分相近,不与被测样品起化学反应,同时要能完全溶于被测样品中。内标物的峰应尽可能接近欲测组分的峰,或位于几个欲测组分的峰中间,但必须与样品中的所有峰。

内标法的优点是:进样量的变化,色谱条件的微小变化对内标法定量结果的影响不大,特别是在样品前处理(如浓缩、萃取,衍生化等)前加入内标物,然后再进行前处理时,可部分补偿欲测组分在样品前处理时的损失。若要获得很高精度的结果时,可以加入数种内标物,以提高定量分析的精度。 内标法的缺点是:选择合适的内标物比较困难,内标物的称量要准确,操作较麻烦。使用内标法定量时要测量欲测组分和内标物的两个峰的峰面积(或峰高),根据误差叠加原理,内标法定量的误差中,由于峰面积测量引起的误差是标准曲线法定量的√2倍。但是由于进样量的变化和色谱条件变化引起的误差,内标法比标准曲线法要小很多,所以总的来说,内标法定量比标准曲线法定量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都要好。

8.(转自博客).

质谱实验年度总结 第4篇

用待测组分的纯品作对照物质,以对照物质和样品中待测组分的响应信号相比较进行定量的方法称为外标法。此法可分为工作曲线法及外标一点法等。工作曲线法是用对照物质配制一系列浓度的对照品溶液确定工作曲线,求出斜率、截距。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准确进样与对照品溶液相同体积的样品溶液,根据待测组分的信号,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其浓度,或用回归方程计算,工作曲线法也可以用外标二点法代替。通常截距应为零,若不等于零说明存在系统误差。工作曲线的截距为零时,可用外标一点法(直接比较法)定量。

外标一点法是用一种浓度的对照品溶液对比测定样品溶液中i组分的含量。将对照品溶液与样品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多次进样,测得峰面积的平均值,用下式计算样品中i组分的量:

W=A(W)/(A)

式中W与A分别代表在样品溶液进样体积中所含i组分的重量及相应的峰面积。(W)及(A)分别代表在对照品溶液进样体积中含纯品i组分的重量及相应峰面积。外标法方法简便,不需用校正因子,不论样品中其他组分是否出峰,均可对待测组分定量。但此法的准确性受进样重复性和实验条件稳定性的影响。此外,为了降低外标一点法的实验误差,应尽量使配制的对照品溶液的浓度与样品中组分的浓度相近。

外标法 external standard method 色谱分析中的一种定量方法,它不是把标准物质加入到被测样品中,而是在与被测样品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单独测定,把得到的色谱峰面积与被测组分的色谱峰面积进行比较求得被测组分的含量。外标物与被测组分同为一种物质但要求它有一定的纯度,分析时外标物的浓度应与被测物浓度相接近,以利于定量分析的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