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水质调控技术论文范文(推荐10篇)

鱼塘水质调控技术论文范文 第1篇

1、适时适量进行追肥。无论饲养何种鱼的静水池塘,都应保持一定种群数量的浮游植物并能维持良好的生活状态。通过光合作用增加溶氧,并可吸收氨氮以降低对鱼类的危害。追肥一般使用化肥,追肥量以少量多次为好,并要特别注意对磷肥的使用。在鱼类的生长旺季,一般每7一10天追一次肥,每亩可追施尿素一1㎏,磷肥一1㎏,在高温季节也可单独施用磷肥,每次每亩1一2㎏。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2、经常加注新水。向池塘经常注人新水,是改善池塘环境、保持良好水质最有效和最主要的措施。春季池塘浅注水,秋季加深池水,还是提高池塘水温和延长鱼类生长期的措施。向池塘加注新水,不仅可以增加溶氧、营养盐类及微量元素,冲淡代谢毒物的浓度,还可扩大鱼类的生活空间,相对较低鱼类的密度,防止池水的老化。在早春和晚秋,一般每15一20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20一30㎝,但在鱼类生长旺季每7一10天就要注水一次,每次可注水10一20㎝。具体的注水时间和注水量,还要根据池水的肥度、鱼类浮头情况和池塘水位的变化等,灵活掌握。凡是有条件的池塘应多注几次新水,对调节池塘的水质和提高养鱼的产量起很大的作用。

3、使用增氧机调节水质。增氧机的类型虽很多,但都是通过搅水、曝气等作用造成池水对流,提高溶氧和散发水中的有毒气体。为了充分发挥增氧机的作用,消耗较少的动力,而收到较大的效果,要正确掌握开机时间。晴天每天可从中午12时到下午3时开机2一3小时。但阴天的白天不要开机,以免破坏浮游植物的表层利用弱光进行光合作用,阴天可在清晨开机,缓和浮头的加重。连阴天池水中氧量较低,可在半夜开机,避免因严重浮头死鱼。晴天的傍晚一般不要开机,避免搅动底泥增加耗氧,延长低氧的时间。

4、利用潜水泵调节水质。在池塘的中央或一端,安装一4寸潜水泵,用支架将胶管立起,管口固定一锥型瓷碗,抽吸底层水通过环线缝隙把水喷向空中,使水雾化后落入池中,可一池使用,也可几个池塘相互循环,以达到提高池水溶氧,加快氨氮的硝化过程。其作用原理同喷水式增氧机,但可贵之处是抽吸底层水进行增氧,故改良水质的作用更好。

5、利用水质改良剂和底质改良剂。为改善水生生物的生活环境而使用的药剂。所谓生活环境,主要是水质和底质环境,也包括生物环境。实际上底质改良剂通过改善底质,间接地也改善了水质。换水不方便或周围鱼池发生病害不便换水时,可使用底质或水质改良剂,可及时有效降低池塘氨氮与亚硝酸盐的含量,增加溶氧。一般注、排水方便的鱼池,不使用水质改良剂。

6、定期泼洒生石灰。池塘定期泼洒生石灰水,是目前最有实用价值、用得最广的一种水质改良剂。也是大家公认的一种高产稳产技术措施。泼洒生石灰水可直接调整池水的PH值,增大水的硬度,破坏池水和底泥的胶体结构,释放所吸附的营养元素。因此提高池水的肥度,增大透明度,也提高了二氧化碳的储备,就可增加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形成了适合高产的池塘生态环境。同时对预防鱼病的发生也有一定作用。根据池水PH值的变化情况,一般每15一20天可泼洒一次,每次每亩用生石灰15一25kg.。但注意要同施用化肥或防治鱼病洒药的时间错开,以免产生不良影响。

鱼塘水质调控技术论文范文 第2篇

养殖水产调控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主要包括水质调控技术、氧气调控技术、养分调控技术和温度调控技术等。

水质调控技术是养殖水产调控技术中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合理的水质调控,可以满足水产养殖生物对水质的需求,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具体的水质调控技术包括:

氧气是水产养殖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水产养殖生物的生长和养殖效果有着直接影响。氧气调控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促进水产生长发育。常见的氧气调控技术包括:

养分调控技术是指通过合理的饲料管理和饵料配比,控制养殖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达到合理、稳定和安全的水产养殖效果。常见的养分调控技术包括:

温度是影响水产养殖生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通过合理的温度调控技术,可以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促进水产生长发育。常见的温度调控技术包括:

鱼塘水质调控技术论文范文 第3篇

水产养殖生态系统技术是一种综合的水质调控技术。通过建立水产养殖生态系统,实现水质循环利用,提高水质的稳定性。常见的水产养殖生态系统技术有水草滤池、人工湿地、生物隔离等。这些技术能够有效净化水质,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不仅能够改善水产养殖的生产效益,提高鱼虾等水产养殖品质,还能有效保护水生态环境,促进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水产养殖水质健康的关注度的提高,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将会不断创新和完善,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鱼塘水质调控技术论文范文 第4篇

养殖水产调控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随着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日益增加,对养殖水产调控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未来,养殖水产调控技术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养殖水产调控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合理的调控技术,可以提高水产养殖效益,改善养殖品质,保护生态环境,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养殖水产调控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水产养殖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鱼塘水质调控技术论文范文 第5篇

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中,特别喜集于有微流水之处。田螺届杂食性,摄食水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或水生植物的幼嫩茎叶等。田螺喜夜间活动,夜间摄食旺盛。

场地选择。田螺养殖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腐殖质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最好有流水。螺池规格一般宽—来,长度10—15米,也可以地形为准,池子四周作埂,埂高50厘米左右。池子两头开设进出水口,并安装好拦网,以防田螺逃逸。同时,在养殖池中间稀栽茭白等水生植物,这不仅可提高土地产出率,而且又为田螺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放养与管理

1.田螺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00—120个,同时,每平方米套养夏花鲢鳙鱼种5尾左右进行主体养殖。田螺放养时间一般都在3月份。

2.施肥投解。养殖池先投施些粪便,以培养浮游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施肥量视螺池底质肥瘦而定。田螺放入池后,投喂青菜、米糠、鱼内脏或菜饼、豆饼等。青菜、鱼内脏要切碎与米糠等饲料拌匀投喂。菜饼、豆饼等要浸泡变软,以便于田螺摄食。投喂量视田螺摄食情况而定,一般按田螺总量的1%—3%计算,每2—3天投喂1次。投喂时间每天上午,投饵的位置不必固定,饲料隔开投放。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饵。

3.水质调节。一是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最好保持池水流动,尤其是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螺池水深度需常保持30厘米左右。二是调节水的酸碱度。当池水pH值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千克,每隔10—15天撒1次,使池水pH值保持7—8。

4.田螺越冬管理。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冬眠时,田螺用壳顶粘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呼吸。田螺在越冬期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交换1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5.捕捞上市。田螺经过一年精心饲养,一般个体可达到10克以上。捕捞方法,可干池捕捞。捕捞时,要选择个体大的田螺作为亲螺培育,为翌年繁殖仔螺作准备田螺是我国传统的水产品,它肉质鲜嫩可口,风味独特,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硫、钙、铁元素以及组生素,是一种深受消费者亲睐的营养食品,农户利用小水面或稻田养殖田螺,可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鱼塘水质调控技术论文范文 第6篇

(一)淡水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需要的技术有哪些 以及具体实例

下面以黄鳝、泥鳅套养来介绍关键技术。黄鳝、泥鳅都是名贵淡水佳品,发展黄鳝、泥鳅的人工养殖,前景十分可观。用配合饲料投喂黄鳝、泥鳅生长快,在黄鳝养殖池套养泥鳅,效益高,其高产养殖技术如下:

1.建好养殖池

饲养黄鳝、泥鳅的池子,要选择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水源方便的地方,采用水泥池、土池均可,也可在水库、塘、水沟、河中用网箱养殖。面积一般20—100平方米。若用水泥池养黄鳝、泥鳅,放苗前一定要进行脱碱处理。若用土地养鳝、泥鳅,要求土质坚硬,将池底夯实。养鳝池深—1米,无论是水是土池,都要在池底填肥泥层,厚30厘米,以含有机质较多的肥泥为好,有利于黄鳝和泥鳅挖洞穴居。建池时注意安装好进水口、溢水口的拦渔网,以防黄鳝和泥鳅外逃。放苗前10天左右用生石灰彻底消毒,并于放苗前3~4天排干池水,注入新水。

2.选好种苗

养殖黄鳝和泥鳅成功与否,种苗是关键。黄鳝种苗最好用人工培育驯化的深黄大斑鳝或金黄小斑鳝,不能用杂色鳝苗和没有通过驯化的鳝苗。黄鳝苗大小以每千克50~ 80个为宜,太小摄食力差,成活率也低。放养密度一般以每平方米放鳝苗1~千克为宜。黄鳝放养20天后再按1:10的比例投放泥鳅苗。泥鳅苗塌好用人工培育的。

3.投喂配合饲料

饲料台用木板或塑料板都行,面积按池子大小自定,低于水厦5厘米。投放黄鳝种苗后的最初3天不要投喂,让黄鳝适宜环境, 从第4天开始投喂饲料。每天下午7点左右投喂饲料最佳,此时黉鳝采食量最高。人工饲养黄鳝以配合饲料为主,适当投喂一些蛳蚓、河螺、黄粉虫等。人工驯化的黄鳝,配合饲料和蚯蚓是其最碧欢吃的饲料。配合饲料也可自配,配方为:鱼粉21%,饼粕类19% ,能量饲料37%,蚯蚓12%,矿物质1%,酵母5%,多种维生素2% ,黏合剂3%。泥鳅在池塘里主要以黄鳝排出的粪便和吃不完的章鳝饲料为食。泥鳅自然繁殖快,池塘泥鳅比例大于1:10时,每天投喂一次麸即可。

4.饲养管理

生长季节为4—11月,其中旺季为5—9月,要勤巡池,勤管理。黄鳝、泥鳅的习性是昼伏夜出。保持池水水质清新,—,水位适宜。

5.预防疾病

黄鳝一旦发病,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必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要经常用1—2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在黄鳝养殖池里套养泥鳅,还可减少黄鳝疾病。

(二)海水养殖技术

以下主要以养殖滩涂青蛤与泥螺混养技术为要点介绍海水养殖技术。

1.滩涂条件

根据青蛤、泥螺的生态习性,养殖场地应选择在沙泥底质、潮流畅通、地势平坦、水质清新富含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较丰富的潮间带滩涂,以高潮带中下区到中潮带为好,尤以咸淡水交汇处滩涂更佳。

2.滩面整理

一是整理滩面,清除养殖区内的敌害性螺类、蟹类等。二是在滩涂养殖区域周围设置围栏,栏高50厘米,网目厘米,以防敌害、防践踏、防逃、防偷。

3.苗种放养

青蛤苗种选择本地区中间培育的,规格700—800粒/千克,个体整齐,体表光泽,无损伤。播苗密度40千克/亩(万一万粒/亩),运输放养以阴天为宜,确保潜沙率达85%以上。泥螺苗种选择本海区的当年产天然苗种,规格以每千克3000粒右为宜,放养密度通常为每平方米80粒左右;播苗方法用小脸盘盛少量苗种,加入少量海水,用手轻轻地均匀撒播于养殖滩涂上。

水产养殖需要的技术有哪些 以及具体实例

4.养殖管理

青蛤、泥螺养成期间管理工作主要防灾、防害、防逃、防偷等。 在养成期间应有专人看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台风季节要及时疏散上堆的苗种,以减少损失,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抽样测定

每半月随机取样进行生物学测定一次,根据生长状况与成活率情况采取分苗或补苗等相应技术措施。

6.采收

青蛤壳长达到厘米就可收获。一般采捕旺季是在春、秋两季,尤以秋季为宜。泥螺的养殖周期较短,一般放苗后经3个月养殖即可达到每千克250粒左右的商品规格。收获方法以人工收获为主。

鱼塘水质调控技术论文范文 第7篇

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首先,通过采用先进的水质监测技术,养殖人员可以及时了解水质状况,提前做出相应调整,保证养殖环境的稳定性。其次,水体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浓度,改善水质,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养殖效益。另外,水质调节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养殖人员灵活控制水体的化学性质,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提高水产养殖的质量和产量。

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新型的水质监测仪器和方法正在不断涌现,水体处理技术和水质调节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和优化。未来,我们可以预见到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为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鱼塘水质调控技术论文范文 第8篇

水产养殖水质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产养殖水质检测技术:

常规水质检测包括测定水体的pH值、溶解氧、总氮、总磷等指标。这些指标可以综合评估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有机负荷和污染程度,为养殖户提供及时的水质参数。

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快速、准确的水质检测方法。通过分析水体中的吸收、散射和发射光谱特征,可以检测水质中的溶解有机物、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等。光谱分析技术不仅可以提供水质参数,还可以识别水质中的污染源。

生物指标检测是一种通过监测水生生物的生理、生化和行为指标,评估水质的方法。常用的生物指标包括鱼类的生长速度、免疫力和行为习性等。生物指标检测可以提供更直接、真实的水质信息。

传感器技术是一种实时监测水质的方法。通过安装在水体中的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水质参数,并将数据传输到中央处理系统。传感器技术可以提供连续、准确的水质监测数据,为养殖户提供决策支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水产养殖水质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以下是水产养殖水质检测技术的一些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水质检测技术在保障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水质检测技术将会更加智能化、多功能化和高效化。相信在水产养殖水质检测技术的助力下,水产养殖业将迎来更加可持续、高效的发展。

鱼塘水质调控技术论文范文 第9篇

目前,水产水质养殖技术已经在我国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以淡水鱼类养殖为例,通过合理的水质监测和调控,控制养殖水体的氧气含量、温度和pH值,提供良好的水质环境,可以加快鱼类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提高养殖效益。

在海水养殖方面,采用高效水质过滤与处理设备,及时清除海水中的有害物质和浮游生物,有效防止海水养殖中的病害和寄生虫,提高养殖物种的存活率和产量。

鱼塘水质调控技术论文范文 第10篇

第一种是戴思乐的逐梦深蓝净水技术-低氯消毒系统,它通过先进的凝结、絮凝和过滤处理可去除水中的营养物质,使细菌无法生长,其中的AFM过滤介质,具有抗生物侵蚀、自我消毒的作用,无须再生或更换,而且反冲洗用水能够减少50%,能大大降低泳池的运营成本。

第二种是石英砂+全流量半程式臭氧消毒系统。为了解决“砂”作为滤料时过滤精度不够、导致大量细菌繁殖的问题,同时减少投氯,需采用臭氧消毒,利用臭氧的强氧能力进行杀菌,同时利用臭氧的絮凝作用,让水质清澈。

第三种是AFM®活性滤料 + 低压紫外消毒。AFM®具有自表面消毒功能,并带永久负电荷,能吸附水中带正电荷的各种微小颗粒物,它只需要配合低压紫外,即可达到灭菌消毒的效果。

这三种游泳池水处理系统的方法,能够使泳池水质少投氯,保持池水的健康卫生,还能减少对消毒药剂的依赖,给人们带来更加舒适健康的泳池水环境。这个夏天,用正确的泳池水质处理方式,迎接即将到来的旺季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