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新设计,用我们的所思所想,倾述于材料当中,以作品传播美好

我“把山变成水变成佛塔”

不为修来世

只为在途中与你相见

《梵·吟》

觉悟的佛陀在与世人诵经传法,一旁的沙弥们虔诚的在聆听,两侧的树木也忍不住向上伸展,身上的黄色似乎告诉众生它刚从死亡边缘苏醒,直到脱离枯木从中得到新生,这所有的一切在这方寸之间表现的生动写实,仿佛在述说一段故事,分享一种经历。

突然想起一个故事,那一年,他离开女儿国,她在城头似哭似笑,当着百官的面,对着他的背影大喊,“唐玄奘下辈子娶我可好”。夕阳下白衣骑白马,风沙漫天看不见他的表情。僧人不语,只听余风声嚣。这一年,他圆寂,千佛诵经,万人朝拜。他走时却只笑着留下一句莫名其妙的“好”。

也许是内心的唆使,我在佛陀身上看见了一份情感,总觉得他在等待着什么,我好像看见了他在还没成佛之前身后的那个人,为了渡世,最后只得了却尘缘,不得三喜三痴,这是作品的情感,也是玉雕师的心性。

很喜欢西藏那位白日达赖佛,夜晚浪子客的六世班禅,对情对物都那么洒脱随意,如此心性,当不得佛,却又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世间,又是最美的情郎。

有时候我常常会嘲笑自己,这分明是一个关于翡翠的订阅号,我反而越做越像一个情感专栏,可能我一直相信珠宝也好,翡翠也好都是能映照心灵的物品。

这种"无言艺术”可以让人不停的往更深的地方思索探究,而我也热衷于在各式各样的翡翠雕刻中揣摩不同玉雕师的心理,感受他们在创作一件作品时的心路历程,这个过程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同一件作品不同的人欣赏想法意见都会参差不齐,无外乎跟个人心性有关,有的人情感细腻,发现的东西就会比较感性,有的人性格刚毅,所看见的就会很直白明了。

那一天

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

你诵经中的真言

不要追逐过去 ,不要迷失于未来

过去的不再。 ,未来的未来

彻视生命的当下 ,此时此处

行此道者 ,安稳自主

==本段 情感 心性 诵经 FAQ说明==


情感: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每个人都需要。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 根据价值目标指向的不同,人的情感表达模式可分为对物情感、对人情感、对己情感以及对特殊事物的情感四大类。《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同时一般的普通心理学课程中还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

心性:心性。谓性情;性格。中国古典哲学范畴,指“心”和“性”。战国时孟子有“尽心知性”之说。其后佛教各宗盛谈心性,禅宗认为心即是性,倡明心见性,顿悟成佛。宋儒亦喜谈心性,但各家解说亦不一。语出晋葛洪《抱朴子·交际》:“今先生所交必清澄其行业,所厚必沙汰其心性。”宋柳永《红窗睡》词:“二年三岁同鸳寝,表温柔心性。”《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心性不异,即心即性。”

诵经:诵:背文而闇持之也。止观 四之一曰:‘诵者背文闇持也。’ 经:梵语修多罗,华译为契经,即上契十方诸佛所说之理,下契一切听经众生的根机,又是线义,即贯串佛所说的法和道理,以免散失,为三藏之一。 诵经:法华 五种法师行之一,暗诵经文也。

关于情感 心性 诵经 网友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