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8万的翡翠原石,切出帝王绿货主却悲哀不已,赌石到底赌什么?

这两天,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一个土皇帝花了几百万美元买了一块表现很好的极品翡翠原石,用一把小刀就把传说中的“帝王绿”切掉了。这是一个巨大的快乐,但是主人一点也没有高兴起来,相反,他很沮丧。因为这种材料纵横交错,有大大小小的裂缝,所以看起来非常谨慎。整个原石甚至连一个品牌都拿不起来,更别说手镯了。这不仅是“帝王绿”,也是“皇帝裂缝”。看到我全身密集的裂缝让我觉得冷

1524482059476603767a834.jpg

货主心里面的苦可想而知,如果切出来什么都没有,可能心里还不会如此纠结。但是偏偏切出来了满色的“帝王绿”,就输在了裂上,心有不甘啊。货主四处找人咨询,该怎么取货呢?最后都只得到了一个简单又实用的方法,那就是取戒面珠子。

取货的方法有了,可是真正操作起可不是件简单事。货主找了一位很熟的雕刻老师傅亲自操刀,按照裂痕的走向,花了几天时间才把原石切成了一块块戒面料。戒面全部加工好了,一片绿莹莹的小绿珠就是最后的收获。

从上文我们可出赌石不单单是赌种水色,还要学会看裂和找到一个好的雕工。

俗话说“一条裂减三成,三条裂要不成”。在众多的原石中,能找到有一定种水色都可以的原石时,绺裂的多少,大小就成了我们要去赌的了,裂绺决定着玉料能用多少,可做多少成品的关键。

所以我们在看翡翠原石的绺裂时应掌握以下的原则:在赌绺裂时首要看有色部位是否有裂,尤其是注意色块和色带上的鸡爪裂,扫帚裂,卷毛裂和网状裂,越是密集的细裂破坏性越大。

当在翡翠原石上找到一条裂时,千万要注意与这条裂相平行的上下也可能有裂。翡翠原石的大裂往往都有平行条带状裂出现的规律。有许多裂是一会儿现,一会儿隐地在翡翠原石上表现,每当看到一小条裂时,要注意两头的延伸方向,在原石表面微凹的地方找出裂经过的痕迹,再与前后方裂连接起来,审视该裂对翡翠的破坏程度。可用裂纹长度的三分之一来衡量裂纹深入翡翠原石内部的深度,这种估计经多方验证是较准确的。

在翡翠原石表面未开口的地方是看不到内部的绺的分布的,但有一规律是可参考的,大凡细裂多的翡翠原石,其内部绺也多,翡翠原石表面非常粗糙,凹凸不平且颜色变化大的,其内部出绺的可能性也大。在翡翠原石开口处仔细检查有无呈带状的裂,其颜色在透明与不透明之间的变化大小,变化大的其内部绺必多。

有些表面有裂的翡翠原石,卖家将其用磨头故意琢成纹路。也有开口开错了,用带尖的玉石原料在开错口的地方砸出很多小凹坑,一掩无色,二盖绺裂。因此赌石时,这些非天然的,在翡翠原石上显现出来的人为痕迹都要认真观察和思考。

雕工,也算是赌石里面另类的一种赌法吧。一件好的玉雕作品要顺其“大道”。玉石具有孩子般的童心和灵气,有朝气和生命力,雕刻者可与之“对话”。除了尊重玉石,读懂玉石,创作者还需要娴熟的技艺和足够的文化修养,二者缺一不可。感动玉石前,先感动自己,这样自然而然地随着心性走,若游逸山水之间至高道行的高僧般,能够给世间带来唯美的玉。

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民族就有了玉制工具。商周时期,制玉成为一种专业,玉器成了礼仪用具和装饰佩件。玉石历来被人们当做珍宝,在中国古代,玉被当做美好品物的标志和君子风范的象征。古代制玉技法,源于制作石器。切、磋、琢、磨是玉石器所用的工艺程序。切,即解料,解玉要用无齿的锯加解玉砂,将玉料分开;磋,是用圆锯蘸砂浆修治;琢,是用钻、锥等工具雕琢花纹、钻孔;磨,是最后一道工序,用精细的木片葫芦皮、牛皮蘸珍珠砂浆,加以抛光,玉器便发出凝脂状的光泽。这套制玉技术,在商代已为工匠们所掌握。现今的玉雕技法,大体还是采用切、磋、琢、磨四种方法。先秦称琢玉,宋人称碾玉,今称碾琢。

著名的玉雕大师杨树明,他有一件非常著名的《风雪夜归人》的作品,在当时可是风卷整个翡翠界。几百块的原料,经过他的巧雕后,最后以360万出售。成为了玉雕界可以列入教科书的案例。

还有一件著名的《岁寒三友翡翠笔筒》作品,00年夏天,著名收藏家杨自文和两个朋友合伙花了1200万元,买下了一块重41.5公斤的毛料。这块料子开始时已几乎切垮,奇迹总会在最绝望的时候出现,最后终于切出一点绿色了,虽然不是想象中的高冰、玻璃种满绿的翡翠,但是至少1200万不会一分钱不剩了!料子颜色够辣,个头也不小,最后在玉雕大师的雕刻笔下,这件著名的《岁寒三友翡翠笔筒》作品终于面世了!

中国玉雕大师李海奇,在玉雕设计与创作方面,有着自已独特的风格,继承传统的同时又注重创新。获得了不少的玉雕比赛大奖,有着不少和成名作。

其实,还有很多非常著名的玉雕大师,有着一双化腐朽为神奇的巧手,能让一些切垮的料子,完美转身变为价值连城的精品。所以,有时候切垮也不一定是真的垮了,只要你找到好的解决方法,就能柳暗花明转输为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