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文化之翡翠收藏文化

收藏是当今人们的一大爱好,并逐渐形成一种文化。翡翠也对历史长河中玉文化的形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让我们来看看翡翠带给我们的文化积累。

一、玉文化

中国人对玉石的特殊爱好自古有之,喜爱翡翠甚于黄金和其它玉石,在古代"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与玉比德焉",并以玉的温润色泽代表仁慈、坚韧质地象征智慧,不伤人的棱角表示公平正义,敲击时发出的清脆舒畅的乐音是廉直美德的反应。正因为此,中国人自古以来得到人们由衷的偏爱。

在中国,7000年前华夏民族自有玉石的使用,便产生了玉石文化,玉石文化源远流长。随着时代的发展,玉石所代表一些含义文化渐渐融人了意识形态领域,人们把对生活的向往、追求、祝福、希望、目标都反映在玉石文化内涵中,从中充分体会展现了优秀中国玉石文化的底蕴。

二、翡翠造就收藏文化

现代的玉收藏家会面对三细分的收藏门类:古玉、软玉、翡翠。古玉,价值完全由其历史文化价值决定,材质本身并不稀缺。像前几年在拍卖会上拍出近百万元的红山文化玉龙,材质是并不稀有的蛇纹石质岩,价值很低,在玉龙的总价值中所占比例极小,可以忽略不计。

软玉类,历史年代价值和材质本身价值均很重要,材质以白玉中的羊脂和黄玉最为名贵,同等质地的白玉别子,清代工的要比新工价格高出将近十倍。翡翠,价值的绝部分由材质本身决定,平时行家常说的新坑、老坑,新种、老种,也是指翡翠材质的质量而言,而非翡翠加工的年代。同等质量的清工翡翠与新工翡翠价值相差并不多,只有名人戴过的翡翠例外。

收藏翡翠会给我们带来较高的收益,但是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收藏翡翠制品的风险

由于翡翠制品的工艺不断更新,现在的翡翠B货、C货、B+C货处理工艺不断更新,有些制品的真假甚至连某些鉴定仪器都不能判断,更别说一般的收藏者了,这种处理过后的翡翠,经过一段时间后,其种、水、色都会原形毕露,一旦高价收藏,其损失必然惨重。

收藏翡翠原石的风险

天然翡翠千变万化,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也有特殊性和偶然性,所以即使是很有经验的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比如翡翠原石中有靠皮绿,外表各方面看起来都很不错,沙质细腻,“雾”“皮”“松花”都很不错,但切开之后,绿色仅仅只在表皮薄薄的一层,带来的经济损失极大。准备收藏翡翠原石的收藏者应该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

所以要进行翡翠收藏,需要先具备一定的收藏专业知识和艺术修养,并在平时的收藏鉴定中多见多闻,这样日积月累才能不断积累有效的收藏经验。

翡翠收藏的要素

关于收藏翡翠的要素,只有两条:一是极品原料;二是技艺精湛。

01极品原料

翡翠的极品原料说的是,天然A货,种于水要好,颜色要均匀鲜艳,质地细腻块大,本身要有独特的意蕴。毕竟翡翠是用来美化生活,陶冶收藏者情操的大自然精华,所以在准备入手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

02技艺精湛

技艺精湛,说的是翡翠的雕琢,雕琢分两个部分,一是雕琢图案的寓意;二是雕琢的手法。

关于雕琢的寓意无非是吉祥美好、有内涵,能够引起收藏者的共鸣等。雕琢的图案要根据所选的材料来定,一些知名的大师,往往是先挖掘材料本身的内在美,然后在通过自己独特的创意,雕琢出惊世之作。

雕工的精细除在于精雕细刻外,也还在于巧色、俏色、分色、描金、嵌宝、压金银丝等特殊工艺的运用上,最终如果能达到“无工不细,无巧不施”的境界才可谓是雕刻工艺的最高境界。

翡翠行业“两多两少”的含义

“两多两少”是指”多看少买“和”多磨少开“,前者适用于赌石和购买翡翠制品,后者是用于赌石。在赌石和翡翠制品中存在着不少的赝品和次品,如果见货就买多半会上当。因此在各种翡翠交易中,都不能急于求成,而应耐心、仔细多观察再定。尤其在赌石交易中,更不能急于切开,而应把找到的绿都磨出来,否则有可能出现”一刀穷”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