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玉器说清史,满绿翡翠凝孙情

1490151104480602.jpg

在长8千多年的中国玉文化史中,和田(玉)文化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然而,从清代中晚期开始,翡翠(硬玉)以后起之秀的姿态逐渐分享了和田玉的主导地位,并且在中国近代玉文化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翡翠真正开始风靡全国是在清朝的时候,清代翡翠大为盛行,从那时起翡翠便走上玉石之王的道路。

清代翡翠从清朝中期开始盛行,由于乾隆皇帝对古缅甸用兵,使其臣服于清朝成为外藩,此后翡翠便大量的进入中国,从历史文献和出土的文物中也验证了这一点。

据清朝进士寸开泰撰写的《腾越乡土志》记载:“腾为萃数,玉工满千,制为器皿,发售滇垣各行省。”由此可见,缅甸产出的上品良玉经云南腾冲、瑞丽等边城输入我国,从缅甸到云南的官道上,经常有七八千甚至数万头的马帮运输翡翠玉石等物资,因此云南边境地区因经营玉石业的时间之久远,形成了特有的玉石声誉。

据海关统计,本世纪初,我国从缅甸进口的玉石已经数量惊人:1902年271担(每担为100老斤,每老斤为16两),1915年628担,1917年801担。各路商家,为率先得到翡翠玉石,纷纷携巨资而来。为此,曾有前人咏道:“昔日繁华百宝街,雄商大贾挟资来。”

清代翡翠有很多品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扳指和翎管。据说在那个时候,尤其是清末同治、光绪年间,到宫里办事,最好的礼物就是一套翡翠扳指和翎管。扳指是射箭时用以保护手指的工具,慢慢演变为男人的装饰品,表现旗人的尚武精神。1996年中国嘉德春拍拍过一件扳指,估价90万元,在当时已是天价了。那时候的珠宝市场没有翡翠,绝大多数人还不知道翡翠。

翎管是清代官员插顶戴花翎的。清代的大官很重视翎管,花翎代表的是地位,花翎插在翎管上,好的翎管是一种炫耀。翡翠烟壶跟扳指、翎管一样,也是男人用的。如今在首都博物馆,还能看到一些宫里留下来的烟壶。

西太后慈禧(1835-1908),是中国历史上大权独握的女性,尽管史学家对她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仅仅从地位显赫的女性角度观察,慈禧在衣着、打扮、养生等方面还是有很多独到之处的。我们从几方面的资料可以看出慈禧对翡翠的情有独钟。在清人所绘制的慈禧图中,慈禧双手佩戴着满绿色的翡翠手镯,说明在平时的生活中,慈禧很喜欢晶莹温润的翡翠。

慈禧还凭借手中权力,要求地方官员进贡上好的翡翠。粤海关于同治十三年四月送造办处咨文中称:“绿玉本出缅甸,白玉亦非粤东所产。今年各省开港通商,客贩四散分销,非近出售者稀少,来源也少,惟有竭力访寻,恐难依期办足。”光绪时期,淮安关监督文桂接到造办处交办,绿玉竹节式手镯三对、绿玉双喜字耳挖勺式小长钗一支、绿玉双喜字耳挖勺式长钗六支等。在慈禧六十寿辰庆典中,福锟等人孝敬慈禧太后的礼品中有脂玉如意五对、绿玉红玛瑙寿星仙桃两个、玉石仙台六座等,故宫博物院还收藏着一座玉石仙台。

清满绿翡翠挂件、“蝙蝠寿桃”题材、福寿双全、寓意吉祥,刀工简洁流畅、包浆光泽、属于传统吉祥寓意的素材,用翡翠表现出来是另一种景象。蝙蝠寓意”福到和福气”,寿桃寓意”健康长寿”,作品做工细腻,颜色运用得当,线条顺畅,料子油润、形象生动、料子好,给人眼前一亮、清新的感觉,镂空雕圆雕刀刀精美展现了我们祖先智慧与工艺的结合,不失为一件收藏佳品,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