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步,都算数——品庄家翡翠作品重塑

所有的外表都是假的。如果你看到相反的,你就会看到如来。

少年时,我不读佛、也不信教,用母亲的话说,"心比天高"。每逢随外婆到庙里烧香,她跪着、我站着,她静着、我动着,外婆不识字,不懂经,你问她拜的是什么,她只答"菩萨"。

后来为写翡翠,我读佛、仍不信教。佛像越看越多,佛品越来越少,庙宇越来越多,真僧越来越少。彼时一尊佛像,即眼便言开脸、手印、形制、法器工艺如何,因心于佛外,表达的也不过是外物的标准。

见到精心匠作,心中欢喜;捧拾艺拙之品,不过随口叹息。好似经历遇人,形形色色,各走各的路,冷暖自知。那时外婆常跟我说,世上的路有千万条,自己只有一双脚,走好眼下每一步,每一步才算数。可惜初涉世事,走得太快,脚步也便轻浮了些,万事求成求全,反而事事难全。

近年来,翡翠玉雕随着工具的发展,有了更多创作的可能。从传统形象的佛和观音,到工艺美术化的各式造像,愈见精美。初识庄家翡翠时,其禅宗系列对于佛像的工艺表达,让我印象深刻。流畅的线条和精细的构图,将佛菩萨的端庄静美表现得恰到好处,从眉目到手形,从配饰到寓意,都展现着创作者对于佛教造像工艺的积累与理解。

作品的精美源于匠造的积累,只有刀笔相融的娴熟才有了形象可亲的笔触。臻艺之至,便是哲思之始,后来我见过很多玉匠,看到越做越精美的佛像,也进过很多福地,看到越建越精美的寺庙,但精美之至,形神却已不在。假使未来机器全然替代手工,那么所谓的精美,将意义何在?

禅宗系列之后,庄家的作品风格有了很大变化。不再以精美的雕刻来将佛菩萨形象化,换以抽象的线条和翡翠原生的肌理流露作者对禅的思考。看着这些作品,时常会回想起陪伴在外婆身边的一蔬一饭和她口中慢慢流淌的一语一言,"南无阿弥陀佛"她每天都念,静静地点香,轻捻着插进香炉,然后跪地、磕头、拜佛……现在外婆已辞世多年,她的音容笑貌或已不尽详见,但她拜佛的身影却总隐约浮现心间。

当这件黄翡作品俏色雕成的度母被刀笔抹去,具体的形象归回到天然的肌理,两位行者终在化境中远去,庄严的红翡之上只见背影依稀,重塑的作品捧在手中,竟是如此欢喜。仿佛一瞬间,我与它都从庙宇、佛经中抽离,顺着眼下的路静静前行,每一步都似有那尊度母的身影,虽已无形,却步步有因。

现在,我读佛、也信佛,这不在于宗教那具象的意义,更像是外婆那一句句"南无阿弥陀佛",未必知意有求,佛法自在心中。世上的路有千万条,治玉也罢,做人也罢,有难的坎,有顺的途,不过是走好自己的路,一步又一步,每一步都算数……

看完本文,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的朋友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