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眼识别翡翠A.B.C货,鉴定神贴

翡翠自诞生以来就在中国人中间流行。每个人都喜欢漂亮的翡翠,这也吸引了伪造者的注意。

现在大家都认同的翡翠鉴别标准是把翡翠分为A、B、C、D四档。A货翡翠即天然未经人工处理的翡翠,但包括经过烧红的焗色和上蜡等优化过程的翡翠;B货翡翠即经过酸洗充胶处理的翡翠;C货即经过人工染色处理的翡翠;D货即仿制翡翠的翡翠相似品。

肉眼识别翡翠A.B.C货,鉴定神贴

(如上4张图是很明显的B+C货。)

肉眼识别翡翠A.B.C货,鉴定神贴

(以上3张图是较明显的B货,若您能一眼看出,那说明您还是具有一定翡翠鉴定水平的。)

肉眼识别翡翠A.B.C货,鉴定神贴

(以上4张图是很明显的D货,分别是1、玉髓;2、水沫玉;3、马来玉;4、石英石。)

肉眼识别翡翠A.B.C货,鉴定神贴

(这2张图值得大家注意,第一张是干青做的B货,第二件是类似干青种翡翠做的B货。)

肉眼识别翡翠A.B.C货,鉴定神贴

(这张图清晰的显示了同样的翡翠材料是如何从A货变为B货,每张图最左边为A货,中间白色料子为酸洗后未染色未注胶时的状态,最右侧为充胶后抛光后的片料的状态,以此材料雕刻加工出的成品即为B货和B+C货)

鉴定翡翠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仪器鉴定和肉眼鉴定两类,仪器鉴定检测这里不再累述。相对大众消费者更实用的是肉眼鉴定,但肉眼鉴定是一个经验慢慢积累的过程。简单的说肉眼鉴定需要分析您看到的实物的以下方面:实物的种水色如何?种质是否协调?颜色色调是否自然?色形是否自然?仔细观察(或者用放大镜)颜色分布形态如何?实物的掂重,是否有A货翡翠压手的感觉?实物的光泽,是否有翡翠的近玻璃光泽?底色是否过于干净?是否可观查到处理的痕迹如酸蚀网纹、颜色丝网状分布等特征。

肉眼识别翡翠A.B.C货,鉴定神贴

下面小编为广大网友介绍下平时看货的经验。

1、B货翡翠可能观察到的酸蚀网纹

酸蚀网纹指翡翠在经历酸洗充胶后雕刻抛光加工时由于填充于裂隙中的胶体硬度明显低于周围硬玉的硬度而被明显切磨更多形成下凹沟槽,这种小沟槽沿小裂隙和颗粒间隙分布,连结起来就形成了蛛网状的表面纹。酸蚀网纹是B货翡翠的重要鉴定特征,明显的酸蚀网纹肉眼即可观察到,不明显的酸蚀网纹即使显微镜下没有经验的人也不容易找到。酸蚀网纹的明显与否直接关系到以下因素:

(1)翡翠的粒度:组成翡翠的硬玉晶粒越粗大,酸蚀网纹往往也越明显,豆种结构的B货的网纹在肉眼和10倍放大镜下即可观察到。微细粒的则必须在宝石显微镜下观察,才能看到。

(2)翡翠酸洗溶蚀的程度:翡翠被处理的越强烈,充填的树脂胶越多,酸蚀网纹也越清楚,反之则不太清楚。

(3)抛光的工艺技术:用软盘抛光或者振动抛光机抛光的B货翡翠,酸蚀网纹比较明显。用改进的钻石粉抛光个工艺的B货翡翠,则可能不明显,甚至观察不到。

需要注意的是,酸蚀网纹与翡翠正常的“橘皮效应”不同,晶体颗粒比较粗大时酸蚀网纹比橘皮效应明显的多。酸蚀网纹一般连结成比较规律的网状,而橘皮效应则相对无规律的多。况且,经过抛光后的翡翠,“橘皮效应”会留下或多或少的,拥有圆滑过渡的“斜坡”,而酸蚀网纹间存在硬度更小的树脂,使得下凹与凸起的表面之间缺少斜坡状的过渡区。

2、B货翡翠可能具有油脂感

肉眼识别翡翠A.B.C货,鉴定神贴

很多行家都可以看出一般B货翡翠具有的“油脂感”,B货处理后由于胶体的硬度光泽皆远低于天然翡翠,所以B货酸洗充胶过程越强烈,因此B货翡翠的光泽较同档次天然A货越差。例如冰种天然翡翠肯定是玻璃光泽,而B货处理的类冰地翡翠则可能是油脂光泽或比较差的近玻璃光泽,光泽明显低于天然A货冰地翡翠。但是高B则由于B货处理过程较轻微,一般都是玻璃光泽。种质比较差的A货翡翠若抛光不当也可能出现近油脂光泽,所以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

3、研究B+C货翡翠颜色的色调,及翡翠颜色色形的分布规律

B+C货翡翠的颜色色调往往过于鲜艳,如染绿色则往往是偏黄色的阳绿和浅绿色较多,染紫色则是天然翡翠罕见的比较浓的紫色较多,染红色则是比较鲜艳的红色,往往都背离了天然的颜色分布规律。

B+C货翡翠的颜色是有裂隙的位置比较浓,因为染上的颜色都是沿裂隙如树根状分布的比较多,或者就是染成一团一团或一块一块的颜色,分布极不自然。

B+C货翡翠的颜色放大观察或者仔细观察时可能发现染的颜色都是丝瓜瓤状结构的细丝沿颗粒间隙和颗粒表面分布,透射光下尤其明显,这点和天然翡翠色根的颜色脉状分布的形态截然不同。

看完本文,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的朋友受益!

喜欢翡翠,请加我们的微信,工厂翡翠,触手可得

微信号 feicui5

微信号 fcgc90

微信图片_20190402162950.jpg

微信号gdfeicui9

上一页从五方面入手鉴定B货翡翠下一页再好的翡翠料子,也要有好的雕工,行家解析翡翠雕刻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