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无限座下生——玉雕底座里至美平衡

1567669468754341.png

▲阳萌-杜江东图

常言道:“无限风光在险峰”。当我们将目光投注到群山之巅、险峰极顶时,往往忽略了基石的作用。瑰丽雄奇、群峰矗立的极致风景,来自顶峰之下每一块石砾的支撑与衬托。

▲陈伟杰 空山有灵

对于玉雕作品来说,同样如此,玉质作品的主体往往最吸引眼球,但主体之下的底座,也同样功不可没。在其承托下,作品的完整性得以提升,要传达的内容和思想也才更加完整与丰满。

玉雕作品与底座似乎天生就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好搭档。从互相独立的个体,到互为一体的艺术审美关系,早已注定它们是彼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杨雷-激情 速度

融入玉雕骨子里的底座

不论是看得见的底座还是掩藏在玉雕背后的支撑,都是玉雕的一部分,它与玉雕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相映成趣,克制与张扬并存,稳妥与创新碰撞。

▲林铁建-节节高升

也许正是这份融洽,人们常常会忘记那个托住玉雕的身影,不是视而不见的忽略,而是将它们视作一体,玉雕与底座的结合才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玉雕,在人们的认知中,底座是玉雕的一部分,也是玉文化的一部分,没有玉雕的流光溢彩,却能让玉雕更加光彩照人;没有玉石的光彩熠熠,却用身躯保护着玉雕的安全,与玉雕搭配张弛有度。

▲朱少华-夜读春秋

克制是最极致的衬托

底座的构想是适应玉雕主体造型的顺势而为,只有在内容刻画与表现形式上都与玉雕主体形象相适应、相和谐,才能更好地表现玉雕作品的整体造型。

▲于朝正-苍龙出海

水晶雕刻而成的浪花,掩盖住三分之一的苍龙,形成了苍龙向上的矫健身子,与龙身几等长的浪花则赞献出苍龙越出水面的一瞬间的磅礴力量。

所以不管是从材料的选择还是雕刻工艺的运用上,大部分底座始终克制地保持着“衬托”的地位和功效。

与玉雕的细致刻画略有不同,底座的雕刻以简单、明快的线条为主,同时要配合玉雕作品当中表现的内容,加以修饰。通过具有创意的底座,融入人文、艺术和情感,演绎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刘风 文聿 林枝斌-憶江南

玉雕作品的底座大多为木质,似乎木与石,天生就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好搭档。暗色系木质与亮色系玉石搭配,一明一暗不仅更好的突出的玉石的特质,更从视觉上调和了两者,达到了一种和谐美。

▲杨大卫-滴水观音

将玉雕置于大于本身的木材之上,宽大的木材形成了一个更大的接触面积,保证了玉雕的安全,同时,玉雕的空间感也被营造出来。

张扬是最个性的展示

随着人们对玉雕艺术的进一步认识、匠人们制作工艺的不断进步,仅仅衬托,已经不足以展示玉雕的全部,对于玉雕底座的设计创作,开始有了更高的要求。

底座,要更能凸显玉雕的特色,甚至本身就要是让人移不开眼的存在。材质、形式的包容度给了创意足够的发展空间,不同材质与形式的碰撞,质感与色彩的交融,都让玉雕的本身特点得以放大。张弛之间,巧妙的维持着玉雕与底座的和谐平衡,呈现整体的舒适感。

▲蔡志军-绿度母

木质不再是唯一的选择,金属、石块、甚至是砖块都有了发挥的空间,创新的组合方式,让玉雕有了属于自己的个性。

▲许延平-时间去哪儿了

简单的砖块配上倒转的指针,和黄龙玉雕刻相互呼应,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与克制相反的张扬也是另一种表达。材质的丰富之后,形式也随之丰富,张扬的底座延伸了玉雕的空间感,表现出更深远的意境,张弛之间巧妙的维护玉雕与底座的平衡,张扬但并不过分,实现着1+1>2的视觉效果。

▲高新亚-千手观音

巨大的底座,看似张扬却和玉雕本身融为一体,成为观音的延伸,凸显出佛法无边的同时景深得到扩展,最终展现给我们的是观音的庄严与大气。

本质托起玉雕的精粹

除去那些克制的、张扬的底座,还有这样一些底座底,看上去既不张扬、似乎也没有什么吸引点,却在看整件作品的时候意外的舒服和谐,花俏似乎与它们无关,作为玉雕最初的放置容器,除了展示玉雕的风采,最大的责任就是保护玉雕安全。

没有材质的重组,没有表达的创新,却有着可靠的安全感,让人放心的把玉雕交付于它,稳妥的托起玉雕以及其蕴含的玉文化长长久久绽放光彩。

▲杨相象-寂

黑色的三角底座咋眼一看毫无亮点,但当作品置于其上,空间便被无限的放大,“寂”这样的主题自然而然便凸显出来。

底座与玉雕相同,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优秀的玉雕底座不仅具有自身优美的造型形式和表达语言,更重要的是默默的守护在自己的角色之上,承担自己的任务和作用,发挥着自己的功能作用和审美价值。

▲尤旺兴-名佛现鸟

仔细想来克制、张扬、稳妥都是无限风光,它们用自己的方式维护着底座与玉雕的平衡,呈现出玉雕的至美,它们不在高处,而在我们容易忽视的地方。

看完本文,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的朋友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