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三七定律,你听说过吗?这也太神奇了……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一套规则,翡翠玉石也不例外。

从原石到雕刻再到成品,每一个环节都有自己的规矩。

“玉不琢,不成器。”

原本一块普普通通的翡翠原石,经过雕刻师们的精心设计和技艺的洗礼之后,翡翠才能以近乎完美的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

在我国,玉雕历史悠久,经过了千年的传承,国人的玉雕技术可谓是登峰造极,已经上升至艺术层面,民间高手更是数不胜数。

高手们也总结出了无数的雕琢规律,其中就有一条叫“三七定律”。

今天,我就为大家讲解一下玉雕行业的“三七定律”。

只有明白了这些规矩,我们才能买到更好的玉器作品。

玉器形态:三分相似,七分神似

玉雕作品,特别是艺术雕刻品,追求的是三分形似,七分神似。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在雕琢玉器的过程中,没必要过度追求形象的真实和逼真,但在形态的刻画上,一定要丝丝入扣,细致入微。

这也体现了中国中庸文化中“形为表、艺为趣、神为魂”的审美观。

这样的艺术思维,不仅在玉器雕琢中有出现,其它艺术形式亦有。

这是中国特色的艺术传统,即通过简单的勾勒,以小见大,所求意境之美。

玉器颜色:三分皮色,七分玉体

玉是体,皮就是衣,先有玉,而后有皮,皮依附于玉而存在。

因此,在翡翠玉器的雕琢中,雕刻师们要突出玉质之美,皮色则是点缀。

这也是对部分师傅过度重视皮色的反思。

翡翠玉石的美,主要蕴含在自身的“体”中,而不在雕刻上。

雕琢不可为了体现美而损害玉的天然质感。

雕刻只能是陪衬与点缀,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本末倒置。玉为七,雕刻为三,赏玉质才是主要目的。

玉器雕工:三分细腻,七分流畅

玉器雕琢,不宜过分细腻,费料、费工不说,过于细密的线条也会让玉器显得“伤痕累累”,丧失了浑然一体的感觉。

因此,翡翠玉雕一般都不追求线条的繁杂,而是讲究线条的流畅和简练。

七分流畅的大线条,是动态、简约的手法,把翡翠的自然之美,动感之美、阳刚之美表现出来。

玉器格局:三分辅,七分主

玉器雕琢的布局也大有讲究。无论是人物还是风景,主体部分只占七分,留三分作为点缀,起衬托之用。

即,辅助部分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少了没有渲染辅助作用,多了则喧宾夺主。

多数大师级的作品,都是按此规律雕成的,所以外观大气、得体。

玉器打眼:三分眼,七分玉

在玉雕中,打眼也大有讲究。眼打在什么位置,打多大,打多少,这些都直接关系到玉雕作品比例。

如果一件作品上的打眼超过了作品体积的30%,那么就会损害翡翠产品的自然之美。

一件比例协调、重力均衡的玉雕作品,才能体现出大气、意境、神韵,“琢”无痕而显生命力。

中国的玉雕文化,如果想要做到承前启后,那就需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

顺天行道,大道天成。

翡翠之道,就是要根据翡翠的特性,运用传统、现代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和展示翡翠的天然美感和文化底蕴,创作具有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发扬人文精神和艺术价值。

所以,现代翡翠玉石雕刻师傅们的肩上,担负着沉重的责任。

这也是玉雕师们一直秉持的“破、守、离”原则。

看完本文,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的朋友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