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种没水只有棉的普通翡翠《风雪夜归人》变废为宝

今天,边肖和她的玉友们分享了一个普通的创作过程,翡翠《风雪夜归人》,没有水,只有棉花。他们一起讨论“可怜的材料应该由雕刻师来制作吗?”

先看料子,料子是一片出自大马坎的黄皮料,料子极其普通,没有种水,只有一重又一重的棉,这样的料子对于大部人来说是毫无价值的,连请人雕刻的心思都不会有。然而,在一些玉雕师手中 ,这样的料子却能创作出另一番景象!

经过对料子色彩分布的分析与发掘,这料子最终定稿设计为《风雪夜归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雕刻手法使用了阴雕阳刻作随形设计,四边凸起,中间凹陷,主要雕刻创作为对黄皮的利用,右侧黄皮色彩多而浓,设计为一间风雪中的茅屋;左侧黄皮较少,则俏色为枯树,以山石点缀一路延伸到顶部;中间多棉地方留白设计为风雪中的山谷,下部则雕刻夜归之人。粗胚打出来后,《风雪夜归人》的意境浮现于料子之上。

《风雪夜归人》的雕刻,既要求玉雕师有雕刻山水功力,善于通过山水虚实结合的手法营造意境,又要求玉雕师在人物雕刻、形象塑造上把控得体,把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对粗胚的拉光与细工雕刻是这件作品的关键,通过毛货的细节可以看出,玉雕师把风雪中的山谷营造出冷冷的寒意,茅屋在风雪中仿佛不堪一击,摇摇欲坠;夜归人在风雪中身躬快步前进,营造寒意,侧映归心如箭。

抛光起货,黄皮非常漂亮;中间通过雕刻去除白棉后的肉质也显得洁净许多。

背面的以光身设计为主,用一栏杆来避石纹,雕刻元素响应正面。

这块料子的创作,是一个典型变废为宝的案列

“料子差,工来补!!”您觉得怎样呢?

看完本文,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的朋友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