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些稀奇的翡翠渊源中,寻觅玉石文化的瑰丽

翡翠被称为国玉。在古代,只有皇室和贵族有权拥有它。换句话说,今天能穿翡翠的人都是有权势的人。正是因为翡翠的产量比一般的玉石少得多,而且是不可再生资源。它绿色、闪亮和半透明的质地吸引了大量追随者。

用”百年罕见“来形容我们今天的主角一点也不为过。这只翠玉双龙活环耳狮钮盖炉不但是满绿,还高达冰种,从晚清到现在,保存完整,真可就是百年罕见!

晚清的翠玉双龙活环耳狮钮盖炉,宽 19.8 cm

要是在寸玉寸金的今天,有这么好、这么大块的料子,那肯定是切手镯啊!工艺不复杂,还能赚得盆满钵满。但是在清代,就被雕成了这件雕工精美的香炉。

香炉呈圆形,束颈,鼓腹,肩两侧饰对称龙耳,各套一环,腹下有三狮首吞式足。盖圆撇顶,雕花卉纹,上饰太狮少狮钮。

众所周知,翡翠在清十七世纪顺治年间由缅甸流入中国,当时翡翠多为皇室所有,流散到民间很少。自乾隆帝开始,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七位皇帝及后妃们均对翡翠情有独钟。

宦官和商贾以翡翠收藏丰俭来衡量财势,故翡翠又称之为“皇家玉”、“帝王玉”,其地位凌驾于各种宝石之上。所以很明显,这件翡翠香炉也不是一般老百姓能拥有的,而是”宫“里的东西。

香炉个头不小,直径有19.8cm,香港玉石鉴定中心一测试,证实了香炉就是天然翡翠。天然的翡翠本来就珍贵无比,再加上用料上乘,年代久远,保存完好,实属难得珍品。

香炉的盒子仍保存完好

翡翠在清十七世纪顺治年间由缅甸流入中国,多为皇室所有,流散到民间甚少。自乾隆帝开始,到宣统的七位皇帝及后妃们均对翡翠情有独钟,王公贵族皆以翡翠收藏丰俭来衡量财势,故翡翠又称之为“皇家玉”、“帝王玉”,其地位凌驾于各种宝石之上。

由于缅甸边境战乱不断,历史上乾隆皇帝对古缅甸曾两度用兵,使古缅甸成了大清的外藩,从此,翡翠原石便源源不断运到我国。事实上,乾隆年间也是古代翡翠流行最鼎盛的时期,这在很多古代文献里就有进口翡翠原石的明确记录。

据《腾越乡土志》记载:“腾为萃数,玉工满千,制为器皿,发售滇垣各行省”,即是说翡翠从缅甸运到云南腾冲,瑞丽等地进行制作加工,然后发往全国各地进行销售。

从缅甸运送翡翠玉石,道路凶险而又漫长。在当时的古道上,常有七八千甚至过万的马匹在运输翡翠玉石,岁月沧桑,几百年的贸易与传承也成就了今天我们特有的翡翠玉石文化。

(乾隆南巡图卷·局部图)

腾冲海关曾有记载,1902年271担,每担有100老斤,每老斤为16两,1915年328担,1917年801担,逐年增加。每次翡翠原石一到,各地商家为了得到上好原石,纷纷携巨款而来,出现了“昔日繁华百宝街,雄商大贾挟资来”的盛况。

翡翠翎管

能佩戴翡翠翎管都是正一品的文官。

翡翠翎管官帽收藏完好,只见于故宫博物馆

翡翠马鞍戒指在古代多以素戒居多,古代男女都有佩戴,一般是男戒厚大,女戒窄小。

这是末代皇后的三件翡翠遗物,在当时就拍卖出了664万港币的高价,引起一时轰动。

清代扳指比较出名的是大太监李莲英的翡翠扳指,种水很好,色辣,网上有传言价值两个亿。

这串珠链在众多翡翠饰品中,是慈禧最喜爱一套,2014年起拍价为1.8亿人民币,由于种种原因,但流拍了,据说是这串链不祥。不过,慈禧极度痴迷翡翠,正是她把翡翠玉石文化推到一个新的巅峰。

看完本文,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的朋友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