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巧雕翡翠摆件 玉摆件自唐宋出现以来盛行于明清两朝

玉石玩具通常也被称为把件,意思是和它们一起玩。玉器刚雕刻完成时,雕刻痕迹会更加明显,放在手里会有明显的棱角。该玉器与玉器新挖掘的土地在业内常被称为“升坑”。玩一段时间后,升坑玉器可以逐渐绕过玉器表面的棱角部位,在玉石表面形成业界所知的包裹浆料。整个过程被称为玩或盘。烹饪后玉器的表面光泽度将大大提高,玉石的温暖也将得到清晰的反映。因此,玉器游戏后和早期未被埋葬或出土的人工制品被称为烹饪坑。

1_2018111915190788e14.jpg

巧雕翡翠摆件

玉石乃天地之精华,万物的造化宠儿,所有玉石才会有晶莹润泽的美丽。既然称为玩件或把件,那这种玉器自然要在收藏者的手中不停地把玩磨搓了,因此所有的把玩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体积大小需适宜在手中磨搓,还要有一些凸出或浑圆的棱角,使得它们在人手把玩的过程中还能明显地引起手的触觉,有的时候甚至还可以有按摩穴位的功效。把玩件通常不会选用上乘的翡翠原料,因为最高质量的翡翠原料主要是用来做界面、珠串与手镯之类的饰品而不是把玩件。用作把玩件的翡翠原料大多是有明显风华外皮的料子,行话称坨坨料。由于鲜艳的风化外皮,这些坨坨料在雕刻的过程中可以依据原料自然的外形与造型及皮子的颜色进行俏色雕刻,从而制作出颇具雕刻师风格特色把玩件。

玉摆件自唐宋出现以来盛行于明清两朝,这主要得益于玉矿石来源的拓广。而且手工业加工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对坚硬的玉矿石作更加精细、快捷的加工。明朝的玉摆件较为细小,多以文人玩物为主,如秋山图、玉山子、人物雕像、小动物等。所用玉料多为青玉、青白玉及黄玉,也有用其他杂玉料的,如南玉、汉白玉等,其艺术性及并加以揉合变通,创造与发展了工艺性、装饰性极强的玉器工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较高的艺术造诣。小型翠摆件大多独出心裁,以留皮俏雕取胜。原材料方面,以多色者为佳。